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村

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高作鎮八里村

八里村位於睢寧縣城東郊,是高作鎮的西大門,徐淮路穿境而過。全村轄22個村民小組,9個自然村莊,882戶人家。現有社會人口4079人,可耕地面積3494畝,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萬元,村集體收入500多萬元。蘇北最大的鋼鐵市場——江蘇八里鋼鐵市場坐落其境。工業上以鋼材加工銷售為主,農業上以三水梨種植為主。該村先後被評為全國“尊老敬老先進社區(村)”、江蘇省“民主示範村”、“農村集體財務規範化管理示範村”、徐州市“十大魅力鄉村”、徐州市“新農村建設十佳示範村、徐州市“先進基層黨組織”、“文明誠信市場”、“衛生先進村”和“旅遊示範點”等。

江蘇省徐州市八里村


高作鎮八里村歷史悠久,聲名遠揚,是蘇北名村,鋼鐵基地,擁有蘇北最大的鋼鐵市場。八里村人民勤勞樸實,聰穎智慧。據記載,早年一部分八里村民在農閑時節走村串戶收買廢銅爛鐵,藉以增加收入,文革時期一度被迫停止經營。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心有餘悸的部分農民又重操舊業,把回收的廢舊鋼鐵擺在村頭的路邊出售。這些農民雖本小利微,但把廢舊鋼鐵通過簡單的加工整理進行銷售,久而久之,家庭漸漸富裕起來。當時的八里村黨支部感到這是一條村民致富的出路之一,於是因勢利導,大膽地組織了110戶從事收買廢鋼鐵的農民,利用本村優越的地理環境,在村內徐淮路兩旁擺攤設點,從事廢舊鋼鐵的經營活動,開闢了八里鋼鐵市場。現在的八里鋼鐵市場已發展成為佔地1200畝,固定攤位近2000個,鋼材品種規格達300多種,市場從業人員近萬人,與全國15個省、85個市有業務往來,年交易額近100億元的蘇北最大的專業鋼鐵市場。八里鋼鐵市場的發展與壯大,推動了高作鎮鎮域經濟的發展,輻射市場周邊八里村、三張村、雙庄村、小仝村、單灣村等9個村的發展,有6500餘人就近從事鋼鐵加工和經營,基本實現了“建一方市場、興一片產業、聯一片農戶、活一方經濟、富一方群眾”的區域化發展格局。
近年來,八里村緊緊依託這一優勢,努力做大做強鋼鐵產業,發展鋼鐵中下游產品,延長鋼鐵產業鏈。重點招引特種鋼加工、鑄造加工、五金機電、機械製造等大型企業,推動初級鋼材銷售向產品深加工轉變。招引外地客商對八里鋼鐵市場進行升級改造。09年上半年,八里村先後和四位客商洽談市場提檔升級事宜並成功簽約,累計引進投資11億元,預計2-3年後八里鋼鐵市場將會有一個全新的、脫胎換骨的變化。
彰顯魅力,建設和諧靚麗的新村是八里村的又一大亮點。根據縣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結合八里村的實際,建成了設計一流、配套一流的八里新村。2008年上半年有200戶居民率先搬入新居入住。八里新村整體布局美觀別緻,環境幽雅、清靜。小區內小橋流水、曲徑亭台、噴泉假山等相映成趣、渾然一體,是休閑居住的好去處。同時,八里還在新村對面建設了農民休閑公園。公園南側為休閑健身區,內有休閑亭台、健身活動中心、池塘、錯落有致的人工小山、按摩石小路、噴泉、景觀林區、綠化草坪等。北側為果樹觀光區,建設蘇北一流的生態餐廳,栽植梨樹、蘋果、李子、杏樹、柿子、石榴、棗子等數十個品種的果樹。一流的生態餐廳——鄉村怡園位於八里村農民休閑公園北側,佔地80多畝,分為餐飲區、綠色食品區、休閑健身區、摘果區、垂釣區等,生態園內小橋流水,曲徑亭台,花香迷漫,果香醉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是現代人餐飲休閑的好去處。八里新村的興建,大大改善了人居環境,使農民茶餘飯後有了休閑娛樂的好去處,這對於淳化民風、改善農民居住條件、提高農民生活質量都有重要意義。
八里村還堅持“產業化”富民。主要是發展鋼材加工和棚架梨產業。200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1萬元,其中經營收入佔80%,農業收入佔20%。大力發展加工業、服務業。目前,八里村從事家庭鋼材加工小企業有600 多個,有80%的農戶在市場從事鋼鐵銷售和圍繞市場搞服務,還有的用在市場上賺取的資金開辦了民營企業。2008年,大約有30%的農戶年收入超過20萬元。至2008年底,村民新購小轎車80多輛,包括賓士、寶馬、奧迪等高檔車輛。許多人還在縣城新購了樓房。大力發展高效規模農業。近年來,八里村以三水梨第二示範園為龍頭,扶持發展棚架梨,對進入盛果期的1100畝梨園,全部實行棚架栽培,通過土地的合理流轉,將梨園集中給懂技術、會管理的技術能手經營。轉包的幾個大戶中,最多的經營150畝,畝均效益4300元左右,年獲利60多萬元。

