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土鱉蟲的結果 展開

土鱉蟲

土鱉蟲

土鱉蟲是鱉蠊科昆蟲地鱉或冀地鱉雌蟲的乾燥體。土鱉蟲味咸,藥性寒;歸肝經。有小毒。土鱉蟲的化學成分包括脂肪酸、生物鹼、揮髮油、氨基酸等。其中,脂肪酸是主要發揮作用的成分。

簡介


● 正名:土鱉蟲
● 英文名:Tubiechong
● 拉丁名:Eupolyphaga/Steleophaga
● 別稱:過街、節節蟲、蓋子蟲、簸箕蟲、地鱉蟲、地蜱蟲、蚵蚾蟲、土蟲、山賬螂、臭蟲母、地烏龜、土元、地鱉、螞蟻虎、土鱉

功效與作用


● 土鱉蟲具有破血逐瘀、續筋接骨的功效。
● 現代研究表明,土鱉蟲具有促進骨癒合、抗凝血、抗腫瘤、抗血栓形成、抗心肌缺血、平喘等作用。
● 土鱉蟲可用於治療筋傷骨折、跌打損傷、血瘀經閉、癥瘕痞塊、產後瘀阻腹痛等。
● 土鱉蟲還可用於治療高脂血症等。

用藥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 如果您有土鱉蟲過敏史,那麼禁止使用土鱉蟲。
● 如果您正在使用克林黴素、可的松、潑尼松龍、丁酸倍氯松等西藥,請務必提前告知醫生。
● 孕婦禁止使用土鱉蟲。
● 月經期女性需謹慎使用土鱉蟲。
● 哺乳期女性使用土鱉蟲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 年老體弱者,需要謹慎服用土鱉蟲。

如何使用土鱉蟲


● 土鱉蟲可以煎汁內服,也可以研末服用。服用時要遵循醫囑,不要自行增加或減少藥量。
● 煎汁內服時,每日常規用量為3~10克;研末服用時,每日常規用量為1~1.5克。
● 外用時,取適量土鱉蟲與麝香配伍共同研成細粉,敷於患處,可以治療痿瘡等;取適量土鱉蟲煎汁后漱口,可以治療舌腫滿口。
● 土鱉蟲還可以泡酒使用。
● ● 土鱉蟲酒(內服):用土鱉蟲泡酒,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閃腰挫傷等。
● ● 化瘀逐痹酒(內服):與威靈仙、制川烏、虎杖等中藥配伍泡酒,具有行氣活血通脈的功效,用於治療類風濕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骨質退行性變、肌筋膜炎、肌炎等。

服藥期間我應該避免什麼


● 避免與克林黴素、可的松、潑尼松龍、丁酸倍氯松等藥物同時使用。
● 生冷、油膩、腥膻、辛辣刺激的食物及茶類,可能會影響土鱉蟲的藥效,食用前請諮詢醫生。
● 如果土鱉蟲出現變質跡象,請不要繼續服用。

藥物毒性與不良反應


● 傳統醫學認為土鱉蟲有毒,但未明確顯示毒性成分和中毒反應。
● 如果要長期服用土鱉蟲,請諮詢專業醫生,制定合理的用藥方案。

我該如何選購土鱉蟲


● 土鱉蟲在我國各地均有分佈。
● ● 地鱉主要在江蘇、浙江、湖南、四川、上海等地養殖。
● ● 翼地鱉河北、河南、山東、北京、遼寧等地均有養殖。
● 土鱉蟲具有如下特徵:
● ● 地鱉:為扁平卵形,後端比較寬,前端相對較窄,背部為紫褐色,有光澤,沒有翅膀。地鱉腹部為紅棕色,頭比較小,有1對絲狀的觸角,常常脫落,胸部有3對足,有細毛和刺,腹部有橫向的環節。質地鬆脆,容易碎。地鱉氣味腥臭,味道微咸。品質好的地鱉完整、紫褐色。
● ● 冀地鱉:背部為黑棕色,通常在邊緣帶有淡黃褐色斑塊及黑色小點。品質好的冀地鱉完整、紫褐色。
● 存放於通風乾燥的地方,防止蟲蛀。

溫馨提示

● 土鱉蟲有毒,請從正規藥店和醫療機構購買和使用。

含土鱉蟲的中成藥有哪些


● 活血止痛散:具有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用於治療瘀血腫痛、跌打損傷等。
● 紅藥片:具有活血止痛、去瘀生新的功效,用於治療瘀血腫痛、風濕麻木、跌打損傷等。
● 前列癃閉通膠囊:具有益氣溫陽、活血利水的功效,用於治療腎虛血瘀引起的癃閉,可緩解排尿延緩、尿頻、尿后餘瀝、排尿費力、腰膝酸軟等;還可用於治療前列腺增生。
● 復方三七膠囊:具有化瘀止血、消腫止痛的功效,用於治療外傷出血、瘀血腫痛、跌打損傷、骨外傷、扭傷、挫傷等。

土鱉蟲和九香蟲功效一樣嗎


● 土鱉蟲是鱉蠊科昆蟲地鱉或冀地鱉的雌蟲乾燥體,九香蟲是蝽科昆蟲九香蟲的乾燥體。兩者功效不同。
● ● 土鱉蟲具有破血逐瘀、續筋接骨的功效,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筋傷骨折、血瘀經閉、產後瘀阻腹痛、癥瘕痞塊等。
● ● 九香蟲具有理氣止痛、溫中助陽的功效,用於治療胃寒脹痛、肝胃氣痛、腎虛陽痿、腰膝酸痛等。

用藥誤區


● 誤區:孕婦可以服用土鱉蟲
● ● 孕婦禁止服用土鱉蟲。首先,土鱉蟲有毒,孕婦服用后可引起中毒;其次,土鱉蟲具有破血逐瘀的功效,孕婦服用后可導致流產。因此孕婦禁止服用土鱉蟲。

其他注意事項


● 請記住:
● ● 使用中藥時,需要中醫進行辨證,合理應用。
● ● 用法用量以及療程應遵醫囑。
● ● 不要隨意使用中藥偏方。
● ● 不要相信非法中醫診所。
● ● 不應聽信廣告宣傳運用中藥。
● ● 不要隨意把自己所用中藥推薦給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藥知識,請諮詢相關醫藥專業人員。

參考文獻


●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中藥飲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
● [2]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 [3]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飲片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4]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下冊。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 [5] 羅興洪,趙霞,蔡寶昌。古今藥酒大全。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 [6] 朱建華。中西藥物相互作用。第二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 [7] 歐陽榮,周新蓓,李順祥。臨床常用中藥飲片原色圖譜。湖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