勺窩鄉
勺窩鄉
勺窩鎮鎮政府駐地黃河壩距縣城約12公里,位於東經105度11分至18分、北緯26度42分至26度98分之間,東與雍熙鎮相鄰,南接騌嶺鎮,西抵豬場鄉自新一帶,北連龍場鎮,東西寬約10公里,南北長約9.8公里,國土面積60.52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勺窩鄉常住人口為18568人。
勺窩鎮為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下轄的一個鎮,位於縣城西南面,鎮政府駐地黃河壩距縣城約18公里,東經105度11分至105度18分,北緯26度42分至26度98分。
勺窩彝語譯成漢族是杉木的意思,現勺窩鎮轄撤併建並的巴雍、杓可、法地、勺窩四個老鄉區域,據有關資料考證,1941年前為大定府管轄,后劃歸納雍。1958年初步進入社會主義時期,勺窩與楊家營合併成立了田壩人民公社,法地、杓可、巴率合併成幸福人民公社;1984年組建為鄉級人民政府,1991年撤併建,以勺窩、法地、杓可、巴雍合併建立勺窩鄉人民政府,鄉政府駐地為黃河壩,轄17個行政村(社區),163個村民小組,112個自然村寨,居住民族有漢、穿青、彝、蒙古、菜、布依、回族等,全鄉5708戶,31470人。
該鎮地處高中山緩丘河谷地帶,西高東低,鎮境內有六大山峰,最高山峰為大尖山,海拔2271米,兩條河流,灌溉良田2500畝(只在勺窩境內),三大礦泉,即小箐溝礦泉、牛鼻子洞礦泉、銀廠溝礦泉,一大瀑布,有優越的自然條件,有優美的自然風景。
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區,年均溫12.2度,年降雨量1150毫米,無霜期245天。
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區,年均溫12.2℃,年降雨量1150毫米,無霜期245天。全鄉以農業為主,有耕地16658畝,其中稻田5225畝,主產玉米、水稻、小麥、油菜,還盛產馬鈴薯,為畜牧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主要農作物玉米和水稻年產量為4618噸,有耕牛3880頭,馬86匹,生豬出欄4553頭。
文教衛生較為發展,有公辦小學6所,其中帶帽初中3所,公辦教師108人,在校學生3485人,學齡前兒童入學率達88.5%,有衛生院1所,衛生員7人,衛生所4個,衛生員18人,衛生室20個,衛生員25人。
交通運輸發展也較快,納水公路從鄉境內南部橫穿5公里,為寨樂鄉的煤炭提供了較方便的外運條件。鄉級公路從騌嶺起,到巴雍終,全長約24公里,還分支到法地5公里。
礦產資源有無煙煤、銅礦、鉛鋅礦、硫鐵礦等。
鄉境內荒山較多,適宜畜牧業、林業的發展,全鄉有4個鄉級林場,15個聯戶林場,總面積4298畝,3356工程項目辦造林17185.7畝。
境內風景點“吊水岩瀑布”落差250米,素有納雍黃果樹瀑布之美稱。
該鄉以煤炭生產為主,大力發展鄉鎮企業。總耕地17649畝;農業總產值650萬元;林業總產值143.9萬元;牧業產值450.65萬元;工業總產值2237萬元;鄉鎮企業產值2898萬元。
鎮黨委履行《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規定的各項職責,其主要職能是: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上級黨委的決定、決議,研究提出本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的意見、建議和決定;發揮領導核心作用,支持和保證本區域政權機關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及章程行使職權,支持和保障村(居)民委員會開展自治活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領導本區域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抓好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廉政建設。
鎮政府履行《地方組織法》規定的各項職權,其主要職能是: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上級黨委、政府及本級黨委的決定、命令;執行本區域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預算,負責本區域內農業、林業、水利、科技、教育、文化、衛生、人口和計劃生育、體育、民政、安全生產管理、村鎮建設、勞動保障和社會穩定等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營造經濟社會發展環境,保護國有資產、集體財產和各種經濟組織及公民的合法權益。
勺窩鎮地處全縣縣域中西部,交通便利離縣城11公里、自然條件較好,平均海拔1650米,氣候冷涼,全鄉轄23個村160個村民組,8191戶31147人(穿青人佔90%以上),流動人口12000餘人,鄉域面積60.5平方公里。鄉境內煤炭資源豐富(探明儲量近40億噸),目前共有煤礦18對,十二五期間年產能將達到300萬噸,有120萬噸精煤洗選廠一個,有望成為全縣原煤、精煤產品、煤礦產品和礦用物資集散地,工業經濟佔主導地位。自2010年以來,該鄉本著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原則,從本鄉的地理區位、自然資源、經濟實力、社會條件、人口規模、民族習慣等實際情況出發,編製了勺窩鎮小城鎮建設的總體規劃,明確界定勺窩鎮城鎮建設功能為具有穿青民俗文化特色,服務煤炭工業為主的縣城“衛星城鎮”。
勺窩鎮按照“依託交通幹線、圍繞優勢資源、培育特色產業”的發展思路,以產業發展為依託,形成與城鎮化建設相配套的產業支撐點,在城鎮化建設改革和發展道路上,以(三個先行)規劃先行、路網先行、新區先行為著眼點,在規劃設計上充分考慮關注民生,科學安置受災群眾,保障移民後續發展,構建和諧干群、礦群關係等因素;在建設過程中實施以移民安置後續發展為主,打造穿青人文化特色,規劃實施“一景(吊水岩瀑布景點)兩場(蔬菜批發市場、礦山設備及原材料批發市場)三區(移民安置小區、生態休閑小區、商貿餐飲小區)一帶動(工業化帶動城鎮化)”戰略。傾力打造以服務煤炭工業為主的工業化帶動城鎮化的強鄉品牌,通過產業的聚集和輻射效應,推動工業化帶動城鎮化,和諧發展,拉動城鎮經濟,改善就業,促進全鄉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
勺窩鎮特色城鎮建設由貴陽新添建築設計院設計,分舊城區和新城區兩個部分,集鎮規劃區面積約1.2平方公里。2010年集鎮總人口約6000人,城鎮化率19.5%。2013年城鎮化水平達到40%,超過全縣平均城鎮化水平,城鎮人口約12000人。預計到2020年,城鎮化水平達到60%以上,城鎮化水平達到或接近全國平均水平,城鎮人口約18000餘人。
勺窩鎮下轄村民委員會(共計23個)
中心、水溝、勺窩、湖壩、沙土、大土、黃河、五一、汗齊腳、魚塘坎、香車河、高石坎、沒天地、糯谷珠、老營、大嶺崗、霧井、壓落箐、大衝口、群新、盧營、對門坡、挖煤溝。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勺窩鄉常住人口為1856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