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豐鎮
東豐鎮
東豐鎮位於吉林省中南部、東豐縣域中部,東與梅河口市雙興鄉接壤,南與南屯基鎮為鄰,西與拉拉河鎮山地為界,北與二龍鄉相聯。東豐鎮為縣政府駐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截至2019年末,全鎮幅員面積163.77平方公里,轄8個社區(85個網格)、21個行政村(132個村民小組)。2020年末,總人口13085人。
東豐鎮先後榮獲“全國重點鎮”、“全國文明村鎮”、“省生態鎮”、“省十強鎮”、“省百鎮建設工程首批試點鎮”等榮譽稱號。
西城區位於縣城中心城區西部,北以四梅鐵路為界,南止於蓮河,西止於西山,繞盈河由北向南貫穿於中心城區和西城區之間,面積3.09平方千米。總體布局為:“四區一帶”,即東為文教區,佔新城區總面積的12%;南為商務區,佔3%;西為居住區,佔34%;北為行政辦公區,佔5%;一帶為城市景觀帶,佔17%。城市基礎設施規劃標準為“七通一平”,佔新城區總面積的29%。
原為清朝皇家盛家周場的阿布巴拉洪闊圍,光緒二十八年始成為東豐縣的政治中心,是縣衙駐地。1912年為東豐城廂,日偽統治時期為東豐衙公所。1947年解放後為東豐城廂區(1949年設城關區?),1956年設東豐鎮,1958年改公社,1985年復置鎮。1996年,面積20平方千米,人口11.5萬,轄青龍、東青、永青3個行政村和35個居委會。2003年,撤銷鎮郊鄉,併入東豐鎮。2005年,撤銷仁合鄉,併入東豐鎮。
136300
220421100:~001 121西城社區~002 121府南社區~003 121興隆社區~004 121南站社區~005 121東興社區~006 121府北社區~200 122青龍村~201 122東青村~202 122永青村~203 122忠厚村~204 122灣龍河村~205 122青山村~206 220九勝村~207 220雙勝村~208 220今勝村~209 122苗勝村~210 220太和村~211 220東陽村~212 220東河村~213 220柳河村~214 220勤儉村~215 220龍頭村~216 220石槽村~217 220太升村~218 220橫道子村~219 220仁義村~220 220雙全村
東豐鎮東與梅河口市雙興鄉接壤,南與南屯基鎮為鄰,西與拉拉河鎮山地為界,北與二龍鄉相聯。集錫線四平至白山國家一級公路、東豐至長春省級二級公路、東豐至西豐等多條公路幹線縱橫交錯。東豐鎮距長春機場158公里,距瀋陽機場268公里。全鎮通訊設施齊全,10萬門程式控制電話可直撥全國及世界各地。鎮村公路四通八達,各村已全部實現了村村通工程,交通極為便利,河流沙、礦泉水資源、土地資源豐富,地勢平坦,電力充足,具有發展經濟極為有利的條件。2004年2月4日,國家建設部、農業部、發改委、國土資源部、民政部、科技部聯合確定東豐鎮為《全國重點鎮》。
截至2020年末,全鎮常住人口為13085人。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發展,鎮黨委、鎮政府以解放思想為先導,乘勢而上,奮力趕超,全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全面發展。2006年我鎮國內生產總值96400萬元,工業總產值54200萬元,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6320萬元。全鎮新引進項目7項,總投資24500萬元,其中到位資金1.704億元(經過會計師事務所評估)。已竣工項目5項,投入生產。在建項目2項,預計明年5月份全部達產達效。目前,全鎮共有工業企業186戶,銷售50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20家,全鎮企業初步形成了以化工醫藥、建材紡織、食品飲料、糧食加工以及為吉化公司農藥廠配套等五大支柱行業為主體的產業格局,我鎮企業的發展,已初具一定的規模。
為進一步加強小城鎮建設發展水平,提升東豐鎮經濟實力,我們以“工業強鎮、農業興鎮、三產富鎮”為發展戰略,依託地域優勢、交通優勢、資源優勢、服務優勢,重點搞好對佔地1.5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的建設,並對其進行了詳細規劃,緊鄰園區的四白公路、四梅鐵路縱貫南北,園區內寬40米、長1800米的一號路橫通東西,2007年將建設貫通南北的一號街和二號街,園區內現擁有完善的供水體系,通暢的排污管道,充足的電力資源,發達的通信網路,科學的規劃,合理的布局,使工業園已具有了發展的硬指標,成為東豐鎮招商引資的戰略平台。
農業工作緊緊圍繞發展“東稻西菜”農業產業格局為目標,大力發展水稻、蔬菜產業。東豐東部,以水資源豐富的仁河水庫為依託,在仁義村、雙全村、橫道村等村建成了500公頃綠色水稻生產基地;在東豐鎮西部的永青村建成了73公頃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其中溫室311棟,面積165畝,大棚381個,面積266畝。我鎮在農業發展上採取了統一規劃,合理布局,連片開發的措施,走規模發展之路。
預計到2010年,全鎮人口達到12萬以上,國民生產總值達到16.86億元,人均收入達到0.95萬元,經過未來5年的建設,我們東豐鎮要建成街路暢通、稻花飄香、無公害蔬菜綠色如茵、文化體育設施功能完善、企業雲集、百姓安居樂業、人民富裕的新型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