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斑馬的結果 展開

斑馬

奇蹄目馬科動物

斑馬(英文名稱:zebra):是現存的奇蹄目馬科馬屬3種獸類的通稱。因身上有起保護作用的斑紋而得名。沒有任何動物比斑馬的皮毛更與眾不同。斑馬周身的條紋和人類的指紋一樣——沒有任何兩頭完全相同。斑馬為非洲特產。非洲東部、中部和南部產平原斑馬,由腿至蹄具條紋或腿部無條紋。東非還產一種格式斑馬,體格最大,耳長(約20厘米)而寬,全身條紋窄而密,因而又名細紋斑馬。南非洲產山斑馬,與其它兩種斑馬不同的是,它有一對象驢似的大長耳朵。除腹部外,全身密布較寬的黑條紋,雄體喉部有垂肉。

斑馬是草食性動物。除了草之外,灌木、樹枝、樹葉甚至樹皮也是它們的食物。適應能力較強的消化系統,令斑馬可以在低營養條件下生存,比其他草食性動物優勝。斑馬對非洲疾病的抗病力比馬強,但斑馬始終未能被馴化成家畜,也沒有能和馬進行雜交。

物種簡介


斑馬是由四百萬年前的原馬進化出來的,最早出現的斑馬可能是細紋斑馬。有關史前馬科動物的化石現存於美國愛達荷州克文的克文化石床國家博物館。斑馬的史前馬為“克文馬”(美洲斑馬或者克文斑馬),學名為“Equus simplicidens”,其體態跟斑馬大致相同,骨骼短窄似驢,身形則較像細紋斑馬。
目前斑馬有三個物種及其亞種。斑馬數目變化很大,有幾個亞種的分類學地位間的關係亦相當著名。最常見的物種為平原斑馬(Equus quagga),又稱普通斑馬,多生活於南非及東非,已確認的亞種有6個:布氏斑馬(E. q. burchellii)、查氏斑馬(E. q. chapmani)、克氏斑馬(E. q. crawshayi)、社氏斑馬(E. q. borensis)、格蘭特斑馬(E. q. boehmi)及已滅絕的擬斑馬(E. q. quagga)。
南非的山斑馬(Equus zebra)有較平原斑馬平滑的皮膚,並有著白色的腹部及較窄的斑紋,有兩個亞種,但都屬於瀕危動物。
細紋斑馬(Equus grevyi)是身形最大的斑馬。它們身長頭小,有點像驢。其斑馬聚居於衣索比亞及肯亞北部的半乾草原。細紋斑馬亦是數目最少的斑馬,已近瀕危。
縱然不同種類的斑馬的分佈區可能會重疊一起,但它們一向都不會雜交,例如是白氏斑馬及平原斑馬的車氏亞種。關起來飼養的斑馬便有可能會雜交,例如平原斑馬及山斑馬會,其雜交種除了有較大的耳朵及有點不同之外,樣子跟平原斑馬差不多。若雄性細紋斑馬及雌性山斑馬雜交,流產的機會率會較高。

形態特徵


平原斑馬
平原斑馬
平原斑馬
平原斑馬(學名:Equus quagga)
亦稱草原斑馬和普通斑馬。體長200-240厘米,肩高120-140厘米,尾長47-57厘米,體重約350千克。除腹部外,全身密布較寬的黑條紋,具有保護作用。雄體喉部有垂肉。廣泛分佈於非洲東部、中部和南部,棲息於水草豐盛的熱帶草原。一般結成由一頭成年雄性為首的10-12頭小群生活,有時牛羚、狷羚、黑斑羚、鴕鳥等其它動物混群。食物短缺是可形成大群遷徙。有多個亞種,如查氏斑馬(學名: Equus burchellii chapmani)。 
山斑馬
山斑馬
山斑馬
山斑馬(學名:Equus zebra)
肩高僅120厘米,是體型最小的一種斑馬,也是首次得到科學描述和定名的斑馬。耳狹長,鬃毛很短,吻部棕黃色,身體條紋粗而少。僅產於西南非洲及南非開普省的山地,指名亞種(學名:E.z zebra分佈於南非,現已已經絕滅;西南亞種(學名:(E.z hartmannae)分佈於西南非、安哥拉。 
細紋斑馬
細紋斑馬
細紋斑馬
細紋斑馬(Equus grevyi)
亦稱狹紋斑馬、格氏斑馬。為現存體型最大的野生馬類,肩高可達145-155厘米。分佈於索馬利亞、衣索比亞南部至肯亞北部。最大識別特徵是條紋較其它斑馬為細密。分佈於索馬利亞、衣索比亞南部至肯亞北部。1882年由非洲的阿比西尼亞皇帝贈送給法國總統格雷維一匹之後,才被人們所認識,所以便被叫做格氏斑馬。現處於瀕危狀態。 

