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旅懷

秋夕旅懷

《秋夕旅懷》是唐朝著名詩人李白的一首五言排律詩,約為李白出蜀後於開元十四年(726)游淮陽時所作。詩以秋興起興,描寫了“連山”“流水”“芳草”“白露”等意象,借對秋天景色的描寫抒發了羈旅之愁,寓情於景,情景交融,點染襯托出詩人的濃重鄉情。

作品原文


秋夕旅懷
涼風度秋海,吹我鄉思飛。
連山去無際,流水何時歸。
目極浮雲色,心斷明月暉。
芳草歇柔艷,白露催寒衣。
夢長銀漢 落,覺罷天星 稀。
含悲想舊國,泣下誰能揮。

作品譯文


詞句註釋

①無際:沒有邊界。
②浮云:指飄浮在天空中的雲彩。
③明月:指夜空明亮的月亮。
④寒衣:指冬天的衣服,禦寒的衣服,如棉衣、棉褲等。
⑤銀漢:即天河﹐銀河。
⑥天星:天上的星星。
⑦舊國:指代故鄉。

白話譯文

秋天的涼風度過秋海,吹起了我的思鄉之情。
回家的路上連山疊嶂遙遠無際,以逝去的流水何時才能回來呢?
抬眼望去,看到浮雲灰暗,明月的寒輝令人心斷。
芳草不再柔艷,寒冷的霜露催著快置寒衣。
常常夢到銀河落了下來,醒來后,天上的星星已經稀少。
含著悲傷思念故鄉,涕泣漣漣有誰能揮去呢?

創作背景


李白於公元726年(唐玄宗開元十四年)舊曆九月十五日的揚州旅舍創作《靜夜思》,時年26歲。《秋夕旅懷》詩當為《靜夜思》的續篇,亦為同時同地所作。

作品簡析


文學賞析

第一聯,秋天萬物衰落,草木凋敝,本來就是個愁苦的季節。而詩人獨處他鄉,秋風吹過海面帶來的寒意勾起了詩人的思鄉之情。吹我鄉思飛”中的“吹”字不僅吹來了秋風,也吹起了詩人的憂愁。
第二聯,詩人放目遠去,卻只看到了層疊的山巒,沒有家鄉的影子,流水不停的向遠去流去,不知何時才能歸來,就像詩人不知道何時能歸家一樣。“連山去無際,流水何時歸。”借用“連山”和“流水”兩個極具內涵的意象,把詩人的愁苦具體化。
第三聯,詩人抬眼望去,只有灰色的浮雲,寒冷的月光,詩人的目光由遠及近,月光更是令作者想起了遠方的親人。“月暉”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潔,又表達了季節的寒冷,還烘托出詩人飄泊他鄉的孤寂凄涼之情。目之所到,體之所感,只有深深的愁思。
第四聯,詩人直抒胸臆,白天倒還罷了,到了秋夜傍晚時候,思鄉的情緒難免一陣陣地在心頭泛起波瀾,何況是昏暗寒冷,極其蕭瑟的深秋。借對秋天景色的描寫抒發了羈旅之愁,點染襯托出詩人的濃重鄉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第五聯,詩人在夢中夢到銀河落下,長夢過後天上星以稀少,詩人只能含著悲傷思念故鄉,沒有人來為他擦拭眼淚。“誰能揮”表現出了主人公的孤獨。

名家點評

(元)蕭士贇《分類補註李太白集》卷二十四:此詩太白作於竄逐之後乎!身在遐荒,心在舊國,詞意悲婉,哀哉。
(清)《唐宋詩醇》卷八:晉宋間有此清機,齊梁間無此逸氣。

作者簡介


李白像
李白像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李白詩歌以抒情為主。他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