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西爾·阿拉法特
前巴勒斯坦國總統
亞西爾·阿拉法特(阿拉伯語:محمد ياسر عبد الرحمن عبد الرؤوف عرفات القدوة الحسيني),男,1929年8月24日出生,全名拉赫曼·阿卜杜勒·拉烏夫·阿拉法特·古德瓦·侯賽尼,遜尼派穆斯林,巴勒斯坦政治家,軍事家,巴勒斯坦前總統。
1948年阿拉法特參加第一次阿以戰爭。1956年在埃及參加第二次阿以戰爭。1969年2月當選為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執委會主席。1971年兼任巴勒斯坦革命武裝力量總司令。1987年4月再次當選巴解執委會主席。1989年4月在巴解組織中央委員會會議上當選為巴勒斯坦國總統。1991年9月蟬聯總統。1994年5月被任命為巴自治領導機構主席。1996年4月再次當選巴解組織執委會主席。
2004年11月11日在法國巴黎逝世。
首次戰鬥
亞西爾·阿拉法特個人照
建法塔赫
1950年進入開羅大學土木工程系學習。
1952年當選為巴勒斯坦學生聯合會主席。
1956年7月阿拉法特完成了在開羅大學的學業,成為一名工程師。當納賽爾發出全民總動員后,他立即主動報名,自願到埃及部隊服役。埃及方面授予他少尉軍銜,帶領一批工兵前往塞得港地區,負責清理未爆炸的炸彈。
1959年在科威特秘密籌建“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簡稱“法塔赫”)。
1963年敘利亞雇傭法塔赫組織做它的第一次軍事行動,計劃在1964年12月炸毀一個以色列的水泵。這個行動雖然失敗,但是引起以色列官方的注意。
首次訪華
1964年組建“法塔赫”軍事組織“暴風”突擊隊。同年在其戰友阿布·傑哈德陪同下首次訪華,中國的邀請單位是中國亞非團結委員會。當時阿拉法特正在籌備開展武裝鬥爭,他訪華時的化名叫萊烏夫。周恩來總理、陳毅副總理會見他時強調,中國人民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鬥爭,同意為巴方培訓人員,表示將向巴方無償提供軍事援助。與此同時,周總理還提醒阿拉法特等人要注意鬥爭策略,不要提諸如“把以色列趕入大海”之類的口號,因為這類口號不利於巴勒斯坦的鬥爭。
1965年1月開始領導遊擊隊在巴勒斯坦北部首次發動對以色列的武裝鬥爭。5月巴解組織在北京設立辦事處。中國政府決定,該辦事處享有外交機構待遇。
任總司令
1967年參加了第三次中東戰爭(又稱“六·五戰爭”)。在“六·五戰爭”過程中,阿拉法特領導“法塔赫”所屬的“暴風部隊”在以色列佔領區作戰。他與“法塔赫”代理司令乘車前往戈蘭高地作戰前線偵察敵情,協同敘利亞軍隊進行戰鬥。與此同時,他們還派出一些戰鬥小組,攜帶迫擊炮等武器,到敵人後方作戰。
1969年初一名以色列“摩薩德”安插的巴勒斯坦內奸混進阿拉法特的辦公處,偷偷地把竊聽器和波型脈衝雷達發射器安裝在阿拉法特的專車車底下,企圖以此為以色列戰鬥轟炸機指引目標。但阿拉法特及時發現了這個裝置。2月阿拉法特開始擔任巴解組織執委會主席,並從1971年起兼任巴勒斯坦革命武裝力量總司令。
1969年阿拉法特擔任巴解組織主席后,周總理一再重申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義鬥爭,並多次向阿拉法特提出一些忠告。針對巴解組織有些激進組織進行的綁架、暗殺、劫持飛機等類活動,周總理對阿拉法特表示,中國不贊成進行包括劫持飛機等極端行動,因為那樣做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1971年專車在敘以邊境附近遭伏擊,阿拉法特的司機中彈身亡,但阿拉法特安然無恙。
