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水道的結果 展開

水道

中醫術語

簡介


● Shuǐdào ST28
● 來源:《針灸甲乙經》
● 歸經:足陽明胃經
● 功效:清濕熱,利膀胱,利水消腫,調經止痛

穴名釋義


● 水,水液;道,道路。穴位深部相當於小腸,適當膀胱,屬下焦,為水道之所出,故能治各種水腫病,故名。

取穴


精準取穴

● 下腹部,臍中下3寸,前正中線旁開2寸。

簡便取穴

● 臍中直下4橫指,再旁開乳頭至正中線一半的距離,即為此穴。
本穴的精準取穴使用了骨度分寸的方法,其中,臍中至恥骨聯合上緣(曲骨)為5直寸,兩乳頭之間為8寸。簡便取穴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取穴方法,是長期臨床經驗總結的方法,操作簡便,便於記憶。一般情況下,簡便取穴的方法只適合日常按摩、拔罐、艾灸等養生防病時運用。如果使用穴位進行疾病的治療,則需要使用精準取穴。本穴簡便取穴中的4橫指即“3寸”,“3寸”可通過指寸定位法中的橫指同身寸比量取穴,以手指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併合,以中指第一指橫紋為水平,四指的寬度即為3寸。需要說明的是,指寸定位法在應用時較為便利,但取穴的準確性稍差,且操作時應以被取穴者自己的手為準。由於每個人的高矮、胖瘦與手的比例不完全成比例,因此,指寸定位法必須在骨度分寸的基礎上運用,而不能以指寸全部量取全身各部,否則長短失度。https://pic.baikemy.com/obj/project-l-cdn/apgc/notice/2020-07-07/6737000b-9c2a-4c71-8b9e-b2831af61f9e.jpeg

局部解剖


● 皮膚,皮下組織,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腹直肌鞘後壁。
● 淺層分佈有肋間神經前皮支,腹壁淺動、靜脈;深層分佈有肋間神經,肋間動脈,腹壁下動、靜脈分支與屬支。

主治


● 局部病症,例如小腹脹痛、疝氣、小便不利、尿瀦留、膀胱炎。
● 婦科病症,例如卵巢炎、痛經、子宮內膜炎、附件炎、不孕。
● 其他病症,例如便秘、腎炎、睾丸炎。

操作


治療操作

● 直刺0.8~1.2寸。
● 可灸。

日常保健

● 指壓按摩:用指腹按揉,以局部酸脹並向陰部放散為佳,每次1~3分鐘。
● 灸法:艾條懸灸5~10分鐘;艾炷灸3~7壯。

古籍摘要


● 《針灸甲乙經·卷十二》:小腹脹滿痛引陰中,月水至則腰脊痛,胞中瘕,子門有寒,引髕髀,水道主之。
● 《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三焦膀胱,腎中熱氣,灸水道。
●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卷四》:主少腹滿引陰中痛,腰背強急,膀胱有寒,三焦結熱,小便不利。

常用配伍


● 配中極、關元、三陰交、陰陵泉,治水液排泄失常類病症。
● 配筋縮,治腰骨強急。

參考文獻


● [1] 孫國傑。針灸學.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2] 王靜。超簡單快速取穴。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
● [3] 郭長青。人體經絡穴位使用大圖冊。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