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血栓栓塞症

靜脈血栓栓塞症

徠靜脈血栓栓塞症是指血液在靜脈內不正常地凝固,造成管腔不完全部分或完全阻塞,屬靜脈迴流障礙性疾病。包括深靜脈血栓形成和肺栓塞。靜脈血栓栓塞症的發生率因年齡的增長、體質指數(BMI)的增加和吸煙等因素而增加。<80歲的男性人群中10.7%患有本病,80歲人群的發病率是30歲人群的30餘倍。引起肺血栓栓塞症的血栓至少90%來源於深靜脈血栓症。40%~50%深靜脈血栓症併發肺血栓栓塞症。靜脈血栓栓塞症臨床表現:如血栓栓塞發生在下肢深靜脈,患肢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腫脹和沉重感,皮膚溫度也會升高,嚴重時皮膚顏色可呈紫紅色,活動后癥狀加重,有時伴發熱、心悸癥狀,雙下肢相應平面周徑相差0.5cm以上。如血栓栓塞發生在肺動脈,即出現肺栓塞,患者會出現紫紺、呼吸困難、胸痛、暈厥、咯血、心率加快等。主要的治療方法為為抗凝、溶栓治療,應用下腔靜脈過濾器,嚴重時亦可進行介入和手術治療。靜脈血栓栓塞症危害大,肺栓塞時其診斷率低,誤診率和病死率高。血栓栓塞發生在下肢深靜脈出現靜脈性跛行,形成淤積性皮炎,重者形成局部潰瘍,形成臁瘡腿,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就診科室


● 急診科、呼吸內科或內科、心血管內科、心血管外科

病因


● 該病發生的病理基礎主要基於三點,即血流淤滯(血流速度改變)、血管內皮損傷、遺傳性或獲得性高凝狀態(血液成分改變)。

靜脈血流滯緩

● 包括癱瘓、手術麻醉、長期卧床、術中使用止血帶等。

血管內皮損傷

● 化學性損傷:靜脈內注射各種刺激性溶液和高滲溶液。
● 機械性損傷:靜脈局部挫傷、撕裂傷或骨折碎片創傷,如骨盆骨折常能損傷髂總靜脈或其分支,均可併發髂、股靜脈血栓形成。
● 感染性損傷。

高凝狀態

● 遺傳性疾病、手術、外傷、輸血等。

癥狀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 其癥狀輕重不一,取決於受累靜脈的部位、阻塞的程度和範圍。
● 有些患者可全無癥狀,而以大塊肺栓塞表現成為第一癥狀,其血栓形成多發生於小腿靜脈或腘靜脈內,局部疼痛,行走時加重。
● 輕者僅有局部沉重感、站立時明顯。患肢腫脹,小腿肌肉、腘窩、腹股溝內側等處有壓痛。

肺栓塞

● 呼吸困難最常見,初為活動后發生,后逐步加重,程度與栓塞的範圍相關。
● 胸痛包括胸膜性胸痛和心絞痛性胸痛,以前者多見。
● 咯血比例不到30%。由於出血性肺不張或肺梗死。出血量一般不多。
● 暈厥可以是唯一首發癥狀,多表現為一過性意識喪失

檢查


● 血液檢查
● ● 發生靜脈血栓時D-二聚體增高,陰性預測值高達97%~99%。動脈血氣分析 80%患者出現低碳酸鹼血症,70%患者低氧血症,肺泡-動脈血氧分壓差(PA-aO2)增大。
● 彩色多普勒超聲
● ● 為首選檢查方法,明確血栓部位,可見血流變細或消失,頻譜連續低平或無信號,探頭加壓后,管腔不可壓縮。
● CT檢查
● ● 下肢靜脈、肺動脈CT見充盈缺損,可明確血栓部位、範圍。
● 容積描記
● ● 對有癥狀的近端深靜脈血栓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可準確檢測出靜脈阻塞的部位。
● 靜脈造影
● ● 可顯示靜脈的充盈缺損,明確血栓部位和範圍。
● 肺通氣與血流灌注比值掃描
● ● 肺通氣和血流灌注不匹配,顯示放射性缺損或稀疏。

診斷


● 醫生根據臨床癥狀和相關檢查來診斷靜脈血栓栓塞症

靜脈血栓栓塞症臨床表現

● 如血栓栓塞發生在下肢深靜脈,患肢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腫脹和沉重感,皮膚溫度也會升高,嚴重時皮膚顏色可呈紫紅色,活動后癥狀加重,有時伴發熱、心悸癥狀,雙下肢相應平面周徑相差0.5cm以上。
● 如血栓栓塞發生在肺動脈,即出現肺栓塞,患者會出現呼吸困難、胸痛、暈厥、咯血、心率加快等。

