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小金狗的結果 展開

小金狗

小金狗

小金狗,中藥名。為腫足蕨科植物腫足蕨(Forsk.) Kuhn的全草或根莖。分佈於西南及甘肅、河南、台灣、廣東、廣西等地。具有清熱解毒,除濕消腫,止血生肌之功效。常用於瘡毒,乳癰,泄瀉,痢疾,風濕痹痛,淋證,水腫,外傷出血。

別名


金絲矮陀陀、黃鼠狼、金毛狗、活血草、青蕨、金毛獅子草、石豬鬃、小爬岩姜

入葯部位


全草或根莖。

性味


味微苦,性涼。

功效


清熱解毒,除濕消腫,止血生肌。

主治


用於瘡毒,乳癰,泄瀉,痢疾,風濕痹痛,淋證,水腫,外傷出血。

相關配伍


1、治瘡毒:鮮黃鼠狼葉、莖適量。沖爛包敷患處。
2、治黃水瘡:鮮黃鼠狼根上之絨毛(適量)。敷患處。(1-2方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3、治痢疾:腫足蕨(全草)15g。水煎服。(《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4、治風濕關節痛:活血草15g,鮮分經草30g。水煎服。
5、治半身不遂:活血草15g,木瓜12g,防己9g,紅花6g,獨活9g,前胡9g。水煎服。(4-5方出自《河南中草藥手冊》)
6、治輕度刀傷:鮮黃鼠狼根部之絨毛(適量)。口嚼或搗爛敷傷口,用布紮好。隔二三日解下可愈。(《貴州民間藥物》)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禁忌


忌燒酒、豆腐。

採集加工


全年或夏、秋季採收全草,夏、秋季採挖根莖,洗凈,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植株高40-60cm。根莖橫生,連同葉柄基部密被紅棕色、膜質、全緣的披針形鱗片。葉近生;葉柄長20-28cm,禾稈色,基部膨大成紡錘形,被鱗片所包,向上無鱗片;葉片兩面密被柔毛,草質,卵狀五角形,長達25cm,寬約22cm,或長寬近相等,基部圓形,四回羽裂;羽片約8對,互生,有柄,長圓狀披針形,基部1對最大,長達12cm,寬約5cm,三回羽裂;羽軸下側的小羽片較上側的為大,末回小羽片長圓形,基部的較大,向上逐漸縮小,羽裂;裂片長圓形,鈍圓頭並有細牙齒,全緣或呈波狀;葉脈在裂片上為羽狀,側脈單一,下面明顯。孢子囊群圓形,背生於側脈中部;囊群蓋大,灰色,圓腎形或馬蹄形,上面密生柔毛。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50-1800m的乾旱石灰岩縫中。分佈於西南及甘肅、河南、台灣、廣東、廣西等地。

藥材性狀


根莖及葉柄基部密被紅棕色的膜質鱗片,鱗片披針形,全緣。葉柄纖細,基部膨大成紡錘狀。葉片破碎,完整的葉片卵狀五角形,長10-25cm,三至四回羽裂,紙質,兩面有灰白色柔毛。孢子囊群生於側脈中部,囊群蓋灰色,圓腎形或馬蹄形,有密柔毛。質輕易斷。氣微,味淡。

相關論述


1、《植物名實圖考》:“治筋骨,痰火。”
2、《貴州民間藥物》:“清火,拔毒,止血,生肌。”
3、《河南中草藥手冊》:“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