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吸式水泵

水泵的一種

自吸式水泵,為水泵的一種。其原理是水泵啟動前先在泵殼內灌滿水(或泵殼內自身存有水)。啟動後葉輪高速旋轉使葉輪槽道中的水流向渦殼,這時入口形成真空,使進水逆止門打開,吸入管內的空氣進入泵內,並經葉輪槽道到達外緣。通過反覆循環,逐漸將吸入管路中的空氣排盡,使水進入泵內,完成自吸過程。

冬季使用注意事項


1.要檢查水泵工作是否正常,方法是接上電源,看一下水泵上水的速度,如發現速度不正常。首先要看水泵是否漏氣,是什麼地方漏氣。如果電機出現故障,水封漏氣,要找專業人員進行修理;然後再檢查各管線接頭,尤其是吸程是否漏氣,並給予排除。
自吸式水泵
自吸式水泵
2.檢查管線是否下沉,如有存水的地方要理順,保證停泵放氣后吸程及泵中的水能正常迴流到井中,防止凍結。
3.井在室外的要在下雪上凍前將井口用塑料布封好,並採取防寒措施,水稻產區可用稻毛子或稻殼等; 山區可用鋸沫或豆秸等,保證井不凍,落雪前要做好防火工作。

簡介


水泵屬於水利增壓機械,廣泛應用於多種場合和領域。我國各種泵類生產廠家很多,但絕大多數仍生產常規泵(即普通泵)。常規卧式離心泵的使用和維修比較繁瑣 , 大體上分為三種使用方式 :
1)修建地下泵房,將水泵安裝在低於水面的位置,靠水自灌后再啟泵工作,工程造價高,電器等腐蝕嚴重,維修困難。
2)將水泵安裝在高於水面的位置,入水管另一端安裝底閥,在泵處注水,直到將入水管及泵內注滿水為止,再啟泵工作,操作費時,底閥經常出現銹死和堵塞現象,檢修不便。
3)將多個水泵安裝在高於水面的位置,用一台真空泵輔助排氣,待水入泵后再啟泵工作安裝麻煩,佔地面積大,排氣效率低,尤其當真空泵失效后,其它各水泵都將無法正常工作。
基於上述情況,國內外泵類研究人員及廠商相繼開發出了各種水環式自吸泵,即將水泵安裝在高於水面的位置,利用氣、水混合方式使氣體與水在泵內“互溶”后,在出口處使水、氣分離,氣體被逐漸排出后實現正常排水工作。該類泵在第一次啟動前須向泵內注水 , 且體積龐大,效率低,適用範圍窄。

原理


自吸式水泵的自吸高度,與葉輪前密封間隙、泵的轉數、分離室液面高度等因素有關。葉輪前密封間隙越小,自吸高度越大,一般取為0.3~0.5毫米;在間隙增大時,除自吸高度下降外,泵的揚程、效率均降低。泵的自吸高度隨葉輪的圓周速度u2的增大而增大,但到最大自吸高度時,轉數增加而自吸高度就不再增加了,此時只是縮短自吸時間;當轉數下降時,自吸高度則隨著下降。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自吸高度還隨著儲水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也不能超過分離室的最佳儲水高度)。為了在自吸泵中更好地使氣水混合,葉輪的葉片須少些,使葉柵的節距增大;並宜採用半開式葉輪(或葉輪槽道較寬的葉輪),這樣更方便於回水深入地射進葉輪葉柵中。
自吸式水泵可與大部分內燃機配套,裝在可移動的小車上,宜於野外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