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又稱“贖罪日戰爭”或“齋月戰爭”)。阿拉法特對“不戰不和”的局面感到焦慮,對被驅逐出約旦感到惱恨,對巴勒斯坦有些激進組織搞暗殺、綁架、劫持飛機等行為感到不妥但又無法控制。在戰前召開的協調會上,阿拉法特承擔的任務是指揮一支巴勒斯坦武裝力量,穿插到以色列佔領區,在敵後形成第二戰場。四次中東戰爭未能解決巴勒斯坦問題,阿拉法特仍在鬥爭,他的生命安全不斷受到威脅,幾經死裡逃生。
建國曆程
參加聯大
1974年起任巴勒斯坦革命武裝力量總指揮。11月阿拉法特率巴解組織代表團出席第29屆聯合國大會,發表關於巴勒斯坦問題的演講。
單獨和談
1974-1979年期間與300名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的成員逐個談話。1979年,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以296票贊成、4票反對的結果授權阿拉法特在建立小型國家的基礎上單獨與以色列進行談判。
1980年在“法塔赫”第4次代表大會上重新當選為“法塔赫”中央委員會主席兼“暴風”突擊隊總司令。
1982年時任以色列國防部長的沙龍親率大軍侵入黎巴嫩,把設在貝魯特西區的巴解總部團團圍住,將阿拉法特等巴解最高領導人困在其中狂轟濫炸兩個半月,但阿拉法特卻毫髮未損。
四次訪華
1984年5月第四次訪華。5月7日當時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的鄧小平親切會見了阿拉法特。鄧小平對阿拉法特說:“你們為了自己的正義事業已經奮鬥了幾十年,看來任何正義的事業都要經過艱難困苦的,中國永遠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義鬥爭,直到取得最後勝利。”
獨立建國
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宣布建立巴勒斯坦國。11月15日巴勒斯坦國宣告成立,中國政府立即予以承認。11月20日兩國建交。
1989年4月2日當選為巴勒斯坦總統。從此,阿拉法特作為巴勒斯坦民族的象徵出現在世界政治舞台。10月阿拉法特以巴勒斯坦國總統身份訪華,鄧小平再次會見了他。鄧小平高度評價中國人民和巴勒斯坦人民之間的友誼。
和平歷程
艱難談判
1991年中東和平進程開始,阿拉法特領導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同以色列進行了艱難的談判。
1992年4月7日晚乘坐的阿爾及利亞民航的“安一26”飛往利比亞薩拉地區視察巴勒斯坦游擊隊營地途中遭遇到一場特大沙暴,結果阿拉法特的專機與地面無線電聯絡中斷,連機帶人失蹤。這一消息舉世震驚,可阿拉法特居然再次在機身斷成三截的情況下死裡逃生。
1993年9月巴以在華盛頓簽署了巴勒斯坦自治《原則宣言》,從而拉開了政治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帷幕。阿拉法特與當時的以色列總理拉賓在美國白宮的草坪上握手言和,簽署了巴勒斯坦自治原則宣言,實現了“勇敢者的和平”,巴勒斯坦建國的目標變得更加現實了。9月13日巴以在華盛頓簽署《奧斯陸協議》,蘇哈本來要參加這次活動並已做好了啟程準備,但在最後一刻因故取消。蘇哈對此心中不平,頗有微詞。阿拉法特返回加沙后安慰蘇哈說,他們將一起去中國。這是蘇哈首次訪華。他們受到了高規格接待,江澤民等中國領導人與阿拉法特進行了會談,就一些重大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
當選主席
1994年獲諾貝爾和平獎;5月巴勒斯坦在加沙和傑里科地區開始實行自治。7月結束27年的流亡生活,回加沙定居。
