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里鎮

埔里鎮

埔里鎮,舊稱「埔里」,取自原住民埔里社社名,位於中國台灣省南投縣北部,為台灣本島地理中心,經緯度為東經120.57度,北緯24.00度,總面積為162.2227平方公里。地形則屬於典型的陷落盆地地形。

地理位置


埔里鎮是清代水沙連一部份,全境是由中央山脈、合歡山白姑支脈與雪山山脈大橫屏支脈包圍,境內有起伏的丘陵與埔里盆地構成,盆地南北受南烘溪、眉溪兩大河川切割,是渾然天成的遠古湖泊流失所遺留的盆地地形。

歷史發展


埔里鎮的歷史發展大致上可追溯到約18世紀,在1712年時水沙連各社因“朱一貴抗清事件”受到誅殺,因此清朝政府便在此地設立漢番碑界,避免漢人與原住民的互通有無;1740年清政府賜潘姓給岸童社頭目,為今日埔里平埔族人潘姓的緣由。1759年創南投縣丞;1766年設南北路理番同知管理後山事務;公元1836年後,漳州人陸續遷至今日統櫃、水社等地;1885年成立埔里社廳通判,后又設埔里社廳;台灣總督府設埔里社支廳,並於1913年成立台灣製糖會社埔里社製糖所,讓埔里成為蔗糖產地;1934年開闢埔里街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台灣光復后將埔里街改隸屬於台中市;1949年將埔里鎮歸屬於南投縣下至今。

交通狀況


埔里鎮橫向主要公路是台14線,自國姓北山坑沿南港溪岸進入,抵達烏牛欄就此與台21線交匯,繼續向東穿越埔里市區,駛往霧社、奧萬大、鯉魚潭等景點,此段被稱“埔霧公路”;縱向主要公路有台21線、縣道131線,台21線自埔里盆地北端大坪頂進入,至糯米橋開始沿史港溪溪岸,抵達史港便離開沿溪景觀,經過牛眠便急轉向南,駛去埔里市區,與台14線共線至烏牛欄,開始分歧,繼續向南往魚池鄉,此路乃為主要通往日月潭的道路,是“中潭公路”系統一部份,鎮內最高學府暨南國際大學也位居此路聯絡。縣道131線自埔里市中心出發,往南經水頭、牛洞便有了峽谷景觀,日據時期已經出現“耶馬溪”美名,因此此段峽谷地貌可與日本九州耶馬溪媲美,在道路尚未發達之時,昔日是當地人的避暑境地,現今建鑿一座水頭隧道,使此路暢行無阻,向南是通往魚池市區與九族文化村。

氣候特點


全鎮位處中國台灣中部丘陵區,屬於副熱帶濕潤氣候,所以冬天不嚴寒,夏天不酷熱,雨量豐富、雲霧多、濕度大蒸發量小,沒有強風,是一個氣候宜人的鄉鎮,因而有“小洛陽”的稱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