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竺冰

胡竺冰

胡竺冰(1894~1940),名可之,字鑄儂,出生於安徽省無為縣白茆洲冒新村的一個農民家庭。幼年就讀於鄉村私塾,民國4年(1915年),他以突出的成績考入當時安徽省安慶法政專門學校。中國早期革命人士,長期為中國共產黨提供幫助,被稱為“黨外的布爾什維克”和“魯迅式的戰士”,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人物生平


幼年就讀於鄉村私塾,1915 年(民國4 年),他以突出的成績考入當時安徽省安慶法政專門學校。
1918年(民國7 年),胡竺冰在法政專門學校畢業,投身於“六·二”學潮和反對軍閥的賄選鬥爭,並創辦了《清議報》,參加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國民革命,堅決擁護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
1923 年(民國12 年)返回家鄉創辦了“青年讀書會”,傳播革命真理。民國13 年夏,他又會同高莫適、李庶人等人在“青年讀書會”的基礎上創辦了“私立義務小學”,專門吸收貧苦子弟入學。
1927 年(民國16 年)3 月,北伐軍第七軍三師進軍無為,成立以胡竺冰為主任委員的“無為縣臨時行政委員會”。接著,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他遭到國民黨當局的殘酷迫害。家被抄,門被封,胡竺冰被迫離開無為。
1928 年(民國17 年)夏,胡竺冰經中共組織介紹至桐城縣浮山中學。他與黃鎮、鄭曰仁等以教師職業為掩護從事革命活動。中共安徽省委委員王步文在浮山中學隱蔽5 個多月,創建了當地的黨、團組織,開展農民運動,將革命書刊如《共產黨宣言》、《國家與革命》、《社會科學概論》等馬列著作引進學校,還將王步文主編的《血花》報等刊物推薦給革命師生。
1929 年(民國18 年)春,胡竺冰到上海交通大學教務處為黨組織做宣傳和聯絡工作。在交大工作時,他繼續從事反帝反蔣擁共活動,並先後參加中共外圍組織的社聯、左聯和世界語學會等革命團體,與魯迅、沈鈞儒等時有來往。
1930 年(民國19 年)12 月,無為縣六洲暴動失敗后,張愷帆等人遭到通緝,先後轉至上海,胡竺冰設法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困難,並利用各種條件保護他們,他用盡了所有積蓄,不惜賣掉禦寒衣服,以致積勞成疾,自己患上嚴重的胃病和肺病。
1937 年(民國26 年)“蘆溝橋事變”后,胡竺冰抱病再返無為開展抗日救亡活動。張愷帆、桂蓬等人從國民黨監獄出來,胡竺冰把他們接到胡家瓦屋居住,調養他們在獄中歷盡折磨的身體,一起研究抗日救亡工作,組建“抗敵後援會”、“青年救亡協會”等抗日組織。
1938 年(民國27 年),赴六安參加安徽省抗日動委會文化委員會工作,並與中共在大別山的聯絡處以及新四軍四支隊保持著頻繁接觸。同年10 月,通過安徽省動委會進步人士的舉薦,胡竺冰接任無為縣縣長。胡竺冰接任縣長時,安排胡德榮、呂惠生等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到縣政府工作,為新四軍籌集大批物資和經費;組織以原常備隊二中隊、七中隊為骨幹的人民自衛軍,將其中優秀青年和武器彈藥全部移交給新四軍;重新組建了無為縣抗日動員委員會,領導全縣的抗日救亡工作。由於胡竺冰堅持抗戰、堅持團結、堅持進步,遭到了安徽省國民政府內“反共”勢力的憎忌攻擊,上任僅20 天就被撤換。
1940 年(民國29 年),胡竺冰在國民黨當局的迫害下,身患重病,在送往皖南新四軍軍部醫院治療途中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