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油田

百年油田

百年油田是大慶油田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目標,創建百年油田是維護國家石油戰略安全的需要。

大慶油田是目前我國最大的石油生產基地,隨著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的加快,石油消費量和凈進口量大幅度增長,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把大慶油田開發好,努力延長油田的開採壽命,並儘可能地多找資源、多產原油,保持在國家石油工業中的地位,對於維護國家的政治和經濟利益有重要作用。

背景


大慶油田1959年發現,1960年投入開發,是我國目前最大的油田,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特大型砂岩油田之一。油田位於黑龍江省西部,松嫩平原北部,由薩爾圖、杏樹崗、喇嘛甸、朝陽溝等48個規模不等的油氣田組成,面積約6000平方公里。勘探範圍主要包括東北和西北兩大探區,共計14個盆地,登記探礦權面積23萬平方公里。
1976年,大慶油田原油年產量上升到5000萬噸,這一產量一直持續到2003年,整整27年在5000萬噸以上高產穩產。然而,在這一“繁榮”數字的背後,卻蘊藏著巨大的挑戰。因為,經過20多年高效開發之後,油田的綜合含水接近90%,就是油田采出10噸液體,其中9噸是水,只有1噸左右的油。同時,地下可採油量不斷減少,油田後備資源不足,大慶油田在可持續發展上受到了考驗。
從2003年開始,油田按照石油開採規律和中國石油戰略發展規劃進行產量的戰略調整,年產量從5000多萬噸開始下調,每年下調大約200萬噸。油田的發展後勁得到了延續。
為了能夠更大限度地提高採收率,大慶油田對採油技術不斷進行改進和創新,並取得了重大突破。以前使用水驅技術能夠采出地下油的40%,而今後隨著聚合物驅油、三元複合驅、多元泡沫驅、微生物驅等技術的成熟完善,採收率可再提高20%甚至更多。
大慶油田以科學理論為指導,制定了《二次創業指導綱要》,確立了“創建百年油田,搞好二次創業”的發展戰略。

歷史


1958年,我國在松遼地區展開了大規模石油勘探,7、8月松基一井、松基二井先後開鑽,均未見工業性油流。經國家派專家分析論證后,將松基三井井位選定在大同鎮高檯子隆起上。11月24日石油部正式批准松基三井設計方案,1959年4月,決定由松遼石油勘探局32118鑽井隊進行松基三井鑽井施工,於9月26日噴出了工業油流,標誌著大慶油田從此被發現。 1960年3月,大慶油田投入開發建設。1976年以來,年產原油一直在5000萬噸以上,實現年產原油5000萬噸連續27年高產穩產。

戰略


2004年初,大慶油田公司提出了“持續有效發展、創建百年油田”的戰略目標。創建百年油田,意味著已經創造出奇迹的大慶還需要高產50多年。大慶人要創建的“百年油田”目標是:一個以本土開發為基礎,以海外業務為補充,以優勢技術、一流人才、先進文化為支撐,具有強勁競爭力、成長力和生命力的百年企業。

意義


創建百年油田是實現集團公司整體發展的需要。集團公司為適應國民經濟發展對石油工業提出的要求,做出了“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集團”的戰略部署,並在總體布局上,把東部地區繼續作為原油生產的主力和持續發展的基礎。股份公司在實施“持續有效快速發展”戰略中,也把老油田調整挖潛作為重中之重。
創建百年油田是企業自身生存發展的需要。大慶油田走過44年的開發歷程,經歷了年產原油5000萬噸以上持續27年高產穩產,一次創業,老一輩石油人以開發建設大油田、高產穩產幾十年的不朽功勛,使大慶油田聞名。
創建百年油田是區域經濟長久繁榮與社會穩定的需要。大慶油田公司每年上繳的各種稅費,是省、市兩級財政的重要來源。同時,區域經濟的相互依存,石油石化企業的相依,都需要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保持較好的經濟效益,來拉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規劃


2005-2010年,為基礎發展階段,主要是固本強基,夯實主營業務,進一步提高資源探明率、主力油田採收率、難采儲量動用率,並形成天然氣發展強勢;
2011-2020年,為戰略調整階段,主要是拓展領域,優化業務構成,構建起以油氣開發為龍頭,本土、海外、多元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
2021年以後,為持續發展階段,主要是依靠公司的技術、管理、人才和文化優勢,實現由資源型企業向具有強勁競爭力、成長力、生命力的綜合性公司的根本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