浠水縣第一中學

浠水縣第一中學

湖北省浠水縣第一中學始建於1904年,歷經晚清、民國、新中國三個時代,八遷校址,十易其名。一百一十餘年來,篳路藍縷,櫛風沐雨,積澱了豐厚的辦學文化,是浠水縣近現代教育的搖籃。學校位於湖北黃岡市浠水縣清泉鎮,佔地面積13.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7萬平方米,在校生4600人,教職工292人,其中專任教師245人,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101人、中級教師108人,有3人獲得“全國優秀教師”稱號,15人被評為省、市“優秀教師”、“模範班主任”、“優秀德育工作者”。省級以上骨幹教師7人,市級骨幹教師33人,學科帶頭人27人,各專業學會理事15人。

學校概況


辦學規模

浠水第一中學
浠水第一中學
學校位於縣城南城經濟開發區,佔地面積198畝,校舍面積6.08萬平方米。校園規劃是由同濟大學規劃設計院設計完成,規劃按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宿舍區四區分設,布局合理。現有四棟教學樓,四棟教師宿舍樓,一棟教師辦公樓,一棟行政辦公樓,三棟學生公寓,一棟科技大樓,一棟學生食堂,一棟外教樓,一個400米跑道和看台的標準運動場,另有球類運動場、小操場、生物園等。建築風格既體現了歐式建築莊重高雅的美感,又不乏現代建築簡潔開朗的特徵,環境優美,功能完善。

師資力量

浠水縣第一中學
浠水縣第一中學
學校現有73個教學班,在校生4600餘人,全校教職工438人,其中在崗教職工367人,專任教師255人,在崗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126人,中級教師129人。有3人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有15人被評為省、市“優秀教師”、“模範班主任”、“優秀德育工作者”。
現職教師中有省級以上骨幹教師7人,市級以上骨幹教師40人,學科帶頭人27人,各專業學會理事15人。任課教師中有碩士課程班畢業的教師13人,本科學歷230人,其中,中青年教師約佔85.2%。

校園文化


文明校園

學校堅持規範辦學,堅持校務公開和教代會制度,積極推進民主治校,並被評為湖北省“事務公開先進單位”。校總支還紮實開展五個基本建設活動,通過評選“優秀共產黨員”“十大師德模範”“優秀教師”等,打造出了一支“德藝雙馨”的教職工隊伍,教師依法從教,廉潔從教、文明從教。教師團隊中,有3人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有上百人次被評為省、市“優秀教師”“模範班主任”等,學校被評為黃岡市“德育工作先進集體”。
2010年起,學校還持續開展“愛崗敬業、愛校如家、愛生如子”的“三愛”活動,教工知榮明恥,求真務實,形成了“厚德通道,育人報國”的教風,創設了積極進取、充滿朝氣的育人環境,為學校穩步、健康、持續、和諧發展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學校還大力實施“貧困生關愛工程”,建立了“貧困生助學基金”,每年爭取各類國家助學、慈善機構和愛心人士的助學基金近三百萬元,使兩千餘名貧困生得到了及時的資助,確保了每一名學生不因家庭貧困而輟學。
全體師生牢記“團結、守紀、勤奮、進取”的校訓,形成了“求實創新,團結文明”的校風,學校也被評為“黃岡市最佳文明單位”,2010年,學校還被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級文明單位”稱號,並先後被武漢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數十所國內知名高校核定為“優質生源基地”。

書香校園

學校在謀划和實施中長期發展戰略時,堅持走創建學習型學校道路,始終把教師隊伍建設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創設了“蓮池論壇”,每周對全校教職工進行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培訓,使其成為教師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重要舉措,提升了教師文化底蘊;大力開展“書香校園”建設,組織讀書沙龍,每學期給教師推薦一批書目,讓教師愛書樂讀,交流讀書心得,分享讀書成果;以開展課題建設為突破口,鼓勵教師撰寫教育敘事、科研論文等,激發教師主動學習研究的熱情,實現教育理念和教學能力、科研能力的提升,促進了教師專業化發展和教學智慧的生成,尤其對課程質量的提高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學校教師每年在國家級報刊上發表論文達到了50篇以上,省級論文100篇以上。學校被教育部評為“‘綜合實踐活動研究與實驗’重點研究項目全國先進實驗單位”和“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先進單位”等,被評為湖北省“教改教研實驗學校”,榮獲湖北省首屆“中小學教師培訓創新獎”,並多次獲得黃岡市“重點高中教學質量特別優秀獎”和“重點高中教學質量優秀獎”。
在省教育廳部署開展的“課內比教學、課外訪萬家”活動中,學校不僅有一批青年教師在省市組織的比武活動中折桂,更有大批教師主動用各種方式積極與家長交流,共同探討對孩子的教育模式,推動了家校一體化建設,學校也被評為湖北省“示範家長學校”。

