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欖菊花會
小欖菊花會
小欖鎮位於珠江三角洲中部,是廣東省中山市的重鎮。小欖有"菊城"的美譽。菊花文化貫穿小欖的歷史,初起有"菊試"、"菊社"等民間組織,後來逐漸演變成為每10年一度的"黃花會"。清代嘉慶甲戌年(1814年),有10個菊社聯合舉辦大型菊花盛會,並相約以先人定居小欖時的甲戌年為一大盛會(即60年一屆)。
小欖人善作盆菊,技藝精湛。歷史上每逢菊花盛開時,各家族將各種菊藝擺設在一起評比高下,曰"菊試",后發展為菊花會。會期數天至十數天不定,活動內容主要包括賞菊、賽菊、吟菊、畫菊、嘗菊、水上飄色、菊花戲等。小欖菊花會以花為媒,以菊會友,技藝精巧,規模宏大,構成了獨具一格的民間傳統綜合性花會。
2006年5月20日,小欖菊花會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小欖菊花會盛況
小欖藝菊之風已盛,菊花的栽培已很普遍。據當時任明朝南京禮郎尚書的里人李孫宸所撰之《兩欖風景地勢圖說》文,已有"五松六路三丫水,一洞梅花十二橋,歲歲菊花看不盡,詩壇酌酒賞花村"的讚美之句,足以說明那時的小欖人已好藝菊,每年菊花盛放之時,聚集三五知己,酌酒賞花,籍此遣興已成習慣。
小欖藝菊水平有了進一步提高,在栽培上對菊花的整形摘心,養護管理等有了一套系統經驗。據史料記載,此時已開始從上海等地引入新種,使品種花色增多,鄉中一些紳商官吏之家,閑帖逸志之上,輒效陶令寄懷爾籬,藝菊之風業盛於昔。此時,小欖已得稱"小柴桑"之美譽。
小欖開始"菊試"。"鄉人多喜愛菊花不畏寒霜的氣節,欣賞它千姿百態的花朵和清雋高雅的香氣。閭里之間爭妍鬥麗,清乾隆元年(1736年)遂有賽菊之舉"。據《香山縣誌》載,菊試就是在菊花"盛開時,集鄉人所植名種,設賞格,評高下"。賽時在鄉內祠前蓋搭花棚,陳列名花,分場考評,對菊吟詠,推魁首,定名次,儼然開科取仕,評菊以"三不"為標準,即不脫腳葉、不交枝、不跪腳;以"三丫六頂"為模式,大立菊枝藝初為運用,試畢則分別次第獎給紗,緞巾、扇等物品。
但是,乾隆五年後由於小欖著名菊花"一捧雪"失傳,菊試不再舉行,改為"菊社",就是每年逢菊放時節,人們以氏族、廟宇或坊社為組合結社,將各種好菊聚集於社所"聯二三知己,傾樽籬下,索句花前"。關於菊社,清代里人何大佐在《欖屑》一書中有這樣的記述:"菊社者,不先期而檄,不分幣以酬,與菊試不同,惟集裁菊同志友,將所有之佳妨,移至社所,星羅棋布,爐香屏畫,晨夕相對,或飲酒賦詩,或按樂度勻曲,其興轉劇,夜則燈燭輝輝煌,至曉方滅,觀者忘倦,遠客騷人逸士,每至菊節,常拿舟而至,題詠甚多。散社后,有索花為贈者,滿船載而去。"
乾隆47年,也就是1782年,"菊社"的規模擴大,改稱"黃華會"將原日之菊社變作菊會參展之小團體,當時欖鄉各村俱有擺設,各村菊場不僅搭架擺菊,而且廣搭花台、花樓、花橋,還演戲助興,僅演戲就有十餘台。夜間則張燈結綵,通宵達旦,參觀者甚眾。
1814年,小欖人為紀念先輩定居之功,舉辦規模盛大的菊花大會,並約定每逢甲戌年(即每隔60年)就舉辦一次菊花盛會。同治十三年(1874年)、1934年和1994年相繼舉辦大菊花會,一共舉辦了四屆甲戌菊花大會。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舉辦新中國首屆小欖菊花展覽會,展出菊花4000餘盆,100多個品種。在菊藝方面,開創造型新格局,首次用菊花砌成寬10米、高7米的壁畫“和平鴿”,轟動一時。媒體連日大篇幅報道,稱小欖為“菊城”。自此,“菊城”成為小欖的美譽,廣為人知。