1996年1月巴勒斯坦舉行歷史上首次大選,阿拉法特當選為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自治政府)主席。
再次訪華
2000年4月15日-16日應阿拉法特總統邀請,國家主席江澤民對巴勒斯坦進行國事訪問,這是中國國家元首首次訪問巴勒斯坦,江主席與阿拉法特總統舉行了會談。同年8月,阿拉法特訪華。9月,巴以爆發大規模流血衝突,以色列一再指責阿拉法特是恐怖主義的“幕後主使”。
2001年阿拉法特再次訪華,這是他對中國進行的第14次訪問,江澤民主席稱他為巴勒斯坦人民正義鬥爭的一面旗幟。從2001年底開始,阿拉法特一直被以色列“軟禁”在拉姆安拉的官邸內,人身安全一度受到嚴重威脅。美國政府也對巴民族權力機構施加了極大的壓力。
機構改革
2002年6月美國總統布希表示“巴勒斯坦必須更換領導層”,這使阿拉法特的處境更為艱難。
2003年3月為了推動巴以和談,巴民族權力機構進行改革,設立了總理職位。然而,隨著巴以衝突再度緊張,以色列再次把責任歸咎於阿拉法特。9月11日以色列安全內閣以阿拉法特是“和平絆腳石”為由,決定“原則上”將阿拉法特驅逐出巴勒斯坦。
2004年以色列政府不斷向阿拉法特發出威脅。9月22日沙龍表示將在適當時機對付阿拉法特。由於遭受以色列的長期“軟禁”,阿拉法特的身體每況愈下。10月27日其健康狀況出現惡化,在以色列方面的允許下,阿拉法特29日取道約旦前往巴黎就醫。11月11日在法國巴黎逝世,享年75歲。死因存在爭議。
毒殺調查
2012年7月洛桑大學輻射物理研究所發布報告說,巴勒斯坦已故領導人阿拉法特是釙中毒而死的,該研究所對阿拉法特遺孀蘇哈提供的阿拉法特個人用品進行了檢測,發現上面含有大量的釙。該研究所主任弗朗索瓦·博查德(Francois Bochod)說:“我可以證實,我們在沾有阿拉法特體液的衣物上發現了無法解釋的大量釙-210。”研究所在阿拉法特穿過內衣上發現的釙-210含量足以殺死20人。
2012年8月阿拉法特遺孀蘇哈·阿拉法特和女兒扎赫娃向楠泰爾地方法院遞交的訴狀,要求進一步檢驗阿拉法特的遺體。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同意為阿拉法特開棺驗屍。
阿拉法特死因調查委員會12日在約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根據現有材料和阿拉法特生前臨床癥狀可以推斷他是中毒身亡。
2012年11月12日巴勒斯坦方面已開始為挖開阿拉法特墓做準備工作,為進行的開棺驗屍做準備,阿拉法特墓前的一條街道被封,墓地院子的正門被幕布圍起,無法看到院內的情況。
2012年11月27日凌晨4時,巴勒斯坦前領導人阿拉法特靈柩已經打開,專家正取出阿拉法特遺骨,並提取樣品以備調查死因。
2013年10月13日英國世界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支持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已故主席阿拉法特系死於釙中毒的說法。英國知名醫學雜誌《柳葉刀》刊登了瑞士科學家的有關調查報告,證實阿拉法特系放射性元素釙210中毒死亡。13日巴勒斯坦官員向記者否認關於阿拉法特死於中毒的說法,稱巴尚未接到正式的屍檢結果。
2013年11月7日瑞士洛桑,瑞士法語地區法醫研究中心主任帕特里斯·曼金和瑞士應用放射物理研究所主任弗朗索瓦·博許出席新聞發布會。參與調查巴勒斯坦前領導人亞西爾·阿拉法特死因的瑞士研究人員當天表示,他們不能排除阿拉法特之死與釙元素中毒有關的可能性。阿拉法特遺孀蘇哈要求巴勒斯坦政府,找出殺害阿拉法特的兇手。
2013年12月3日法國專家發布屍骨取樣化驗和相關調查結果,稱沒有證據顯示巴勒斯坦已故領導人亞西爾阿拉法特遭放射性物質毒殺。法國專家判定阿拉法特“自然死亡”。
