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口疝

切口疝

定義:切口疝是發生於腹壁手術切口處的疝,是手術切口深層裂開或未癒合所致,內臟將腹壁鼓出,形成包塊,是腹壁疝的一種。流行病學:臨床上較常見,占腹外疝的第三位(僅次於腹股溝疝和股疝),腹部切口一期癒合者,發病率通常在1%以下,如切口發生感染,發病率可達10%,傷口裂開者可高達30%。多見於老年患者,最常發生切口疝的是經腹直肌切口。病因:切口感染是切口疝的主要病因。主要癥狀:疝內容物未膨出時無明顯陽性體征,偶有脹痛,可在原手術切口周圍觸及腹壁薄弱點,按壓薄弱點,增加腹壓,可有衝擊感。疝內容物膨出時可見體表腫塊,嵌頓時腫物不能完全還納。治療方法:有再次手術禁忌症著可使用疝氣帶對症治療,癥狀明顯者可採用手術治療:包括傳統的疝修補及無張力疝修補。預后:疝補片的使用大大降低了疝複發的可能,預后良好。僅有極少數患者有補片的排異反應,需二次手術取出。危害及主要併發症:會造成腹脹及消化不良等,引起消化系統功能障礙,較大疝可影響日常的生活、工作。可引起急性腸梗阻等併發症,如發生嵌頓、絞窄,有疝內容物壞死風險,威脅病人的生命安全。

就診科室


● 普通外科、疝外科、小兒外科

病因


● 切口疝常有切口裂開或切口感染病史。
● 腹壓增加如:中重度肥胖、慢性咳嗽、便秘、妊娠等。

癥狀


● 腹部手術病史。
● 站立位時切口周圍出現包塊,平卧位或用手可以擠壓回腹腔,包塊消失。
● 常有切開裂開、切口感染病史。

檢查


● 確診切口疝需要進行體格檢查、必要時做超聲及CT等影像學檢查。
● 體格檢查
● ● 疝內容物未膨出時無明顯陽性體征,偶有脹痛,可在原手術切口周圍觸及腹壁薄弱點,按壓薄弱點,增加腹壓,可有衝擊感。疝內容物膨出時可見體表腫塊,嵌頓時腫物不能完全還納。
● 超聲影像學檢查
● ● 超聲檢查發現疝囊及疝環口可確診,並可明確疝內容物性質。影像學中的疝囊重建技術可獲得更明確的診斷。

診斷


● 醫生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和影像學檢查結果診斷本病。
● 手術后,切口鼓起,用手可以按壓回腹腔。
● 查體可觸及腹壁缺損,增加腹壓時有衝擊感。如疝囊突然增大,不能還納,腫塊緊張,發硬則考慮嵌頓疝可能。超聲及影像學檢查可見明確疝囊及疝內容物。

鑒別診斷


● 典型的腹壁疝根據病史、癥狀、體征不難作出診斷。
● 應與脂肪瘤、腹壁腫瘤、腫大的淋巴結等相鑒別。
● 如果是腫瘤切除術后還應與切口周圍腫瘤轉移相鑒別。

治療


非手術治療

● 有再次手術禁忌症著可使用疝氣帶對症治療,同時治療咳嗽、便秘、前列腺增生等增加腹壓疾病。
● 疝囊一旦出現嵌頓需手法複位並觀察疝內容物活性或急診手術治療。
疝囊一旦出現嵌頓,如不能還納或還納后出現腹痛、發熱等癥狀則需要緊急在醫院就診,有急診手術的可能性,不鼓勵病人自行手法複位嵌頓疝。

手術治療

● 切口疝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手術治療:包括傳統的疝修補及無張力疝修補。
● 無張力疝修補複發率低,是手術的首選。

危害


● 較大疝可影響日常的生活、工作。如發生嵌頓、絞窄,有疝內容物壞死風險,可威脅病人的生命安全。

預后


● 疝補片的使用大大降低了疝複發的可能,預后良好。僅有極少數患者有補片的排異反應,需二次手術取出。

預防


● 精心設計切口:盡量少用經腹直肌和腹直肌旁切口,代之以橫形切口,正中切口和旁正中切口。
● 改善癒合能力: 加強病人的營養支持,糾正貧血和低蛋白血症,改善病人一般狀況提高癒合能力
● 積極治療合併症或併發症:對影響組織癒合的合併症或併發症,應積極治療。擇期手術須待上述情況得到糾正或控制再實施手術。
● 積極處理引起腹壓增高的因素如慢性咳嗽、便秘等、腹型肥胖或重度肥胖。防止切口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