綠色校園

學校在校園規劃上堅持“以人為本,規整與自然式相結合,營造潛移默化的育人環境”的指導思想,校園風貌既帶東方園林特色,亦具西方學府風範,為師生提供了環境優美、功能完善的學習、工作、居住、生活、休息、活動的場所。
負篋園一角
負篋園一角
校園內種植樹木花卉109種共30多萬株,植草18000平方米,以植物造景為主,堅持喬、灌、草多層次複式綠化,入口主道兩排雪松體現寬闊莊嚴風格,主幹道整齊高大的樟樹寓意校園的文化特色,科技樓前 常綠花草相間的“鳳凰展翅”景觀激勵學生奮發向上,尤其是校內有黃岡地區重點高中規模最大的生物園——“負篋園”,以亭橋與人工湖的中國古典自然式的布局形成原生態風格,以翠竹與垂柳分隔出“曲徑通幽”的意境,以大片休憩綠地和長廊相連形成開放性空間,供師生消除體力疲勞和調劑心理和精神上的疲倦。
校園其他空間,以常青灌木造型和大片融入丁香花等結合的綠地與各棟建築有序過渡,相得益彰,營造出春來奼紫嫣紅、夏至香郁蔭濃、秋到花實爭輝、冬臨滿目青綠的宜人環境。綠化面積約佔到了校園總面積的43%,學校也被評為湖北省“綠色文明校園”。

數字校園

學校堅持投入大筆資金,高標準進行現代化校園建設。在各班配備了多媒體設備,為教師創設豐富教學環境、優化教學流程、提高教學效率、促使師生共同探究交流奠定了良好基礎;建有藏書10萬冊的數字圖書館,為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開展研究性學習、拓展知識視野提供了有利條件;有超大電子顯示屏,極大地提高了通知、表彰等各種信息的傳播速度;建有校園區域網和校園網站,實現了教師快捷進行資料查找、進行網路備課和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共享,還有天文館、微機教室、多功能教室等設備設施,極大地推動了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安全校園

浠水一中
浠水一中
學校堅持奉行“安全無小事”的指導方針,切實做到安全管理網路化,實行全封閉管理,每周進行安全隱患排查;並安裝了全覆蓋監控系統,聘請專業保安公司人員擔任安保工作,嚴格閑雜人員出入登記管理制度,積極與南城派出所等職能部門聯合開展校園周邊環境整治,縣公安局還在學校設置了駐浠水一中值班室。學校是黃岡市“平安校園”“綜治先進單位”,並被評為湖北省“安全文明校園”。
後勤保障管理制度嚴格,學校食堂高標準建設,是湖北省“A級食堂”。餐廳寬敞明亮,整潔衛生,餐具器皿嚴格消毒,食品以及食用油採購規範,完全杜絕地溝油及劣質鹽等,確保了學生飲食安全。校園內超市貨物豐富,實行嚴格的供貨商制度,拒絕任何三無產品,基本能夠滿足學生日常學習生活需要,學生就餐購物一律實行一卡通。所有教室均安裝了冷暖空調,學生寢室全部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學習、生活條件十分安全、便利而舒適。2012年,學校被評為“黃岡市健康學校”。
“莫道今年春將盡,明年春色倍還人”。在教育事業發展的春天,學校領導班子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大力推行“文化治校、質量立校、科研強校、特色興校”的發展戰略,求真務實,開拓創新,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優化育人環境,構建和諧校園,力爭成為規範辦學的模範,引領全縣教育改革的示範,為振興浠水教育再立新功!