1959-1993年在阿拉法特的帶領之下,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鬥爭成為國際政治中的倍受關注的重大事件之一。
1988年領導巴勒斯坦人在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上承認了以色列,從而把巴勒斯坦引入了和平進程。
1993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阿拉法特“博瓦尼和平獎”。
1994年阿拉法特與以色列總理伊扎克·拉賓、外長佩雷斯共同獲得該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與周恩來
阿拉法特是中國人民長期熟悉的老朋友,曾十多次正式訪華,會見過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江澤民等中國領導人。
1964年,阿拉法特在戰友阿布·傑哈德陪同下首次訪華,中國的邀請單位是中國亞非團結委員會。當時阿拉法特正籌備開展武裝鬥爭,他訪華時的化名為萊烏夫。周恩來總理、陳毅副總理會見他強調,中國人民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鬥爭,表示將向巴方提供軍事援助。與時,周總理還提醒阿拉法特等要注意鬥爭策略,不要提諸如“把以色列趕入大海”之類的口號,因為這類口號不利於巴勒斯坦鬥爭。
1965年5月,巴解組織在北京設辦事處。中國政府決定,該辦事處享有外交機構的待遇。1969年阿拉法特擔任巴解組織主席后,周總理再次重申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義鬥爭,並多次向阿拉法特提出忠告。針對巴解組織有些激進組織進行的綁架、暗殺、劫持飛機等活動,周總理對阿拉法特表示,中國不贊成進行包括劫持飛機等行動,因為那樣做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與鄧小平
1984年5月阿拉法特第四次訪華。5月7日,當時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的鄧小平親切會見了阿拉法特,我擔任翻譯。鄧小平對阿拉法特說,你們為了自己的正義事業已經奮鬥了幾十年,最後勝利。
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宣告成立,中國政府立即予以承認。同年11月20日,兩國建交。而以色列此前一直承認台灣政府,所以尚未與中國建交,處於害怕中國對巴勒斯坦的過多支持,以色列在一年後才與中國建交。
1989年10月阿拉法特以巴總統身份訪華,鄧小平第二次會見了他。鄧小平高度評價了中國人民和巴勒斯坦人民之間的友誼。鄧小平對阿拉法特說,我們的關係是幾十年如一日,是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典範。我們的關係不是一般的關係。
與江澤民
1993年9月13日巴以在華盛頓簽署了《奧斯陸協議》,蘇哈本來要參加這次活動並已做好了啟程準備,但在最後時刻因故取消。蘇哈對此心中不平,頗有微詞。阿拉法特返回加沙后安慰蘇哈說,他們一起去中國。這是蘇哈第一次訪華。他們受到了高規格接待,江澤民主席等中國領導人與阿拉法特進行了會談,就一些重大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
2000年4月15日應阿拉法特總統的邀請,時國家主席江澤民對巴勒斯坦進行國事訪問,這是中國國家主席首次訪問巴勒斯坦,江主席與阿拉法特總統舉行了會談。同年8月,阿拉法特訪問中國。2001年,阿拉法特第二次次訪華,這是他對中國進行的第14次訪問,江澤民主席稱他是巴勒斯坦人民正義鬥爭的一面旗幟。
