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死汝愛

2013年由約翰·克洛基達斯執導電影

《殺死汝愛》是由約翰·克洛基達斯執導,丹尼爾·雷德克里夫戴恩·德哈恩傑克·休斯頓主演的劇情片,於2013年10月18日在美國播出。

該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一群年輕人開展“新視界”文化運動,之後被捲入一樁謀殺案,他們懷著沉重的心情各奔前程的故事。

劇情簡介


殺死汝愛海報
殺死汝愛海報
1944年哥倫比亞大學,年輕的學生艾倫·金斯堡(丹尼爾·雷德克里夫飾)因為一個名叫盧西安·卡爾(戴恩·德哈恩飾)的人而改變人生軌跡。通過卡爾他認識了威廉·S·巴羅斯和傑克·凱魯亞克。他們因為卡爾而開展名為“新視界”的文化運動,結成了一個親密的四人世界。而在這個世界之外,中年男子大衛·卡默偌正用貪戀愛慕的目光打量進來。他是卡爾的老師、監護人、尾隨者。一天晚上,當卡默偌的屍體在校園附近的哈德森河被發現后,他們被捲入一樁謀殺案中,自由的世界被徹底碾碎,懷著沉重的心情各奔前程。

演員表


角色名演員名配音備註
艾倫·金斯堡丹尼爾·雷德克里夫
盧西安·卡爾戴恩·德哈恩
傑克·凱魯亞克傑克·休斯頓
威廉·S·巴羅斯本·福斯特
大衛·卡默偌邁克爾·C·豪爾
Edie Parker伊麗莎白·奧爾森
Naomi Ginsberg詹妮弗·傑森·李
Louis Ginsberg大衛·克羅斯
Marian Carr凱拉·塞吉維克
Gwendolyn艾琳·瑪雅·德克

職員表


總導演約翰·克洛基達斯
製作人Michael Benaroya、Rose Ganguzza、Joe Jenckes、Sierra Nielsen、Missy Papageorge 、克里斯婷·瓦陳 、Matthew Vose Campbell 、Jared Goldman、Randy Manis、Marcelo Gandola、Stefan Sonnenfeld
副導演Eric LaFranchi 、Zachary May、 Laura Rosenthal
藝術指導Stephen H. Carter
美術設計Alexios Chrysikos
造型設計Lori Hicks 、Linda Kaufman 、Julie Anna Kehoelippman 、Christopher Milone、Peggy Schierholz
編劇奧斯汀·本恩、約翰·克洛基達斯 
服裝設計Christopher Peterson
視覺特效Jim Rider 
攝影瑞德·穆拉諾
配樂尼可·穆利
剪輯Brian A. Kates
布景師Sarah McMillan

角色介紹


  • 艾倫·金斯堡

    艾倫·金斯堡

    演員丹尼爾·雷德克里夫

    外表帥氣,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的學生。因同學卡爾而改變人生軌跡。之後,他與卡爾他們展開“新視界”文化運動。最終,艾倫在校園附近的哈德森河看到卡默偌的屍體,捲入一樁謀殺案中,自由的世界被徹底碾碎。

  • 盧西安·卡爾

    盧西安·卡爾

    演員戴恩·德哈恩

    金髮碧眼、睿智迷人的反政府人士。卡爾利用卡默偌,幫他寫學期論文。之後,卡默偌帶著卡爾準備離開學校加入商船,夢想著可以去巴黎。在此期間,他們產生了爭執。

幕後製作


幕後花絮
2008年,丹尼爾·雷德克里夫通過試鏡得到了亞倫·金斯堡這個角色。然而電影遲遲未能開拍,他只好離開拍攝了哈利·波特系列最後兩部影片。
丹尼爾·雷德克里夫離開之後,克里斯·埃文斯、傑西·艾森伯格以及本·韋肖都被考慮過出演金斯堡的角色。不過,到2012年開拍時,還是雷德克里夫得到了這個角色。
殺死汝愛劇照
殺死汝愛劇照
戴恩·德哈恩表示,在拍攝片中自殺那場戲時,他是“來真的”,差點把自己給勒死。

獲得榮譽


時間獎項具體獎項獲得者提名/獲獎
2013年第70屆威尼斯電影節歐洲電影聯盟獎威尼斯日最佳影片《殺死汝愛》提名
第29屆聖丹斯電影節評審團大獎評審團大獎劇情片提名 
第57屆倫敦電影節最佳導演處女作約翰·克洛基達斯提名
第23屆哥譚獨立電影獎年度突破演員戴恩·德哈恩提名 

作品評價


正面評價

該片真實還原了20世紀40年代美國學術圈的精神面貌。 (《信息時報》評)它超越了電影通常的限制,講述了一些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知名人物的故事。 (喬丹·霍夫曼評)導演約翰·克洛基達斯巧妙地將故事情節與拍攝技巧結合在一起。 (《紐約時報》評)在片中包括了性、毒品、謀殺、激進的詩句等眾多元素,導演嚴格的把控,使它更有說服力。 (凱文·哈雷評)丹尼爾·雷德克里夫很好地詮釋了充滿活力、富有觀察力的作家。 (《帝國評》)爵士樂使片中的詩句變得更自由。 (美國國家公共電台評)

負面評價

殺死汝愛劇照
殺死汝愛劇照
該片的故事結構,讓觀眾感到失落和遺憾。 (《華盛頓郵報》評)一切都是做作的,大多數的演員,各玩各的,表演過火。 (《基督教科學報》評)它的核心讓人感到空虛。 (羅德里戈·佩雷斯評)所有的服飾過於傳統。 (《洛杉磯時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