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帶扭傷

韌帶扭傷

韌帶扭傷是指四肢關節或軀體部的軟組織損傷,而無骨折、脫臼、皮膚破損等情況。韌帶損傷常見於膝關節、踝關節。不科學的體育鍛煉是造成韌帶拉傷的主要原因。癥狀主要是受傷部位疼痛和觸痛。疼痛和觸痛的程度取決於關節周圍軟組織受損範圍。扭傷的韌帶常保持其功能,但在活動時會疼痛。損傷常導致腫脹和皮膚青腫。韌帶損傷后應及時診斷和治療。傷后應馬上採取制動、局部降溫以延緩和減輕腫脹及出血,同時鎮痛,並及時到醫院就診。主要治療方式有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治療原則是減少進一步損傷,緩解疼痛,減輕腫脹,修補受損韌帶及康復訓練。可導致受傷部位疼痛、腫脹,關節活動障礙,影響患者生活。經正規治療,治療效果較好。

就診科室


● 骨科、運動醫學科或外科

病因


● 韌帶扭傷的病因主要包括內部和外部兩方面。

內部原因

● 年齡:青少年期骨骼發育尚未成熟,因此對外力的抵抗防禦能力較弱。在骨的突起部、肌肉肌腱附著都容易發生損傷。關節由骨和周圍的關節囊、韌帶所組成。在韌帶受暴力損傷時,骨和軟骨往往先出現損傷。年齡偏大的人脊柱和關節的柔韌性降低,加之維持穩定的力量下降,因此,運動損傷較多見。
● 性別:肌肉含量女性相對少於男性,所以關節的運動損傷發生率女性比男性高。
● 體格、技能:體內脂肪多、體重重的人肌肉發達度減小,身體的靈活性、耐久力相應也較差,更易造成損傷。
● 心理素質:從事衝撞性較強的運動(如足球)時,如果注意力不集中或集中持續時間不長,發生損傷的危險性增加。情緒不穩定、易急躁、急於求成,或在運動中因畏難、恐慌或害羞而猶豫不決的人,容易造成運動損傷。

外部原因

● 質的因素:有些體育鍛煉者由於不顧自身的條件而選擇不適宜的運動項目,提高損傷發生率。
● 量的因素:運動時間過長、運動量過大、運動頻率過高等極易導致過度訓練,過度訓練是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之一。

癥狀


● 有關節扭傷史,可出現以下表現:
● 主要是受傷部位疼痛和觸痛。疼痛和觸痛的程度取決於關節周圍軟組織受損範圍。
● 扭傷的韌帶常保持其功能,但在活動時會疼痛。
● 常導致腫脹和皮膚青腫。

檢查


● 確診韌帶扭傷主要通過體格檢查和影像學檢查。

體格檢查

● 可判斷關節穩定性,可初步診斷。

影像學檢查

● X線檢查可排除骨折、脫臼。磁共振成像檢查可明確受傷韌帶具體情況。

診斷


● 醫生診斷韌帶扭傷,主要根據病史和體格檢查,結合影像學檢查,一般能作出診斷。
● 有急性受傷的病史。
● 有受傷部位疼痛、腫脹、活動障礙。
● 出現關節不穩體征。
● 影像學檢查顯示為韌帶扭傷。

鑒別診斷


● 韌帶扭傷需與韌帶斷裂、骨折等疾病鑒別。
● 僅通過癥狀表現不易區別,需到醫院就診,請醫生檢查和診斷。
● 醫生主要通過體格檢查和影像學檢查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治療方式主要有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輕者可休息、早期冰敷、踝關節加壓、抬高患肢;重者可加壓或包紮受傷關節,有時需手術修補受損韌帶。

保守治療

● 扭傷程度輕,可使用RICE法,即休息、停止走動、讓受傷部位靜止休息、減少進一步損傷。
● 早期冰敷:降低受傷部位溫度,減輕炎症反應和肌肉痙攣,緩解疼痛抑制腫脹,冰敷僅限傷后48h內。
● 加壓:使用彈性繃帶包裹受傷的關節,適當加壓,以減輕腫脹。注意不要過度加壓,否則會加重包裹處以遠肢體的腫脹、缺血。
● 抬高:將患肢抬高,高於心臟位置,增加靜脈和淋巴迴流,減輕腫脹,促進恢復。
● 某些嚴重病例可使用超聲波治療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康復。理療也可能對促進癒合有效。

手術治療

● 如果傷勢較重,常需手術治療,修補受損韌帶。
● 手術后,以保護性支具固定關節4~6周,並鼓勵及早活動以避免關節僵直。

危害


● 受傷部位疼痛、腫脹,給患者造成痛苦。
● 關節活動障礙,影響生活。

預后


● 治療效果取決於受傷程度。
● 受傷程度較輕者,可通過保守治療緩解。
● 病程較長,受傷較重的患者,手術后癥狀有望改善。

預防


● 體育鍛煉要科學,並選擇適合於自身條件的運動項目。
● 在身體狀況不良(慢性疲勞、貧血、感冒、痛經、睡眠不足等)的情況下,對意外事件缺乏敏銳的判斷和快速準確的保護反應,應避免運動。
● 運動時間過長、運動量過大、運動頻率過高等極易導致過度訓練,過度訓練是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之一。運動員應避免過度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