血液檢查

● 發生靜脈血栓時D-二聚體增高,陰性預測值高達97%~99%。動脈血氣分析 80%患者出現低碳酸鹼血症,70%患者低氧血症,肺泡-動脈血氧分壓差(PA-aO2)增大。

彩色多普勒超聲

● 為首選檢查方法,明確血栓部位,可見血流變細或消失,頻譜連續低平或無信號,探頭加壓后,管腔不可壓縮。

CT檢查

● 下肢靜脈、肺動脈CT見充盈缺損,可明確血栓部位、範圍。

容積描記

● 對有癥狀的近端深靜脈血栓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可準確檢測出靜脈阻塞的部位。

靜脈造影

● 可顯示靜脈的充盈缺損,明確血栓部位和範圍。

肺通氣與血流灌注比值掃描

● 肺通氣和血流灌注不匹配,顯示放射性缺損或稀疏。

鑒別診斷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和急性小腿肌肉拉傷、小腿蜂窩織炎、淋巴水腫相區別

● 急性小腿肌肉拉傷
● ● 通過病史可以發現誘發性損傷,超聲檢查可發現出血跡象,或者在踝關節處可觀察到瘀斑。
● 小腿蜂窩織炎
● ● 細菌性蜂窩織炎是腿部常見病,但皮膚溫度升高發紅常會出現一些區域不受累,並且有伴有全身癥狀,如發熱。
● 淋巴水腫
● ● 淋巴水腫是慢性肢體水腫的重要原因,常見盆腔手術,惡性腫瘤或放療后的患者。

肺栓塞時和急性冠脈綜合症、主動脈夾層相區別

● 急性冠脈綜合症
● ● 一部分肺栓塞患者因血流動力學變化,可出現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缺氧,表現為胸悶、心絞痛樣胸痛,心電圖有心肌缺血樣改變,易誤診為急性冠脈綜合症。急性冠脈綜合症時心電圖和心肌酶水平有相應的特徵性動態變化。需注意,肺栓塞與冠心病有時可合併存在。
● 主動脈夾層
● ● 肺栓塞可表現胸痛,部分患者可出現休克,需與主動脈夾層相鑒別,後者多有高血壓,疼痛較劇烈,胸片常顯示縱隔增寬,心血管超聲和胸部CT造影檢查可見主動脈夾層徵象。

治療


藥物治療

● 抗凝治療:抗凝治療是主要治療措施,可以有效防止血栓再形成和複發。常用的抗凝藥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和華法林等。
● 溶栓治療:目前下肢深靜脈血栓以導管溶栓為主。溶栓藥物有尿激酶、鏈激酶、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等。適用於急性期、無溶栓禁忌、嚴重下肢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的患者。

手術治療

● 手術取栓適用於嚴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如髂、股靜脈血栓,股青腫患者,手術需注意處理髂靜脈壓迫。

應用濾器

其他

● 下腔靜脈過濾器適用於抗凝治療有禁忌、抗凝治療無效或其他臨床認為致死性肺栓塞的高危患者。

危害


● 肺栓塞時其診斷率低,誤診率和病死率高。尤其是在溶栓治療過程中栓子脫落的幾率更高,大的栓子可導致患者在幾分鐘內死亡。
● 血栓形成后綜合征是最常見最重要的併發症,主要表現為下肢慢性水腫疼痛肌肉疲勞(靜脈性跛行),靜脈曲張色素沉著皮下組織纖維變化,形成淤積性皮炎,重者形成局部潰瘍,形成臁瘡腿,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預后


● 深靜脈血栓形成
● ● 局限於小腿的小血栓經治療后基本能自溶,而來自下肢近端的大血栓,多併發肺栓塞,需接受長期抗凝治療。
● 肺栓塞
● ● 肺栓塞的預后各不相同。如果不進行治療,肺栓塞患者的死亡率可高達30%,進行抗凝治療后可顯著降低。前7日內的死亡風險最高,最常由休克引起。

預防


● 基本預防
● ● 主動或被動活動、深呼吸及咳嗽、避免損傷血管內膜、低脂飲食、多飲水、控制血糖及血脂。
● 藥物預防
● ● 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華法林可有效預防靜脈血栓栓塞症。
● 物理預防
● ● 可以採用梯度壓力襪、間歇充氣加壓裝置、足底靜脈泵等,最好與藥物預防聯合應用。

參考文獻


● [1] 陳灝珠,林果為。實用內科學:上冊。第1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 [2] 王辰,王建安。內科學:上冊。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