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星一號

3U結構的立方體納衛星

少年星一號是一顆3U結構的立方體納衛星,長10厘米、寬10厘米、高34厘米,重3千克。由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投資企業九天微星負責整體研製和檢測。這顆衛星是“中國少年微星計劃”的重要成果。這項計劃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中國教育學會聯合發起,是國內首個組織青少年創意、設計、參與製作衛星的航天科普教育活動。

2018年2月2日15時51分,中國首顆教育共享衛星“少年星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按照教育共享理念,這顆衛星將向全國中、小學校開放使用。

研製歷程


少年星一號是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中國教育學會聯合發起的“中國少年微星計劃”的一部分,活動於2016年啟動,共吸引10多萬名中小學生參與了衛星功能的創意設計。
2016年4月,“中國少年微星計劃”啟動,全國各地10多萬名中小學生參與衛星功能的創意設計。研發團隊選擇了一些可實現的創意,最終確定了衛星的目標構架。製作完成的“少年星”上面,刻上了32所參與研製學校的校名及學生的名字。

衛星作用


衛星主要功能是無線電存儲及轉發,進行空間成像試驗、物聯網用戶鏈路驗證等。
少年星一號完成在軌測試后,將為全國中小學生提供測控真實衛星的體驗。所有建有衛星測控分站的中小學校和教育機構,均可使用該星數據開展航天科普教育。
目前,圍繞“少年星”研製與測控的中小學航天科普課程體系已初步建立。未來,“少年星”將承載“全國首顆教育共享衛星”的使命,讓廣大中小學生們在教室里獲得“天地互動”的生動體驗。
“少年星一號”將通過校園測控分站和教室里的教育套件形成“互動”。與傳統的科普課程設置不同,這套“衛星+”課程更在意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培養,結合航天科技天然的系統工程屬性,或更有利於中小學數、理、化、天、地、生等多學科的融合理解與應用實踐。

衛星載荷


衛星結構
衛星結構
衛星裝配太空攝像頭、磁力矩器、太陽能板等設備,具備無線電存儲及轉發、進行空間成像試驗等功能。

測控站點


“少年星”的測控主站設在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海南文昌中學、東莞科技館、鄭州四中、安徽太和三中也完成了相應的“少年星”測控分站建設,另外還有更多學校的測控分站正在建設中。

研製意義


少年星一號微小衛星源於10多萬中小學生的創意和夢想,是中國首顆教育共享衛星,將為中小學生提供測控真實衛星的體驗。
少年星一號是“中國少年微星計劃”的重要成果,是首個組織中國青少年廣泛創意、動手設計、參與製作衛星的航天科普教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