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水腫型胰腺炎

急性水腫型胰腺炎

急性水腫型胰腺炎是指胰酶在胰腺內被激活引起胰腺組織自身消化的一種炎症,是急性胰腺炎常見的類型。主要由膽道結石、肝胰壺腹括約肌功能障礙、酗酒、暴飲暴食等多種因素引起。主要表現為腹痛、噁心、嘔吐、發熱、黃疸(皮膚鞏膜黃染)等癥狀。主要通過一般治療、藥物治療。一般癥狀較輕,多為自限性,病死率低,但少數患者可反覆發作,甚至出現陣發性腹部絞痛等嚴重病情。經及時有效的治療后,多數患者可改善癥狀。

就診科室


● 消化內科、急診科、普通外科或外科

病因


● 引起急性水腫型胰腺炎的病因有很多,常見的如下:
● 膽道結石。
● 肝胰壺腹括約肌功能障礙。
● 酗酒。
● 暴飲暴食。

癥狀


● 腹痛,位於中上腹部,多呈突然發作,常於飽餐和飲酒後發生,輕者為鈍痛,重者為絞痛、刀割痛,常呈持續性伴陣發性加重。
● 噁心、嘔吐,常在進食后發生,嘔吐物常為胃內容物,重者嘔吐膽汁。
● 發熱,多為輕、中度發熱。
● 黃疸(皮膚鞏膜黃染),發病後1~2天出現,多在數天內消退。

需要通過哪些檢查來確診急性水腫型胰腺炎


● 確診急性水腫型胰腺炎主要依靠血液檢查(血常規、血清澱粉酶、血清脂肪酶、血鈣等)、尿液檢查(尿澱粉酶、尿糖等)、影像學檢查(胸腹部X線、B超)等幫助確診。

血液檢查(血常規、血清澱粉酶、血清脂肪酶、血鈣等)

● 通過血液檢查白細胞、中性粒細胞、血清澱粉酶、血清脂肪酶、血糖等有無異常,幫助判斷嚴重程度。

尿液檢查(尿澱粉酶、尿糖等)

● 通過檢查尿澱粉酶、尿糖等有無異常,幫助判斷嚴重程度。

胸腹部X線、B超

● 通過腹部X線、B超確定胰腺組織病變情況。

診斷


● 醫生診斷急性水腫型胰腺炎,主要依據臨床癥狀以及血液檢查(血常規、血清澱粉酶、血清脂肪酶、血鈣等)、尿液檢查(尿澱粉酶、尿糖等)、影像學檢查(胸腹部X線、B超)等幫助確診。

臨床癥狀

● 腹痛,位於中上腹部,多呈突然發作,常於飽餐和飲酒後發生,輕者為鈍痛,重者為絞痛、刀割痛,常呈持續性伴陣發性加重。
● 噁心、嘔吐,常在進食后發生,嘔吐物常為胃內容物,重者嘔吐膽汁。
● 發熱,多為輕、中度發熱。
● 黃疸(皮膚鞏膜黃染),發病後1~2天出現,多在數天內消退。

血液檢查(血常規、血清澱粉酶、血清脂肪酶、血鈣等)

● 白細胞計數升高(10~20)×10⁹/L,中性粒細胞也升高。
● 血清澱粉酶、血清脂肪酶升高,可有一過性血糖升高,血鈣降低。
● 可有高血脂、血清膽紅素升高。

尿液檢查(尿澱粉酶、尿糖等)

● 可有尿澱粉酶、尿糖升高。

胸腹部X線、B超

● X線:可有左肺下葉不張、左半膈肌升高、左側胸水等反映膈肌周圍和腹膜后炎症的徵象。
● B超:可發現胰腺明顯腫大、邊緣模糊、不規則、回聲增強、不均勻等異常,胰腺中還可有小片狀低回聲區或無回聲區。

鑒別診斷


●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出現嘔吐、腹痛、黃疸等類似的癥狀,容易與急性水腫型胰腺炎混淆,這些疾病有膽囊炎等。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主要通過臨床癥狀、血液檢查(血常規、血清澱粉酶、血清脂肪酶、血鈣等)、尿液檢查(尿澱粉酶、尿糖等)、影像學檢查(胸腹部X線、B超)等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目前主要通過一般治療、藥物治療。

一般治療

● 禁食和胃腸減壓,禁食可減少胰液的分泌,從胃管內注入鹼性藥物,如氫氧化鋁凝膠等,可中和胃酸,間接抑制胰腺分泌。
● 靜脈補充液體、電解質,以維持循環穩定、水電平衡,預防出現低血壓。

藥物治療

● 使用生長抑素抑制胰液分泌,常用藥物有醋酸奧曲肽。
● 抑制胰酶活性,常用藥物有抑肽酶、加貝酯等。
● 使用H2受體拮抗劑,抑制胃酸分泌,防止對胰液分泌的刺激。
● 腹痛較重的患者可使用阿片類鎮痛劑。
● 早期可使用抗生素防止繼發感染。
● 可使用一些中藥製劑促進腸功能恢復,如大柴胡湯、大承氣湯等。
● 可使用右旋糖酐40、川芎嗪等靜滴,改善微循環,保證胰腺血流灌注。

危害


● 急性水腫型胰腺炎一般癥狀較輕,多為自限性,病死率低,但少數患者可反覆發作,甚至出現陣發性腹部絞痛等嚴重病情。

預后


● 如能及時有效的治療,多數患者可改善癥狀。

預防


● 規律飲食,少吃多餐,避免暴飲暴食。
● 避免酗酒或長期飲酒。
● 積極治療膽道結石、肝胰壺腹括約肌功能障礙等原發性疾病。
● 定期體檢,早發現,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