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災科技學院
綜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
防災科技學院隸屬於中國地震局,是全國僅有的以防災減災救災高等教育為主、學科門類齊全的綜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學院始建於1975年,其前身是國家地震局天水地震學校,1985年升格更名為“地震技術專科學校”,1992年更名為“防災技術高等專科學校”,2006年2月升格更名為“防災科技學院”。
截至2020年12月,學院圖書館館藏圖書100萬餘冊,儀器設備總值2.98億元;本科專業32個,1個服務國家特殊需求碩士人才培養項目;有全日制在校生9000餘人。
學校現有本科專業32個, 包括防災減災核心類專業11個(地球物理學、地質學、資源勘查工程、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土木工程、測繪工程、地質工程、城市地下空間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應急技術與管理)、防災減災支撐類專業13個(工程管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通信工程、地理科學、物聯網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應用心理學、公共事業管理、環境工程)、防災減災拓展類專業8個(金融學、投資學、會計學、工商管理、漢語言文學、廣告學、網路與新媒體、英語),涵蓋理學、工學、管理學、文學和經濟學等五大學科門類。
學校教育教學設施完備,建有現代化圖書館、網路信息中心、室內體育館、游泳館、高標準運動場等設施。圖書館紙介藏書近100萬餘冊,並擁有“中國知網”“維普”等30多個電子資源資料庫。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達到3.7萬元,有各類實驗室86個,擁有國內高校最先進、最齊全的地震監測類儀器;有穩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100多個,擁有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省級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省級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項目。
1975年,國家組建“國家地震局天水地震學校”。
防災科技學院校園景色
1985年,國家批准組建“地震技術專科學校”。
1992年,更名為“防災技術高等專科學校”。
2006年,升格為本科院校,更名為“防災科技學院”。
2011年,被批准為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
2012年,被批准為“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試點單位。
2013年,開始招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
防災科技學院隸屬於中國地震局,是全國僅有的以防災減災救災高等教育為主、學科門類齊全的綜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
學校始建於1975年,面向全國招生。
截至到2020年8月,有全日制在校生8600多人。佔地600餘畝,建築面積16餘萬平方米。
2021年3月,教育部發布通知,公布2020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防災科技學院新增防災減災科學與工程、應急管理專業。
科研平台
截至2020年8月,該校建有省部級重點建設實驗室(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規劃與地震應急救援重點實驗室),與危機響應與管理信息系統國際研究協會簽署合作共建災害信息與應急管理系統國際合作實驗室。建有高教研究所、綜合減災研究所等研究機構 。
建設成果
截至2020年8月,該校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和科技攻關計劃項目、“863”計劃課題、國家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地震科技星火計劃項目等多項高水平應用研發項目,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包括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防震減災科技成果獎等) 。
2013年,該校共獲得各類科研項目85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2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項、中國地震局教師科研基金21項、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青年教師資助計劃26項、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中國地震局政策法規研究課題8項、河北省教育廳高等學校科學研究計劃項目(科技類)5項、河北省教育廳高等學校科學研究計劃項目(人文類)8項、廊坊市科學技術研究與發展計劃自籌經費項目2項 。
截至2013年11月,有49項科研項目通過評審驗收,其中地震行業科研專項1項、技術服務項目1項、河北省科技計劃項目1項、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2項、中國地震局教師科研基金21項、河北省高校科學研究計劃項目2項、防災減災青年科技基金6項、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15項。獲得專利17項 。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防災科技學院圖書館
圖書館購置了“匯雅書世界”、“中國期刊網(CNKI)”、“萬方數據”、“庫克數字音樂圖書館”、“新東方多媒體學習庫”“台灣學術文獻資料庫”、“外文地質災害防災減災特色學科服務平台”等40個電子資源資料庫,包括77萬種中外文電子圖書、12000餘種電子期刊,550萬篇博碩士論文、450萬篇會議論文。
圖書館自建了長達4000小時的視頻資源資料庫並投入使用 。
• 學術刊物
該校面向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出版的《防災科技學院學報》在地震系統和相關行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所刊文章被《中國科技期刊資料庫》和《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並榮獲首屆《CAJ—CD規範》執行期刊優秀獎、教育部首屆中國高校特色科技期刊獎,被列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遴選)刊物 。
院系專業
截至2020年8月,學校現有本科專業32個, 包括防災減災核心類專業11個(地球物理學、地質學、資源勘查工程、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土木工程、測繪工程、地質工程、城市地下空間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應急技術與管理)、防災減災支撐類專業13個(工程管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通信工程、地理科學、物聯網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應用心理學、公共事業管理、環境工程)、防災減災拓展類專業8個(金融學、投資學、會計學、工商管理、漢語言文學、廣告學、網路與新媒體、英語),涵蓋理學、工學、管理學、文學和經濟學等五大學科門類。
師資力量
據2018年12月學院官網資料顯示,該校教師隊伍中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89.4%,高級職稱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43.7%。
學院擁有一批包括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地震系統先進工作者、省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中國地震局“優秀人才百人計劃”人選、省級重點學科帶頭人、省級優秀教師等在內的專家和教授。擁有1個“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8個省部級教學團隊。
同時,學院作為監測預報、震災預防和緊急救援培訓基地,與中國地震局各研究所及全國地震台站對口共建,引進了包括汶川地震災害損失評估首席專家袁一凡在內的10餘名專家教授到校任教,聘請了地震系統5位院士為學院顧問,17位研究員、教授為學院客座教授 。
學科建設
截至2013年11月,該校專業涵蓋理學、工學、管理學、文學和經濟學等五大學科門類。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列為“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試點工作單位。擁有省級重點學科、省級重點發展學科 。
河北省高校新增重點發展學科:固體地球物理、地質工程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18年4月,該校被教育部批准為“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工作單位;被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批准為“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