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高作鎮八里村


八里村位於睢寧縣城東郊,是高作鎮的西大門,徐淮路穿境而過。全村轄22個村民小組,9個自然村莊,882戶人家。現有社會人口4079人,可耕地面積3494畝,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萬元,村集體收入500多萬元。蘇北最大的鋼鐵市場——江蘇八里鋼鐵市場座落其境。工業上以鋼材加工銷售為主,農業上以三水梨種植為主。該村先後被評為全國“尊老敬老先進社區(村)”、江蘇省“民主示範村”、“農村集體財務規範化管理示範村”、徐州市“十大魅力鄉村”、徐州市“新農村建設十佳示範村、徐州市“先進基層黨組織”、“文明誠信市場”、“衛生先進村”和“旅遊示範點”等。
高作鎮八里村歷史悠久,聲名遠揚,是蘇北名村,鋼鐵基地,擁有蘇北最大的鋼鐵市場。八里村人民勤勞樸實,聰穎智慧。據記載,早年一部分八里村民在農閑時節走村串戶收買廢銅爛鐵,藉以增加收入,文革時期一度被迫停止經營。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心有餘悸的部分農民又重操舊業,把回收的廢舊鋼鐵擺在村頭的路邊出售。這些農民雖本小利微,但把廢舊鋼鐵通過簡單的加工整理進行銷售,久而久之,家庭漸漸富裕起來。當時的八里村黨支部感到這是一條村民致富的出路之一,於是因勢利導,大膽地組織了110戶從事收買廢鋼鐵的農民,利用本村優越的地理環境,在村內徐淮路兩旁擺攤設點,從事廢舊鋼鐵的經營活動,開闢了八里鋼鐵市場。現在的八里鋼鐵市場已發展成為佔地1200畝,固定攤位近2000個,鋼材品種規格達300多種,市場從業人員近萬人,與全國15個省、85個市有業務往來,年交易額近100億元的蘇北最大的專業鋼鐵市場。八里鋼鐵市場的發展與壯大,推動了高作鎮鎮域經濟的發展,輻射市場周邊八里村、三張村、雙庄村、小仝村、單灣村等9個村的發展,有6500餘人就近從事鋼鐵加工和經營,基本實現了“建一方市場、興一片產業、聯一片農戶、活一方經濟、富一方群眾”的區域化發展格局。
近年來,八里村緊緊依託這一優勢,努力做大做強鋼鐵產業,發展鋼鐵中下游產品,延長鋼鐵產業鏈。重點招引特種鋼加工、鑄造加工、五金機電、機械製造等大型企業,推動初級鋼材銷售向產品深加工轉變。招引外地客商對八里鋼鐵市場進行升級改造。09年上半年,八里村先後和四位客商洽談市場提檔升級事宜並成功簽約,累計引進投資11億元,預計2-3年後八里鋼鐵市場將會有一個全新的、脫胎換骨的變化。
彰顯魅力,建設和諧靚麗的新村是八里村的又一大亮點。根據縣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結合八里村的實際,建成了設計一流、配套一流的八里新村。2008年上半年有200戶居民率先搬入新居入住。八里新村整體布局美觀別緻,環境幽雅、清靜。小區內小橋流水、曲徑亭台、噴泉假山等相映成趣、渾然一體,是休閑居住的好去處。同時,八里還在新村對面建設了農民休閑公園。公園南側為休閑健身區,內有休閑亭台、健身活動中心、池塘、錯落有致的人工小山、按摩石小路、噴泉、景觀林區、綠化草坪等。