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儒泳

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孫儒泳(1927年6月-2020年2月14日),浙江寧波人,1951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1958年獲蘇聯莫斯科大學博士學位。曾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孫儒泳於1951年從北京師範大學畢業后留校任教;1954年保送到前蘇聯國立莫斯科大學生物土壤系學習;1958年獲得莫斯科大學副博士學位后回國,繼續在北京師範大學任教,先後擔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生物系副主任、環境科學研究所副所長;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2年把工作重心遷至華南師範大學;2020年2月14日在廣州逝世,享年93歲。

孫儒泳長期從事動物生態學的研究和教學,在嚙齒類動物生理生態的研究和動物生態學教材建設方面做出成績。

人物經歷


1927年6月,孫儒泳出生於浙江寧波。
1949年,孫儒泳進入北京師範大學生物學學習。
1951年,孫儒泳提前半年從北京師範大學畢業,畢業后留校工作,擔任助教。
1952年,孫儒泳加入中國共產黨,1954年轉正。
1953年,孫儒泳進入北京俄語學院留蘇預備部學習。
1954年,孫儒泳保送到前蘇聯國立莫斯科大學生物土壤系研究生,師從動物生態學家納烏莫夫(HAYMOB)教授。
1958年,孫儒泳獲得前蘇聯國立莫斯科大學副博士學位后回國,繼續在北京師範大學任教,先後擔任副教授(1978年晉陞)、教授(1984年晉陞)、博士生導師(1986年被聘)、生物系副主任、環境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1993年,孫儒泳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983年,擔任國家編製《1986—2000年科技發展規劃》生態學組長。
1988年,參加中國自然科學基礎性研究現狀與對策調研工作。
1991年,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編寫《中國生態學發展戰略研究》等工作。
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2年,把工作重心遷至華南師範大學,與兩個學生一起進行海洋水產研究,每年夏天回到北師大工作。
2007年,捐出自己50多萬元的積蓄設立了一個助學基金,資助對生態學有重要貢獻的年輕師生。
2020年2月14日,因病在廣州逝世,享年93歲。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孫儒泳
孫儒泳
孫儒泳以8個季節的實驗資料,證明地理上相距僅110公里的兩個種群間存在著靜止代謝率的地理變異,它平行地出現於兩種小嚙齒類,生活在草甸中的普通田鼠(Microtus arvalis)和森林中的歐鼦(Clethrionomys glareolus),從而為獸類提供了地理物種形成假說的生理生態學證據,同時,提出了地理變異季節相的新概念;研究長爪沙鼠(Merionesu nguiculatus)代謝率隨環境溫度變化,發現靜止代謝率與平均每日代謝率的變化率不同,提出以20℃下ADMR為主要參數的Weiner日能量收支(DEB)模型應予以修正;提出恆溫動物的恆溫能力的一個新指數,在應用上優於Ricklef指數;發現晚成性根田鼠的體溫調節能力的胎后發育呈“S”型,可劃分為三個時期。
學術論著
根據2020年3月北京師範大學網站顯示,孫儒泳撰寫和參與撰寫的專著、譯著、高校教材等共16種,在中國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10餘篇。
出版日期名稱作者出版社
1959.06《陸生脊椎動物生態學實驗研究法》(蘇)卡拉布霍夫,Н.И.著;孫儒泳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79.06《跳蚤傳播鼠疫》(蘇)В·А·比比可娃,Л·Н·克拉索夫斯基合著;孫儒泳,馬德三合譯吉林省地方病第一防治研究所
1980.11《理論生態學》(美)梅(R.M.May)著;孫儒泳等譯北京:科學出版社
1981.07《生態學基礎》(美)E.P.Odum著;孫儒泳等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04《熱帶魚類生態學》(英)R.H.洛-麥康內爾著;林特溟,孫儒泳譯北京:科學出版社
1982.05《生態學與人類》孫儒泳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5.08《種群的科學管理與數學模型動物的盛衰興亡》孫儒泳編著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6.08《近代的生態學》孫儒泳,林特溟編著北京:科學出版社
1987.07《動物生態學原理》孫儒泳編著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2.05《動物生態學原理第2版》孫儒泳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3.10《普通生態學》孫儒泳等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科學家談生物》孫儒泳主編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0.06《初中生物教師實驗手冊第2冊》王玢,孫儒泳主編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08《生物多樣性的啟迪》孫儒泳著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0.08生態學(英)Aulay Mackenzie等著;孫儒泳等譯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2.07《基礎生態學》孫儒泳等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07《生態學中文版》(美)Robert E.Ricklefs著孫儒泳等主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09《生態學》(英)Mackenzie,A.等著;孫儒泳等譯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6.01《生物晶元:生命信息CPU》翟中和,孫儒泳主編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
2006.01《病毒:吞噬健康的黑客》翟中和,孫儒泳主編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
2006.01《細胞:生命活動的搖籃》翟中和,孫儒泳主編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
2006.06《動物生態學原理第3版》孫儒泳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8.04《生態學進展》孫儒泳主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05《基礎生態學第2版》牛翠娟,婁安茹,孫儒泳,李慶芬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07《基礎生態學第3版》牛翠娟,婁安如,孫儒泳,李慶芬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07《新世紀高等學校規劃教材·生物科學系列動物生態學原理第4版》孫儒泳,王德華,牛翠娟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學術活動
孫儒泳參加社會學術活動,組織生態學電視廣播,主辦生態學先進理論和方法學習班,為黨政幹部、鼠防佔線幹部編寫了不同類型的生態學教材和自然科學普及讀物等。
● 科研成果獎勵
截至2020年2月,孫儒泳先後獲得1983年北京市科技二等獎、1991年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994年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1996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1999年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等。

