蹣跚步態

蹣跚步態

蹣跚步態是一種典型的異常步態,行走時身體左右搖擺,呈"鴨步"樣。常見於神經系統疾患、佝僂病、大骨節病、進行性肌營養不良或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等。蹣跚步態是一種典型的異常步態,行走時身體左右搖擺,呈"鴨步"樣。常見於神經系統疾患、佝僂病、大骨節病、進行性肌營養不良或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等。

病因


● 1.小腦損害如腦性癱瘓等。
● 2.遺傳或先天發育不良如先天性髖關節脫位、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等。
● 3.營養素缺乏如佝僂病等。

檢查


● 1.體格檢查
● (1)視診觀察患兒有無體型矮小、關節等發育畸形;有無雙側腹股溝及臀皺襞不對稱、陰唇不對稱。
● (2)肢體檢查測量雙下肢長度以確定有無下肢短縮,檢查髖關節屈曲及外展運動範圍,股骨頭位置是否正常。有助於先天性髖關節脫位診斷。
● (3)神經系統檢查檢查Ortolani征、Allis征、套疊試驗、髖膝屈曲外展試驗、Trendelenburg征等,是診斷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主要依據。
● 2.影像學檢查
● (1)X線了解骨及關節改變,有助於大骨節病、先天性髖關節脫位診斷。
● (2)顱腦CT、MRI了解患兒顱內有無結構異常,有助於腦性癱瘓診斷。

鑒別診斷


● 1. 腦性癱瘓
● 兒童常見病。患兒最初表現為肌張力減低和活動減少,隨年齡增長,坐、立和行走均有明顯功能障礙,表現為坐姿不穩、伸手取物動作不協調、步態笨拙而經常跌倒、走路時軀幹不穩伴頭部略有節律的運動(蹣跚步態)等。大齡兒童可見小腦性步態、肢體共濟失調、眼震和發音不連貫等。
● 2. 大骨節病
● (1) 若少年時期發病,表現為侏儒型。體型矮小,關節粗大,伴疼痛與活動受限。以踝關節發病最早,逐漸累及手指關節、膝、肘、腕、足趾關節和髖部,手指短小粗小,足部扁平,可有膝內翻、膝外翻或髖內翻畸形。年齡愈小,畸形愈重。
● (2) 如青春後期發病,則畸形不明顯。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僵硬、腫脹、活動受限和畸形等骨關節炎癥狀,成人多下肢發病,行走十分不便。
● 3.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 (1) 新生兒和嬰兒期表現為關節活動障礙、患肢縮短、皮紋及會陰變化。患肢常呈屈曲狀,活動較健側差,髖關節外展受限;患側股骨頭向後上方脫位,下肢短縮。 臀部及大腿內側皮膚皺褶不對稱,患側皮紋較健側深陷,數目增加。女嬰大陰唇不對稱,會陰部加寬。
● (2)幼兒期主要表現為步態異常。一側脫位時表現為跛行;雙側脫位時則表現為蹣跚步態,即"鴨步",患兒臀部明顯后凸,腰明顯前凸。

治療原則


● 針對引起蹣跚步態的原發疾病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