斑紋作用

斑馬
斑馬
斑馬身上的條紋和間隔的形成是在雌獸的妊娠早期,一個固定的、間隔相同的條紋形式就已經確定在胚胎之中了。以後在胚胎髮育的過程中,由於身體各部位發育的情況不同,所以幼仔出生后,各部位所形成的條紋也就不一樣了,有的寬闊,有的狹窄。例如斑馬頸部的條紋較寬,所以頸部的最早條紋形式必須在胚胎髮育的第七個星期,頸部伸長之前確定;近鼻孔處的條絞很細,所以這個部位最早的條紋形式必須在胚胎髮育的第五個星期,鼻子擴大之前確定;臀部的條紋最寬,說明臀部與身體的其餘部分是成比例發展的。另一方面,條紋也不能早於胚胎髮育的第五個星期之前出現,因為斑馬長著一條具有條紋的尾巴,而這條尾巴在胚胎髮育的第五個星期以前尚未出現,這時胚胎的長度大約為32毫米,條紋的數目約為80個,據此可以推算出最初確定的每個條紋的寬度大約為400微米,即每一個條紋有20個胚胎細胞的寬度。至於它四肢上的條紋為什麼呈水平方向,則可能是腿部在胚胎髮育過程中,所有的條紋機械地轉過一個角度而形成的。
斑馬身上的條紋漂亮而雅緻,是同類之間相互識別的主要標記之一,更重要的則是形成適應環境的保護色,作為保障其生存的一個重要防衛手段。在開闊的草原和沙漠地帶,這種黑褐色與白色相間的條紋,在陽光或月光照射下,反射光線各不相同,起著模糊或分散其體型輪廓的作用,展眼望去,很難與周圍環境分辨開來。這種不易暴露目標的保護作用,對動物本身是十分有利的。近年來的研究還認為,斑馬身上的條紋可以分散和削弱草原上的刺刺蠅的注意力,是防止它們叮咬的一種手段,這種昆蟲是傳播睡眠病的媒介,它們經常咬馬、羚羊和其他單色動物,卻讓很少威脅斑馬的生活。這種保護色是長期適應環境和自然選擇而逐漸形成的,因為歷史上也曾出現過一些條紋不明顯的斑馬,由於目標明顯,所以易於暴露在天敵面前,遭到捕殺,最後滅絕,在漫長的生物演化過程中逐漸被淘汰了。只有那些條紋分明、十分顯眼的種類尚能生存到現在。人類從這種現象中得到了啟示,將條紋保護色的原理應用到海上作戰方面,在軍艦上塗上類似於斑馬條紋的色彩,以此來模糊對方的視線,達到隱蔽自己,迷惑敵人的目的。

棲息環境


棲居在乾燥、開闊、灌叢較多的草原上和沙漠地帶,山斑馬喜在多山和起伏不平的山嶽地帶活動;普通斑馬棲於平原草原;細紋斑馬棲於炎熱、乾燥的半荒漠地區,偶見於野草焦枯的平原。

生活習性


集群

斑馬有很強的社會性,屬於群居動物,它們一同覓食(主要是草),甚至彼此梳理皮毛。斑馬組成群體棲息,即使年老的個體也不會被驅逐出群體而過獨居生活。但群體通常不大,最多也就是10隻左右,多由雌獸和未達到性成熟的雄雌幼仔所組成,群體十分緊湊而不鬆散,幼仔們喜歡在一起玩耍、撕鬧,或與雌獸在一起嬉戲。成年雄獸通常過獨居的生活,所佔的領地大約有10平方公里,用排出來的糞便作為領地邊界的標記,只有在雨季,等候雌獸來到身邊時,才一起過上一段夫妻生活,然後雌獸又會回到群體中。

