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對地戰術導彈

地對地戰術導彈

地對地戰術導彈是指從地面發射,攻擊敵戰役戰術縱深內重要目標的導彈,射程通常在1000公里以內,多採用慣性或複合制導,配以常規或核、化學彈頭,這種導彈射程遠,已成為許多國家陸軍手中的“殺手鐧”。

簡介


地對地戰術導彈
地對地戰術導彈
地對地戰術導彈是指從地面發射,攻擊敵戰役戰術縱深內重要目標的導彈,射程通常在1000公里以內,多採用慣性或複合制導,配以常規或核、化學彈頭,這種導彈射程遠,已成為許多國家陸軍手中的“殺手鐧”。1944年德國軍隊首先使用了V-2式地對地戰術導彈,50年代開始大量研製和裝備這種導彈。迄今已發展到第三代,研製型號約50個,17個國家能自行研製。今後,各國將重點發展複合制導技術及提高命中精度、機動性、隱蔽性和突防能力。

不同國家


■東風-3中程地對地彈道導彈
■東風-21(JL-1)中程地對地彈道導彈
■東風-15近程地對地彈道導彈
■東風-11近程地對地彈道導彈
■東風-1(R-2)近程地對地彈道導彈
■俄羅斯“飛毛腿B”地對地戰術導彈
“飛毛腿B”(北約的叫法,美國的SS-1C,俄羅斯稱R-17和R-300)是俄羅斯的地對地戰術導彈,是“飛毛腿A”的改進型,自1962年起在蘇軍服役,已成為目前世界上廣泛裝備的一種導彈。導彈採用簡易慣性制導系統,可配用核、化學彈頭和中子彈頭,使用液體火箭發動機,車載越野機動發射。該導彈曾先後用於第四次中東戰爭,兩伊戰爭和海灣戰爭,取得良好戰果。俄現裝備的改進型性能有所提高。
射程50-300公里,彈長11.16米,彈徑880毫米,彈重6300公斤,常規彈頭重1000公斤,核彈頭當量1-100千噸,圓公算偏差300米.
■俄羅斯“圓點”地對地戰術導彈
■美國“潘興2”地對地戰術導彈
■美國ATACMS陸軍戰術導彈系統
■法國“冥王星”地對地戰術導彈
■印度“大地”地對地戰術導彈
■戰略導彈
■地對地戰術導彈
■地對空導彈
■空對地導彈
■空對空導彈
■反艦導彈
■反坦克導彈

起源


1944年德國軍隊首先使用了V-2式地對地戰術導彈,50年代開始大量研製和裝備這種導彈。迄今已發展到第三代,研製型號約50個,17個國家能自行研製。今後,各國將重點發展複合制導技術及提高命中精度、機動性、隱蔽性和突防能力。這就是地對地戰術導彈的起源

導彈分類


地對地導彈是指從陸地發射到陸地目標的導彈。最早的地對地導彈是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使用的V-1導彈和V-2導彈。戰後美國和前蘇聯等國在此基礎上,研製了各種地對地戰術導彈,以及中程、遠程和洲際地對地戰略導彈。地對地導彈發展迅速,種類繁多,裝備數量大。其有多種分類方法:
1、按飛行彈道可分為地對地彈道導彈和地對地巡航導彈:
巡航導彈也稱飛航式導彈,是指導彈的大部分航跡處於巡航狀態,用氣動升力支撐其重量,靠發動機推動力克服前進阻力在大氣層內飛行的導彈。它具有突防能力強、機動性能好、命中精度高、摧毀力強等優點。如果按照這一定義,除遠程巡航導彈外,各種飛航式反艦導彈和空地、空艦飛航式導彈也屬於巡航導彈。
彈道導彈(ballisticmissile)在火箭發動機推力作用下按預定程序飛行,關機后按自由拋物體軌跡飛行的導彈。其飛行彈道一般分為主動段和被動段。主動段(又稱動力飛行段或助推段)是導彈在火箭發動機推力和制導系統作用下,從發射點起飛到火箭發動機關機時的飛行路徑;被動段包括自由飛行段和再入段,是導彈按照在主動段終點獲得的給定速度和彈道儀角作慣性飛行,到彈頭起爆的路徑。
2、按射程可分為洲際、遠程、中程、近程地地導彈:
按射程通常分為洲際彈道導彈(大於8000公里)、遠程彈道導彈(大於4000公里)、中程彈道導彈(大於1000公里)和近程彈道導彈(小於100公里)。[2]
3、按作戰使用可分為地地戰略導彈和地對地導彈。
戰略導彈(strategicmissile)是指用於打擊戰略目標的導彈。它是戰略武器的主要組成部分。通常攜帶核彈頭,戰略彈道導彈射程通常在1000公里以上,用於打擊政治和經濟中心、軍事和工業基地、核武器庫、交通樞紐等目標,以及攔截來襲戰略彈道導彈。戰略核導彈是衡量一個國家戰略核力量和軍事科學技術綜合發展能力的主要標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