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

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

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NikolaiNiklaevich,1856年11月18日~1929年1月5日)俄國騎兵上將,俄軍統帥,大公。又稱小尼古拉。俄國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叔父。

簡介


尼古拉斯大公
尼古拉斯大公
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羅曼諾夫·尼古拉斯大公(Nikolai Niklaevich,1856年11月18日~1929年1月5日)俄國騎兵上將,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俄軍總司令。軍隊的改革派將領。俄國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叔父。
1856年11月18日生於聖彼得堡,其父是老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大公,其兄是沙皇亞歷山大三世
尼古拉斯大公
尼古拉斯大公
1905~1914年任禁衛軍司令和彼得堡軍區司令。積極運用現代方法,尤其是日俄戰爭中的經驗,提高訓練效果。在1905~1908年期間曾兼任國防委員會主席。1909年蘇霍姆利諾夫任陸軍大臣后,解散了國防委員會,並制定了對德,對奧匈作戰計劃。儘管尼古拉斯大公表現了較高的軍人素質,但蘇霍姆利諾夫並不與其磋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沙皇尼古拉二世迫於公眾的壓力和大臣的建議,不得已任命他 出任俄軍最高統帥。儘管俄軍的作戰準備不充分,但他仍取得一些成功。他注重效能的熱忱使俄軍有較好的表現,並從坦能堡會戰的災難中恢復過來。
隨著德奧取得1915年春季和夏季攻勢的勝利,沙皇9月5日取代他成為俄軍總司令,把他降為高加索方面軍司令,傳說他對妖僧格利高里·拉斯普廷的蔑視是他被降職的主要原因。他在高加索地區恢復了軍隊的生機,在其能幹的部署尤登尼奇和普里瓦爾斯基的協助下,1916年2月他在亞美尼亞發動了進攻奪取了埃爾祖魯姆的要塞埃爾津詹和特拉布宗古堡。7月又擊退了奧斯曼帝國陸軍部長恩維爾帕夏親自指揮的反攻。1917年沙皇被廢黜前夕再次任命他為俄軍總司令,但不到24小時就被撤銷任命。俄國十月革命后隱居克里木,1919年3月乘英國巡洋艦離開蘇俄,1929年卒於法國。
尼古拉斯大公高大魁梧,儀錶堂堂,他機智、熱情而且能幹。不僅是一位熟練的管理者,而且是一位充滿生機和講求效率的戰場指揮官,這正如他在高加索戰場上的表現,他的去職是大戰期間俄國最大的損失,他的缺陣有助於德奧的獲勝。

大事記


1856年11月18日在俄國出生。
1873年畢業於尼古拉工業學校。
1876年畢業於總參謀部軍事學院。
1877~1878年在巴爾幹戰區俄軍總司令的參謀部工作。
1895~1905年任騎兵總監。
1905~1914年任禁衛軍司令和彼得堡軍區司令。
1905~1908年期間曾兼任國防委員會主席。
1914年~1915.8)任俄軍最高統帥。
1917年3月曾被委任為俄軍最高統帥,但他拒絕就任,隱居克里木。

參戰經歷


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1877年參加了俄土戰爭
俄土戰爭(Russo-TurkishWars)是指17-19世紀俄國與奧斯曼土耳其之間為爭奪高加索、巴爾幹、克里米亞、黑海等進行的一系列戰爭,其中重要的有10次。此外雙方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交戰通常也被認為是第11次俄土戰爭。十七世紀至十八世紀上半葉所進行的戰爭,旨在結束奧斯曼帝國和克里木汗國對俄國的侵略,合併十三世紀被蒙古入侵佔的黑海北部沿岸地區,取得黑海出海口。這是俄國經濟發展的需要。
從十八世紀下半葉起,俄土戰爭的起因是:圍繞東方問題的國際矛盾尖銳化;土耳其企圖對烏克蘭和黑海沿岸國進行報復,俄國依靠受奴役、信奉基督教的各族人民日益蓬勃開展的反對奧斯曼帝國壓迫的民族解放運動的支持,力圖在巴爾幹半島和高加索鞏固自己的勢力。俄土之間的戰爭斷斷續續前後共長達241年,平均不到19年就有一次較大規模的戰爭,是歐洲歷史上最長的戰爭系列,奧地利、英國、法國、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國也先後參與其中。戰爭的結果是俄國擴大了疆土,土耳其逐漸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