正處於文化大革命時期,文化藝術百花凋零。在小欖群眾強烈要求下,衝破阻力,舉辦小型菊花展覽,名為“園藝展覽會”。
舉辦了菊展會。大會設人民公園主場和大欖玅靈宮分場,還布置了3條花街。大會展出菊花3萬多盆,品種800多個,不少傳統名種重現。助慶活動豐富多彩。觀眾60萬人次。本次菊會最大功績,是借改革開放春風,“黃華傳友誼,盛會敘鄉情”,香港欖鎮同鄉會組團回鄉觀展,成為改革開放后中山第一個與家鄉恢復聯繫的社團。自此,中斷了30年聯繫后,海外僑胞、港澳同胞回到了家鄉懷抱,為小欖的經濟發展和各項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正值60年一屆甲戌菊花大會之期,小欖經濟騰飛,百業俱興,小欖鎮政府順應民意,發揚傳統,隆重舉辦了第四屆(甲戌)菊花大會。大會設新城、人民公園、沿河等三大展區,永寧、九洲基、竹源、北區等四大展場,設置花街花路31條,總長16公里。大會布展面積達10平方公里,陳展菊花82萬盆,1568個品種,還陳展時花5萬多盆。大立菊栽培技藝更上層樓,其中43圈的“白牡丹”大立菊和42圈的“綠衣紅裳”均刷新世界大立菊單株著花數的最高紀錄,“白牡丹”大立菊還被確定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大會期間,舉辦了“小欖鎮建設成就展”等17個展覽,組織省內外文藝、體育團體20多個蒞欖表演,還出版了一批書籍刊物。大會期間,還舉行了一系列經貿洽談活動。不少中央、省、市領導應邀出席大會,海內外嘉賓、客商雲集,媒體紛至沓來。觀展群眾達到600萬人次。第四屆(甲戌)菊花大會展現了小欖精湛的菊藝水平,極大地推動了小欖的經濟發展和城鄉建設,進一步擴大了同海內外的交往。“讓世界認識小欖,讓小欖走向世界”,第四屆(甲戌)小欖菊花大會載入史冊。
舉辦了新世紀小欖菊花欣賞會。
舉辦了小欖鎮菊花文化藝術節。2003年7月,成立小欖菊花文化促進會,大力推動小欖菊花文化的發展。
小欖鎮舉辦了(甲申)菊花文化藝術欣賞會,以“魅力小欖、展示菊藝新風采”為主題。盛會在布展和菊藝上都有新的突破, 45圈6211朵菊花的一棵單株立菊和伸展長度168米的菊花巨龍均創造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紀錄;高達23.26米的菊藝裱扎造景“賞菊樓”及單株嫁接247個不同品種的大立菊均被列入英國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菊會期間,國家文化部授予小欖“中國民間藝術(菊花文化)之鄉”稱號。
分別舉辦小欖鎮民間菊花品種展評會。
2006年5月,“小欖菊花會”成為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菊花的精氣神韻已與小欖人融為一體,體現了團結一致、勤勞勇敢、拼搏奮鬥、勇於創新的小欖人精神,更成為現代小欖人把握先機、開拓各項輝煌事業的強大動力。
第九屆中國(中山小欖)菊花展覽會在小欖舉行。展會以“菊城秋韻·華夏情”為主題。全國有25個省(市)、自治區和港澳台地區以及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共44個城市、123家單位參展。展區分新地園區、江濱公園、龍山公園、人民公園4大展場,展場面積30萬平方米,展出菊花46萬盆,品種近1800個。513個品種13圈的嫁接菊和仿滕王閣菊花樓造景列入世界吉尼斯紀錄。大會期間,還舉辦了“2007年中國(中山小欖)國際菊花研討會暨中國菊花研究專業委員會第十六屆年會”。參觀菊展會人數達到300萬人次。中國風景園林學會授予小欖鎮“中國菊藝之鄉”稱號。