人才培養

● 教學思想
孫儒泳重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他對學生嚴格要求,並充分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獨立工作的能力。他認真地指導研究生論文的選題、實驗設計和總結寫作。在確定論文題目時,他注意到發揮每個研究生的特長、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並經反覆討論才確定。對在實驗中和總結寫作中出現的問題,他都詳細地批改,並和學生進行細緻充分的討論,使學生學到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教授課程
孫儒泳先後為本科生講授《動物生態學》《脊椎動物學》《生物統計學》等課程;為碩士研究生開設《動物生理生態學》《高級生態學及獸類學》課程。他重視對學生的知識傳授,每次上課他總認真備課,反覆推敲。
● 編寫教材
孫儒泳關心中國國內外生態學科的發展,不斷搜集新資料補充豐富教材。他編著的90萬字的《動物生態學原理》一書獲得第二屆高校教材評審全國優秀獎和1992年全國教學圖書展一等獎。
● 指導學生
截至2012年9月,孫儒泳先後培養碩士生12名、博士生21名,博士后4名,進修教師、訪問學者各一名,有的已升為研究員和副所長,有的碩士生畢業后赴美、英攻讀博士學位。

榮譽表彰

時間榮譽表彰授予單位
1991年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199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

社會任職


孫儒泳先後擔任中國生態學會第一、二屆常務理事,中國生態學會第三屆理事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生態學科評審組成員,教育部高等學校理科生物學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北京市政府水產科技顧問團成員,《生態學報》和《獸類學報》副主編,《動物學報》和《動物學研究》編委,美國《生理動物學》(Physiological Zoology)編委;蘭州大學乾旱農業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蟲鼠害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全國師範院校科技教育顧問。

人物評價


孫(儒泳)先生的年歲不斷增長,但學習和探索的熱情從未消退,始終走在學科發展的最前面,為中國的生態學研究開闢著道路。(孫儒泳的學生、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牛翠娟評)
孫(儒泳)先生不僅在把生態學引入中國、引入課堂的過程中,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他對生態學走向中國社會,深入國民人心,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孫儒泳的學生、重慶師範大學教授曹振東評)
孫儒泳院士是中國種群生態學和生理生態學研究的主要開拓者,他在近60年的教書育人生涯中,成果豐碩,為國家培養了一批高質量的生態學教學、科研和管理人才,他一生嚴謹治學,淡泊名利,提攜後學,為中國生態學科教事業做出了傑出貢獻。(華南師範大學評)

人物逝世


2020年2月14日,因病於廣州逝世,享年9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