叫聲

在棲息範圍內,群體總是沿著較為固定的路線進行遷徙活動。雖然長相不凡,但它的叫聲卻很難聽,就像“叫驢”嘶鳴一般。它的視覺很好,眼睛和其他馬類一樣,可以同時看見遠處的東西和近處的東西;聽覺也很敏銳,進食的時候也在警惕地豎起耳朵,防止突然到來的襲擊。在覓食時由群體成員輪流擔任警戒任務,一有危險便發出長嘶的警告信號,群體立即停止進食,迅速逃跑。它奔跑的速度快而持久,每小時可達60-80公里,為獅、豹等猛獸所不及,從而能夠經常逃脫食肉獸類的追殺。

食性

斑馬是草食性動物。除了草之外,灌木、樹枝、樹葉甚至樹皮也是它們的食物。適應能力較強的消化系統,令斑馬可以在低營養條件下生存,比其他草食性動物優勝。主要食物是青草,有時也吃嫩樹葉,不僅群體成員之間十分友好,也常與鴕鳥、長頸鹿、羚羊等食草動物等混雜行動,一起生活,分享同樣的食物,並且互相利用,互通信息,以避強敵。

天敵

它們的天敵獅子、豹、野狗、鬣狗等只能採取伏擊的方法捕食,常常在其飲水的必經之路上設下埋伏,耐心等待,當距離較近的時候,突然衝出,目標對準因受驚而四處狂奔的群體中的病弱個體或沒有經驗的幼仔,撲倒后飽餐一頓。

生長繁殖


斑馬是高度社群性的動物。不同的種類其社會構成亦不同。平原斑馬及山斑馬有“家庭”結構,每“家”也有一隻雄性斑馬、最多六隻的雌性斑馬及它們的子女。而一些尚未結婚、交配的雄性斑馬則會自己單獨生活,或是跟其他雄性一起生活,直至它們有能力去挑戰有“家室”的雄性斑馬。當斑馬群被土狼或是野狗攻擊時,成年的斑馬會組成一個圓形,並將未成年斑馬放在圈內,其首領則會保護它的妻兒。
細紋斑馬跟其他斑馬不同,它們沒有固定的社會關係。細紋斑馬很少長時間一起生活。成年的雄性斑馬會自己獨居,而未成年的斑馬就會跟它們的母親生活在一起。跟平原斑馬及山斑馬一樣,尚未結婚、交配的雄性斑馬會跟其他雄性一起生活,不過關係不太固定。
在繁殖季節,斑馬錶現得十分緊張而活躍,雄獸之間互相會毫不客氣地進行激烈得爭鬥,打鬥的方式為互相碰擊頸部、用嘴咬、用前腳的蹄來踢等。敗者狼狽逃竄,獲勝者則與雌獸一起生活一段時間,通過親昵、嬉戲等行為,然後交配。每隻獲勝的雄獸每年要交配數只雌獸。雌獸的妊娠期約為11-13個月,每隔3年生產1次。每胎產1仔。幼仔出生后不久,即可站立和走路。哺乳期約為6個月,3.5-4歲時性成熟。壽命約為20-30年。

分佈範圍


分佈於波札那、剛果民主共和國、衣索比亞、肯亞、馬拉維、莫三比克、納米比亞、盧安達、索馬利亞、南非、蘇丹、史瓦濟蘭、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烏干達、尚比亞和辛巴威。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ver3.1——無危(LC)。

種群現狀

斑馬不僅有獨特的斑紋,也有獨特的行為習性。在各種類型的棲息地裡面都可以看到它們,例如熱帶草原。不過,由於獵殺及對棲息地破壞等人為因素,斑馬的數量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細紋斑馬及山斑馬經已經被列為瀕危動物,只有平原斑馬還擁有健康的種群數目。斑驢(亦稱作“白氏斑馬”、“擬斑馬”)已經在19世紀絕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