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西花棍

通俗歌舞表演形式

萊西花棍也稱花棍舞、打花棍,在山東青島萊西市民間流傳極廣,是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通俗歌舞表演形式。

簡介


萊西花棍被確定為青島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歷史淵源


在萊西,舊社會因窮人利用這種歌舞形式作為討飯謀生的工具,見景生情地編唱些吉利話,以求得人家施捨,因而得名“打花棍”。後來逐步發展成為一種民間節日表演形式,深受群眾喜愛。

表演形式


萊西花棍
萊西花棍
萊西花棍以搖擊或敲擊發音,敲擊部位有肩、腰、背、臂、肘、兩手、兩膝、兩足以及兩棍相擊,都可振動銅錢作響,造成複雜的節奏變化,並配合以各種舞姿。技藝較高者可使其在手心、肩頭或背部等處旋轉。常由一人、數人或數十人手執花棍邊打邊舞,也可以兩個人交錯對擊,一起一落,節奏鮮明。
萊西花棍的特點為邊歌邊舞。其花棍唱詞通常是民間藝人自編,可敘事,可抒情。隨著現代老年養生學和舞蹈藝術的發展,萊西花棍還出現了新的演出內容和演出形式,這就更加豐富了現代民間花棍舞的藝術內容,使其更適合現代群眾性文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