校風制度


校風是學校精神風貌的物質風貌的綜合體現,是學校長期積累凝聚的精神成果,是培養一代新人的無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對學生乃至對教職工都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為了更好地加強校風建設,特制定如下制度:
浠水一中軍訓圖片
浠水一中軍訓圖片
1.科學布局,創設優美的校園環境。
2.嚴格管理,形成穩定、和諧的教學秩序、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
3.加強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向上的良好文明習慣。
4.陶冶情操,培養高尚精神。要保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講操守、重品行、培養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
5.創設特色班風、學風、教風和校風。要創造民主平等的和諧的人際關係,謙虛誠懇的思想作風,嚴謹求實的治學精神,認真負責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開拓進取的時代意識等。要當好學校的主人、班級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實現自主、自尊、自強。

學校領導


畢文光(1912年至1918年)
郭慶壬(1919年至1926年)
魯醉強(1933年至1934年)
南 雙(1935年春代理)
裴炳垣(1935年至1936年)
程隆政(1936年至1937年,1942年夏,1948年夏)
蔡天民(1937年至1938秋,1948年夏至1953年秋)
李經緯(1938年秋至1940春)
楊飛龍(縣長代)(1939年秋至1940年春)
胡震東(1940年秋至1942年秋)
陳士英(1942年)
陳 道(1942年至1945年春)
王楚寶(1945年春至1946年秋)
胡季賢(1954年至1956年春)
王占崧(1958年夏至1968年秋)
任玉薇(召集人)(1969年夏至1970年秋)
黎仲生(召集人)(1971年春至1973年夏)
杜玉林(1973年秋至1979年夏)
周躍龍(1979年秋至1983年秋)
張克誠(1984年夏至1989年春)
周曉鵬(1990年至1993年秋)
邱 林(1993年秋至1997年秋)
黃哨北(1997年秋至1999年秋)
鮑曙明(1999年秋至2005年秋)
韓建一(2005年秋至2010年秋)
楊 博(2010年秋至2015年秋)
郭黎明(2015年秋至今2019年秋)
周七零(2019年秋至今)

教學成績


學校高考連年告捷,先後獲黃岡市重點高中教育教學工作“創新獎”、黃岡市重點高中教育教學工作“優秀獎”等,並被武漢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授予“優質生源基地”。2006年高考更是創下浠水縣教育史上20年來的全新紀錄:學校參考考生中, 600分以上90人,高分率達10%,上一本線人數390人,達線率43.4%,居黃岡市各縣一中之首;其中,南天驕、邵珍燕(女)、詹智分別以671分、667分、659分的高分位居全省第14名、第26名、第56名,並都榮錄北大、清華兩校。同時,南天驕同學奪取了全黃岡市理科狀元;另兩位同學分別位居全市第三和第五名,綜合排名高居全市第一,獲得全市重點高中教學質量“特別優秀獎”。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教育事業發展的春天,學校將,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縣教育局的指導下,在全縣人民的支持下,在以時任楊博校長為首的新一屆領導班子的帶領下,領任責任,求真務實,開拓創新,持續發展。學校將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優化育人環境,以爭創全國一流名牌學校為目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振興浠水教育再立新功!

學校榮譽


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傳承百年一中優良傳統,彰顯省級示範辦學特色,堅持內強素質、外樹形象,辦人民滿意一中目標不動搖;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不動搖;堅持持續發展,落實十一五發展規劃不動搖,堅持打造“和諧、平安”校園不動搖;以“質量、安全、發展”為指導方針,全面執行高中新課程計劃,積極推行高中新課程改革,注重學生個性發展,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不斷提高辦學質量,不斷提升辦學品位,為躋身全國名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學校先後被評為“黃岡市德育工作先進單位”、黃岡市“最佳文明單位”等稱號,被湖北省授予“事務公開先進單位”、“先進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綠化先進學校”、“湖北省優秀考點”、“安全文明校園”、“湖北省教改教研實驗學校”、“禁毒預防教育示範學校”、“省A級食堂”等,被教育部定為“‘十五’重點課題‘教育教學資源的調查研究’實驗基地學校”,被中央教科所定為“研究性學習專題研究、課題基地實驗學校”和“十一五重點科研課題實驗學校”,學校還被評為“全國科學教育實驗基地”。 2004年秋,學校順利通過了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的綜合評估,獲得“湖北省示範高中”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