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百五銖

直百五銖

直百五銖,三國時期蜀漢錢幣。錢的面文意思是一枚直百五銖的價值可以與一百枚五銖錢的價值相等,是一種大值虛幣。

歷史背景


三國時期,蜀漢偏處西南,發展經濟受到局限,又連年征戰,財政困難,軍費緊張,只好採用發行大值虛幣的辦法來勉強維持。在大臣劉巴的建議下,劉備於漢獻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發行“直百錢”。直百錢有面文“直百五銖”和“直百”兩種。“直百錢”的發行對蜀漢經濟的發展立刻起到作用,“以數月之間,府庫充實”。

錢幣信息


面背文

直百五銖
直百五銖
直百五銖面文篆書順讀,“五銖”二字略為瘦長而與漢五銖字樣近似,“直百”二字寬矮,分別與王莽“小泉直一”的“直”和“契刀五百”的“百”字相同。面、背有內外廓,多光背,常見水波、星號等紋飾;少數背銘篆書“為”字,以示鑄地益州犍為郡,被稱為“犍為五銖”,系方孔圓錢中最早之記地錢。常背鑄或背刻陰文和文飾,也有背鑄陽文,如“為”,“工”,“王”,“十三”,“七”等字或四齣文。由於鑄造工藝的缺陷,直百五銖普遍品相不好。

材質與尺寸

直百五銖前期鑄造材質主要是銅,後期逐漸有鐵質出現。初鑄錢大而厚重,錢徑26~28毫米之間,重8~9.5克。後期鑄造逐漸減至直徑不足24毫米,重2~4克,最輕薄者,重不足0.8克。

市場參考價值


直百徠五銖存世量不多,光背市場價值80~120元(2010年),犍為五銖市場價值200~350元(2010年)。
2012年直百五銖光背厚重者市場價格在400元左右,普通光背市場價格200元左右,背“為”較少,市場價格在4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