該校建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省級防災減災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高地、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省級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省級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項目等各類“質量工程”項目。獲得第五屆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以及第六屆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三等獎各一項 。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地球物理學、勘查技術與工程
省級防災減災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高地:防震減災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高地(地球物理學、勘查技術與工程、土木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公共事業管理)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地球物理學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防災科技學院——中國地震局第一監測中心
• 實踐教學
截至2020年8月,該校建有地震科學、工程地震、土木工程、信息技術等多個實驗中心,有各類實驗室86個,擁有各類地震監測類儀器;有穩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100多個 。
• 校訓
崇德博智,扶危定傾
“崇德博智”,出自防災減災鼻祖張衡之《應間》:“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夥,而恥智之不博。”意為崇尚道德、博取智慧,取德才兼備、全面發展之意,寓含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和辦學理念。
“扶危定傾”,原意謂匡救危急傾覆中的國勢。《周書·梁御傳》:“宇文夏州英姿不世,算略無方,方欲扶危定傾,匡複京洛”。既寓含辦學理念——培養經世安邦的棟樑之才(原義),又凸顯了辦學特色——防災減災、扶危救難(引申義)。訓導師生鞏固專業思想、立志獻身防災減災事業,報效國家、服務人民 。
• 學院精神
自強不息、艱苦奮鬥、求真務實、團結奉獻
• 校風
仁愛、嚴謹、儉樸、擔當
防災科技學院校景
“嚴謹”、“儉樸”,是優良的治學態度和工作作風,是大學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的重要體現,也是學院精神“自強不息、艱苦奮鬥、求真務實、團結奉獻”的高度概括。
“擔當”就是勇挑重擔、敢於負責,體現了大學人應該具備的強烈社會責任感。防災學院人肩負著特殊的使命——為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損失而奮鬥,更應該具備敢於負責的擔當精神 。
校歌
大愛無疆
防災科技學院
截至2018年4月,該校設有防災科技學院地球科學學院、防災科技學院生態環境學院、防災科技學院土木工程學院、防災科技學院地質工程學院、防災科技學院電子科學與控制工程學院、防災科技學院信息工程學院、防災科技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防災科技學院應急管理學院、防災科技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防災科技學院外國語學院、防災科技學院體育部、防災科技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防災科技學院基礎課教學部、防災科技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二級學院(部)。
該校設有30個本科專業,包括:
防災減災核心類專業:地球物理學、地質學、資源勘查工程、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土木工程、測繪工程、地質工程、城市地下空間工程、水利水電工程、公共事業管理(應急管理)等;
防災減災支撐類專業:工程管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通信工程、地理科學、物聯網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應用心理學等;
防災減災拓展類專業:金融學、投資學、會計學、工商管理、漢語言文學、廣告學、網路與新媒體、英語等。
據2018年12月學院官網資料顯示,該校教師隊伍中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89.4%,高級職稱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43.7%。
學院擁有一批包括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地震系統先進工作者、省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中國地震局“優秀人才百人計劃”人選、省級重點學科帶頭人、省級優秀教師等在內的專家和教授。擁有1個“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8個省部級教學團隊。
同時,學院作為監測預報、震災預防和緊急救援培訓基地,與中國地震局各研究所及全國地震台站對口共建,引進了包括汶川地震災害損失評估首席專家袁一凡在內的10餘名專家教授到校任教,聘請了地震系統5位院士為學院顧問,17位研究員、教授為學院客座教授。
截至2013年11月,該校專業涵蓋理學、工學、管理學、文學和經濟學等五大學科門類。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列為“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試點工作單位。擁有省級重點學科、省級重點發展學科。
河北省高校新增重點發展學科:固體地球物理、地質工程
● 質量工程
截至2018年4月,該校被教育部批准為“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工作單位;被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批准為“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
該校建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省級防災減災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高地、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省級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省級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項目等各類“質量工程”項目。獲得第五屆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以及第六屆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三等獎各一項。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地球物理學、勘查技術與工程
省級防災減災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高地:防震減災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高地(地球物理學、勘查技術與工程、土木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公共事業管理)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地球物理學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防災科技學院——中國地震局第一監測中心
● 實踐教學
截至2018年4月,該校建有地震科學、工程地震、土木工程、信息技術等多個實驗中心,有各類實驗室86個,擁有各類地震監測類儀器;有穩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100多個。
● 姚運生 防災科技學院黨委書記
● 任雲生 防災科技學院主持學校行政工作副校長
● 劉春平 防災科技學院副校長
● 陳 光 防災科技學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石 峰 防災科技學院黨委副書記
● 梁瑞蓮 防災科技學院副校長、總會計師
● 郭 迅 防災科技學院副校長
● 洪 利 防災科技學院副校長
黨委書記 | 校長/院長 | ||
姓名 | 任職時間 | 姓名 | 任職時間 |
馮學誠 | 1976.3—1976.12 | 馮學誠 | 1976.3-1976.12 |
何風 | 1976.12—1980.4 | 何風 | 1976.12-1980.4 |
高逢春 | 1980.9—1984.2 | 朱鳳鳴 | 1984.8-1991.6 |
劉琳 | 1984.2—1987.3 | 苗良田 | 1991.6-2000.4 |
趙文棟 | 1987.3—1991.6 | 何振德 | 2000.4-2006.8 |
謝樹清 | 1991.6—1994.9 | 資料來源於學校官網 | |
王玉秀 | 1994.9—1997.6 | ||
苗良田 | 1997.6—2000.11 | ||
何振德 | 2000.11—20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