亞西爾·阿拉法特形象照
他的傳記作家哈特對他的花格子圍巾有另外一種解釋,紅色表示沙漠,黑色表示國家,白色表示城市。
阿拉法特是世界上最富於傳奇色彩的領導人之一。據說,自20世紀60年代末以來,阿拉法特成功地躲過許多次暗殺和襲擊。九死一生的經歷使他被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被稱為中東政壇的“不死鳥”。
1969年初一名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安插的巴勒斯坦內奸偷偷地把竊聽器和波型脈衝雷達發射器安裝在阿拉法特的專車車底,欲企圖以此為以色列轟炸機指引目標。但阿拉法特發現了這個裝置。
1969年在約旦“法赫德”游擊隊營地內,阿拉法特對剛剛寄到他辦公室的一個郵包產生了懷疑。阿拉法特的衛兵剛把郵包帶到辦公室外,包內的炸彈便爆炸。
1971年阿拉法特的專車在敘以邊境附近遭遇伏擊,阿拉法特的司機中彈身亡,但阿拉法特本人安然無恙。
1973年一架利比亞客機被以色列軍隊擊落,機上100多名乘客和機組成員全部遇難,而原計劃搭乘這一航班的阿拉法特因臨時決定改乘其它航班而逃過一劫。
1982年時任以色列國防部長的沙龍率大軍侵入黎巴嫩,把設在貝魯特西區的巴解總部包圍,將阿拉法特等巴解最高領導人困在其中狂轟濫炸兩個半月,但阿拉法特毫髮未損。這期間,最驚險的一次據說是一名以軍的狙擊手已經瞄準了阿拉法特,但鬼使神差一般,有一顆冷酷之心的狙擊手在扣動扳機前猶豫了一下,就這麼一秒鐘的功夫,他永遠失去了打中阿拉法特的機會。
1985年10月1日以色列空軍突襲位於突尼西亞城南郊的巴解總部,將其夷為平地,傷亡數十人。阿拉法特當天因遲到15分鐘,而再次躲過浩劫。
除此之外,阿拉法特還屢次因為意外而與死神照面。1969年1月,阿拉法特驅車從安曼趕往巴格達途中,因座車車速過快而在超車時撞上一輛載重卡車。他的座車車頂撕裂,而渾身是血的阿拉法特居然身無大礙。
1992年4月7日晚阿拉法特乘坐的阿爾及利亞民航“安-26”型客機飛往利比亞薩拉地區,準備視察巴勒斯坦游擊隊營地。這架客機飛行途中遭遇一場特大沙暴,與地面失去了無線電聯絡,飛機及其乘客失蹤。這一消息傳出后舉世震驚,可阿拉法特居然再次在機身斷成三截的情況下死裡逃生。
巴勒斯坦反間諜官員薩拉赫·哈拉夫曾對為阿拉法特作傳的英國作家阿蘭·哈特說,謀殺阿拉法特的未遂行動有50多次,他多次化險為夷,“60%是靠他自己的鼻子,或者說他對危險的警覺,30%是運氣好,10%是安全機構的作用”。阿拉法特經常突然變換處所、座位和飛行路線。1967年,“法塔赫”總部設在約旦河西岸一個小村裡。一天他突然對一個戰友說,這兒有危險,不解的同伴甚至與他爭辯起來。後來,兩人還是離開了小村。黎明前,他們趕到另一村莊。此時,原來的村子已被以軍戰車包圍。
1982年以國防部長沙龍一直派出戰機對阿拉法特進行搜襲,8月的一個深夜,正在貝魯特一幢大樓14樓開會的阿拉法特忽然感到危險,立即命令撤離,幾分鐘后領導人們在對面樓內眼睜睜看著剛剛撤離的大樓被以飛機炸成廢墟,250人喪生。
有幾次是阿拉法特的精神感召力使那些刺客住手。摩薩德曾命令阿拉法特身邊的一位女秘書和一個工作人員兩次給他下毒,最後兩人都良心發現向阿拉法特坦白了一切。
阿拉法特做過工程師的職業感覺也曾救過他的命,一段時間以色列飛機曾不斷跟蹤阿拉法特的轎車,阿拉法特斷定車內有無線電發射跟蹤裝置,經查果然如此。
阿拉法特自己說過,由於以色列飛機轟炸的精度不高而使其倖免於難,至少有12次。1983年阿拉法特和4000名巴解戰士撤離敘利亞前往利比亞的黎波里基地,以色列事先已在其必經水域用飛機投下大量水雷,在阿拉法特經過時準時爆炸。阿拉法特事先就有所預料而果斷下令推遲撤離時間,水雷在預定時間爆炸了,巴解戰士安然無恙。
阿拉法特的作品有《我們的巴勒斯坦》(1959年出版)。
1、“隧道的盡頭總會看到光明。”——就是這個信念始終支撐他的努力和鬥志。
