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白粉藤的結果 展開

白粉藤

白粉藤

白粉藤,中藥名。為葡萄科白粉藤屬植物白粉藤(Wight et Arn.)Lam.的根或藤莖。分佈於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地。具有化痰散結,消腫解毒,祛風活絡之功效。常用於頸淋巴結結核,扭傷骨折,腰肌勞損,風濕骨痛,坐骨神經痛,瘡瘍腫毒,毒蛇咬傷,小兒濕疹。

來 源


為葡萄科白粉藤屬植物白粉藤 Cissus repens(Wight et Arn.)Lam.的根或藤莖。

分佈區域


產於廣東、廣西、貴州、雲南。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澳大利亞也有分佈。

生長環境


生於山谷疏林或山坡灌叢,海拔100-1800米。

炮製方法


鮮用或曬乾。

生理特性


草質藤本。小枝圓柱形,有縱棱紋,常被白粉,無毛。卷鬚2叉分枝,相隔2節間斷與葉對生。葉心狀卵圓形,長5-13厘米,寬4-9厘米,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心形,邊緣每側有9-12個細銳鋸齒,上面綠色,下面淺綠色,兩面均無毛;基出脈3-5,中脈有側脈3-4對,網脈不明顯;葉柄長2.5-7厘米,無毛;托葉褐色,膜質,腎形,長5-6厘米,寬2-3厘米,無毛。花序頂生或與葉對生,二級分枝4-5集生成傘形;花序梗長1-3厘米,無毛;花梗長2-4毫米,幾無毛;花蕾卵圓形,高約4毫米,頂端圓鈍;萼杯形,邊緣全緣或呈波狀,無毛;花瓣4,卵狀三角形,高約3毫米,無毛;雄蕊4,花藥卵橢圓形,長略甚於寬或長寬近相等;花盤明顯,微4裂;子房下部與花盤合生,花柱近鑽形,柱頭不明顯擴大。果實倒卵圓形,長0.8-1.2厘米,寬0.4-0.8厘米,有種子1顆,種子倒卵圓形,頂端圓形,基部有短喙,表面有稀疏突出棱紋,種臍在種子背面下面1/4處與種脊無異,種脊突出,腹部中棱脊突出,向上達種子上部1/3處,側窪穴呈溝狀,達種子上部。花期7-10月,果期11月至翌年5月。

入葯部位


根或藤莖。

性 味


根:味淡、微辛,平。藤莖:味苦,性寒。

歸 經


歸心、腎經。

功 效


化痰散結,消腫解毒,祛風活絡。

主 治


用於頸淋巴結結核,扭傷骨折,腰肌勞損,風濕骨痛,坐骨神經痛,瘡瘍腫毒,毒蛇咬傷,小兒濕疹。

用法用量


10-15g。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