資治通鑒

圖文版全四卷

正文


(圖文版)資治通鑒(全四卷) 特色及評論

元世祖忽必烈重視《資治通鑒》:請儒士講解其中的治國之道;設立蒙古國子學,用蒙古語譯寫的《通鑒節要》作為教材。明太祖朱元璋推崇《資治通鑒》:每日早晨進行研讀,“習聞明知古代帝王之道,身體力行《通鑒》原則”。清聖祖康熙迷戀《資治通鑒》:經常翻閱,說《通鑒》“事關前代得失,甚有裨於治道”。毛澤東通讀十七遍《資治通鑒》:書面殘破,仍愛不釋卷,他評價“《資治通鑒》這部書寫得好,儘管立場觀點是封建統治階級的,但敘事有法,歷代興衰亂本末畢具,我們可以批判地讀這部書,藉此熟悉歷史事件,從中吸取經驗教訓”。江澤民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金融研究班結業式的講話中強調:“學習歷史,有助於開闊視野,鑒往知來。”他說:“一名領導幹部不善於從歷史中吸取營養,不可能成為高明的領導者;一個政黨不善於從總結歷史中認識和把握社會發展規律,不可能成為順應歷史潮流的自覺的政黨:一個民族不善於從歷史的優秀文明成果,就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圖文版)資治通鑒(全四卷) 內容簡介

“知古不知今,謂之陸沉;知今不知古,謂之盲瞽”。這是中國漢代的大學者王充對古今關係的精闢見解。 《資治通鑒》是宋代偉大的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所著,全書共計二百九十四卷,記載了上起周威烈王(前403年),下迄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評此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故欽定書名為《資治通鑒》。讀通鑒絕學,知帝王聖論。相信當今世界,無論是政界領袖,還是企業巨子;無論是商林富豪,還是文化名人,都會從這部偉大著作中汲取到治國、治軍、治事、治學的豐富營養。 《資治通鑒》是中國古代文獻典籍中現存的最大的編年體通史。該書的‘示旨在於:“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嘉善矜惡,取是舍非”,所以“專取有關國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這部巨著受到歷代政治家和史學家的高度評價。

(圖文版)資治通鑒(全四卷) 本書前言

對於廣大讀者而言,閱讀史書最大的困難在於文字的艱深往往造成理解上的歧義和感情上的疏離,《資治通鑒》圖文版的編排特點則圓滿地解決了這一問題,本書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將中華歷史的珍貴圖片及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讀者面前,生動真實地反映了歷史的原貌,彌補了文字記述之不足。生動、豐滿代替了僵硬、沉重,歷史好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