北側為果樹觀光區,建設蘇北一流的生態餐廳,栽植梨樹、蘋果、李子、杏樹、柿子、石榴、棗子等數十個品種的果樹。一流的生態餐廳——鄉村怡園位於八里村農民休閑公園北側,佔地80多畝,分為餐飲區、綠色食品區、休閑健身區、摘果區、垂釣區等,生態園內小橋流水,曲徑亭台,花香迷漫,果香醉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是現代人餐飲休閑的好去處。八里新村的興建,大大改善了人居環境,使農民茶餘飯後有了休閑娛樂的好去處,這對於淳化民風、改善農民居住條件、提高農民生活質量都有重要意義。
八里村還堅持“產業化”富民。主要是發展鋼材加工和棚架梨產業。200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1萬元,其中經營收入佔80%,農業收入佔20%。大力發展加工業、服務業。目前,八里村從事家庭鋼材加工小企業有600 多個,有80%的農戶在市場從事鋼鐵銷售和圍繞市場搞服務,還有的用在市場上賺取的資金開辦了民營企業。2008年,大約有30%的農戶年收入超過20萬元。至2008年底,村民新購小轎車80多輛,包括賓士、寶馬、奧迪等高檔車輛。許多人還在縣城新購了樓房。大力發展高效規模農業。近年來,八里村以三水梨第二示範園為龍頭,扶持發展棚架梨,對進入盛果期的1100畝梨園,全部實行棚架栽培,通過土地的合理流轉,將梨園集中給懂技術、會管理的技術能手經營。轉包的幾個大戶中,最多的經營150畝,畝均效益4300元左右,年獲利60多萬元。
社會保障、公益事業蓬勃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到100%。農村公路組組通,有線電視進戶率達到100%,改水、改廁工作紮實推進;各主要路段建設路燈,實現了亮化;從2005年開始還堅持給全村261名70歲以上老人發放養老金,09年提前到65歲發放;文化體育事業不斷繁榮,老年歌舞,農民晚練,各種健身房等競相發展;“好婆婆、好媳婦”、“十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反響;一戶一卡,村組共建巡邏網路,全民攜手共建和諧美麗新八里;計劃生育始終保持市級示範鎮標準,計生文化園、世代服務中心和勤廉雙述工作受到國家計生委等部門的高度肯定和評價;堅決做到村務、政務公開,在財務管理上嚴格實行5人會簽制度。堅持開展“勤廉雙述”工作,村主職幹部每兩個月召開村民會議向群眾述職述廉,傾聽群眾意見,加強幹群溝通。
科學發展重和諧,八里悄然展新容;千桃萬樹映八里,文明新村別樣紅。睢寧縣高作鎮八里村正以人傑之靈氣、物華之天寶,煥發出燦爛、輝煌的生機。村黨委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決心團結和凝聚全體黨員、幹部和群眾繼續拼搏奮進,科學發展強村富民,和諧建設八里新村,在全面達小康的征程上,譜寫出更加輝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