作為小欖鎮慶祝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系列活動之一,舉辦了以“慶巨變、賀昇平、頌黨恩”為主題的菊花會。從08年菊花會開始,菊花展名稱統一定為“小欖菊花會”,並將開幕日固定為11月23日。每年菊花會均有不同的主題。
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小欖菊花會以“盛世中國,普天同慶”為主題。菊花會用獨特的菊花文化,展現了小欖的輝煌成就,其中“水色匝”和“小欖輕軌”造景,成為兩大亮點。
小欖菊花會適逢廣州亞運會盛事,為此,主題定為:“全民齊健身,生活更美好”。綠道造景、小龍舟(五人飛艇)賽等菊花造景惟妙惟肖、活力十足。菊花會展示了小欖鎮科學發展,社會和諧的豐碩成果。
正值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因此,2011年菊花會主題定為“頌黨恩、跟黨走、開新業、創幸福”。在龍山公園、江濱公園設展場,展出大立菊、塔菊、柱菊、懸崖菊、品種菊以及菊花盆景、菊藝造型。布置菊花景點30多個,陳展菊花超過15萬盆,展現了小欖菊花文化傳統的傳承和發揚。故居秋色、百年辛亥、南湖紅船、井岡聖火、延安寶塔、開拓創新等造景,展示了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百年奮鬥歷程,唱響了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的時代主旋律。
菊花盆景
1959年是新中國成立后小欖舉辦的首屆菊展。這屆菊花會,在菊花藝術方面既繼承了傳統的藝菊技術,又開創了新的造型風格,小欖人首次用菊花砌成了一件寬10米,高7米的巨幅壁畫"和平鴿",用菊藝砌作了巨幅標語、圖案等,同時展出了大批大立菊、懸崖菊、塔形菊、品種菊。展期雖七日,觀眾卻近30萬人次。珠江電影製片廠還專門製作了一部名為《菊花》的紀錄片,省內外一些報刊連日大篇幅報道了菊會盛況,譽小欖為"菊城"。從此"菊城"花事日漸繁盛。
小欖在菊花藝術上的獨樹一幟。讓"菊城"譽滿海內外的是1994年傳統的第四屆甲戌菊花大會。當時菊會布展範圍達10公里,展出各種菊花82萬多盆,菊花品種1568個,其中單株著花千朵以上的大立菊就有113盆,吸引了國內和來自23個國家、地區的遊客600多萬人次。
用菊花扎作的金龍栩栩如生
而小欖每"60年一次大展,10年一次小展"的菊花盛會更令人嘆為觀止,菊會以"自然、人文、花海、菊城"作為特色,以菊花造景為主,突出栽培技藝。造型各異的菊花美景美不勝收,是嶺南菊花文化的一大盛會。改革開放后,小欖鎮發揮菊花文化優勢,每三年舉辦一屆中型的菊花會,每年舉辦一次菊花欣賞會,並使菊展成為展示小欖鎮群眾文化藝術的一個主要載體。
小欖菊花會是中國菊文化最集中的體現,群眾參與性極強,文化內涵深厚,具有較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同時,菊花品性高潔,早已深入人心,傳承菊文化的小欖菊花會對陶冶性情、提高群眾文化素養、增進對外文化交流、構建和諧社會均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小欖菊花會發展至今,其規模和大部分菊藝得以承傳,但部分名菊種失傳,一些傳統特色菊藝被現代裝飾取代,藝菊絕技的傳人也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