2、“我是一個凡人,也非常想有一位妻子和孩子。但是我知道我將面臨長期的鬥爭。我認為要求任何一位婦女與我共患難都是不公平的。”——阿拉法特年輕時為了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業曾發誓終生不娶。
3、“我有狗的直覺!”——1985年以軍突襲巴解總部,阿拉法特倖免於難。
4、“我左手持槍,右手拿橄欖枝,巴勒斯坦人追求和平,但請不要逼我用槍。”——1989年4月2日,阿拉法特當選巴勒斯坦國第一任總統。
5、“我帶著橄欖枝和自由戰士的槍來到這裡。請不要讓橄欖枝從我手中落下。”——阿拉法特在聯合國大會上說出的名言。
6、“從我開始,自上而下,沒有人不會犯錯誤。就連先知也難免出錯。”——2004年8月18日,在拉馬拉就巴政府腐敗問題對立法者的講話。
7、“我要死在巴勒斯坦,永不離開這裡。”——2003年9月14日,在拉馬拉通過廣播向黎巴嫩的支持者發表的講話。
8、“我為這次重要的、歷史性民主選舉深感自豪。”——1996年1月22日,當選巴勒斯坦民主權力機構主席后的講話。
9、“這就是典型的亞西爾·阿拉法特--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1994年7月1日返回加沙時的講話。
10、“我們在通往耶路撒冷的道路上是合為一體的。無論誰喜不喜歡耶路撒冷,也無論誰能不能去那兒喝到海水,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國的首都。”——1997年8月20日,在巴勒斯坦各政治派別會議上的講話。
11、“將巴勒斯坦國旗掛在耶路撒冷,掛在耶路撒冷的牆上,掛在耶路撒冷的尖塔上,掛在耶路撒冷的教堂上,是我的權利。”——1994年7月15日,剛返回加沙主持政局時的講話。
12、“這個獎勵不屬於我。它屬於我的人民。他們遭受了太多磨難,他們能夠勇敢地為我們的烈士、我們的囚犯、我們的孩子和未來實現和平。”——1994年10月13日,得知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時的講話。
13、“我能給人民什麼?一枚導彈?一顆炸藥?我沒有這些東西。一支生化武器?天哪!我能給人民唯一的導彈就是你們的統一,你們的統一,你們的統一。”——1991年9月27日,對巴勒斯坦人民的講話。
14、“為實現和平的戰鬥是我們人生中最艱難的戰鬥。它值得我們付出全力,因為和平的土地,和平的土地渴望全面和平。”——1993年9月13日,與以色列前總理拉賓實現歷史性握手、簽訂奧斯陸協議后的講話。
15、“我們與誰實現和平?我們將與敵人實現和平。我們不是為了戰爭而努力,我們要為和平,和平而努力。”——1998年12月13日,美巴在突尼西亞對話后,在表示希望這次對話能夠實現巴以進行直接和平談判時的講話。
16、“我帶著橄欖枝和自由戰士的槍來到這裡,請不要讓橄欖枝從我的手中落下。”——1974年11月,在聯合國大會上的首次講話。
17、“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承認以色列國在和平、安全中生存的權利。”——1993年9月9日,對以色列前總理拉賓的講話。
18、“這不僅是以色列人民和巴勒斯坦人民的損失,也是整個世界的損失。”——1995年11月5日,在以色列前總理拉賓遇刺后的講話。
19、“這是別人的錄音帶。是偽造的錄音帶。我根本就不在乎一盤偽造錄音帶。”——1992年2月12日,一盤據稱是阿拉法特的錄音帶稱猶太人是“狗”、“垃圾”,阿翁對此發表的講話。
娜達·亞斯魯
娜達·亞斯魯,是一位家庭富足的阿拉伯女性,1971年,當阿拉法特與娜達·亞斯魯在貝魯特相遇時,她的丈夫已經在一次工程意外事故中喪生。
這位30多歲風韻超群活力十足的女性深深吸引了阿拉法特,兩人很快就墮入了愛河不能自拔。1975年,黎巴嫩內戰爆發,由於娜達和交戰的雙方都有深厚的友誼,她承擔起了斡旋的重任,為雙方平息戰爭而奔波操勞。一天夜裡她剛參加完會議,從位於貝魯特的總統府返回住處時被人暗殺。阿拉法特得知消息后痛不欲生。
伊沙貝爾·皮薩諾
20世紀80年代初,阿拉法特與西班牙著名記者伊沙貝爾·皮薩諾相遇相識。伊沙貝爾·皮薩諾是一個事業心極強的新聞從業者。1977年7月丈夫去世后,她就一心一意地投入到新聞採訪工作當中,先後採訪過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海珊等人,在新聞界小有名氣。
皮薩諾幾經周折到突尼西亞見到了阿拉法特。她趕到阿拉法特住所的時候已經到了吃午飯的時間,阿拉法特邀她共進午餐。採訪前她認真準備了40個問題,但阿拉法特根本用不著她提問,不論是國際形勢、以巴衝突還是個人嗜好,都滔滔不絕,令她大感意外。此後,皮薩諾和阿拉法特陷入了愛海之中。然而,儘管他們相愛,但因為兩人都是事業心極強的人,所以這段跨國情緣最終沒有結果。
蘇哈·塔維爾
1989年阿拉法特訪問法國時,偶然遇到一位苗條漂亮的金髮女郎,這位女士叫蘇哈·塔維爾。那年阿拉法特60歲,蘇哈的美貌與才華吸引了阿拉法特。阿拉法特了解到,蘇哈一家都信奉基督教,但是蘇哈熱愛巴勒斯坦事業。他們衝破宗教隔閡於1991年10月在突尼西亞秘密結婚,那年阿拉法特62歲,蘇哈28歲。初次成為新郎的阿拉法特已經62歲。
婚後這對老夫少妻不可能像普通人一樣新婚燕爾度蜜月,更不可能出雙入對,蘇哈連參加公開活動的機會都不多。婚後聚少離多,蘇哈每天都在為阿拉法特的安全擔心。阿拉法特行蹤不定,為了保密、防止遭人暗算,他很少與蘇哈聯繫。蘇哈說:“我珍惜我們的婚姻,就像我與阿拉法特鍾情於巴勒斯坦事業一樣。”
埃及總統穆巴拉克評價:“阿拉法特是目前居住在加沙西岸及周邊地區的所有巴勒斯坦人支持的唯一的人物。”
以色列政壇元老佩雷斯評價:“阿拉法特是一個革命家,但他還沒有轉變為領導一個國家的政治家。”
以色列總理巴拉克評價阿拉法特:“他是個具備持久、清晰戰略思維的領導人。他是位傑出的、擔負歷史重任的領導人,他可能是能與我們達成和平協議的惟一的巴勒斯坦人。
原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唁電中說:“阿拉法特主席是巴勒斯坦事業的卓越領導人,是傑出的政治家,畢生致力於爭取恢復巴人民合法民族權利的正義事業,深受巴人民尊敬與擁戴,在國際社會也享有很高的聲望。”
俄羅斯總統普京:“阿拉法特為巴勒斯坦人民的正義事業和爭取巴勒斯坦建國的鬥爭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英國首相布萊爾:“阿拉法特是巴勒斯坦民族運動的象徵,他領導巴人民與以色列實現了歷史性的和解。”
2007年11月10日,巴勒斯坦已故領導人阿拉法特紀念館,在約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落成。
阿拉法特紀念館主體建築由玻璃和來自耶路撒冷的米色大理石製成。紀念館長、寬各為11米,寓意阿拉法特的辭世日期。紀念館由陵墓、祈禱區和博物館三部分組成,中央的陵墓三面環水,陵墓下方也安置鐵軌,暗示此處並非阿翁永久安葬地。除此之外,陵墓一旁30米高清真寺塔尖上放出一束直指耶路撒冷的激光。
2004年中國言實出版社出版劉萬平著作《阿拉法特·永遠的戰士》。
2003年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莫尼卡·克羅著作《阿拉法特傳》。
2004年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時延春著作《鳳凰涅槃中的阿拉法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