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大衝撞

幸福大衝撞

幸徠福大衝撞

台前幕後


莎莉·霍金斯不幸在拍攝時弄斷了鎖骨,在醫院住了6個禮拜后才返回劇組,而且按照嚴格的醫囑,她不能做跑跳之類的劇烈運動。導演為此特地請了個替身來完成莎莉的這些動作,但在實際的拍攝過程中,有跑跳類的鏡頭還是莎莉親自完成的,專門請來的替身也成為“史上最無聊替身”。
莎莉·霍金斯和湯姆·萊利在片中說著濃重的愛爾蘭口音英語,為此導演專門請了老師為兩人進行輔導。

花絮


婚禮題材影片有相當大的創作空間和素材,不僅是因為在普遍意義上來說,所有人都會結婚,而是因為婚禮本身就有很多讓人不滿的地方。演員湯姆·萊利認為,“婚禮就是一個為每個人製造麻煩的機器,每個人都會擔心:新郎新娘擔心到場的賓客,一些人擔心他們沒受到邀請,一些人卻擔心被邀請了。最後的結局就是一大群人待在屋子裡,心裡卻想著為什麼自己會來到這。婚禮之所以成為喜劇的主題,是因為日常生活中,人們不會因為別的事而聚集在一塊。”
史蒂芬·布克談到自己是在參加一個婚禮時萌生了拍攝這樣一部喜劇的念頭,他發現與此同時屏風那邊正在進行另外一個婚禮,他就想這兩場婚禮會如何相互影響,甚至是相互衝突,最初的想法是兩場婚禮在同一時間同一個大廳中舉辦,修改劇本后婚禮的舉辦地變成了同一個酒店的不同大廳。
最為大家熟知的莫過於美國的《女傭榮譽》和英國的《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與該片同時上映的同類型電影還有《結婚大作戰》和《27套禮服》,但是大多都是描述一個生活不完整的女人經歷過結婚後才有了個人認同感,本片講述女性如何在發現自身力量和獨立能力后,不再依賴男人的故事。“這正是我喜歡索菲這個角色的原因。”嘉德·優瑞爾說,“她在自我發現的過程中,找到了自信和獨立,在向前向上的鬥爭中,到達了自己的巔峰狀態。”至於本片是否會給大家灌輸一個不婚主義的思想,莎莉·霍金斯表示完全不用擔心,“因為故事本身的結局還是美好的,童話般浪漫的。”
如果本片在美國拍攝,估計是芮妮·齊薇格馬修·麥康納主演的一部耗資巨大的婚禮慶典,但是導演史蒂芬·布克盡量避免將其拍成一部現代的好萊塢式婚禮喜劇,他在對傳統荒誕喜劇(screwballcomedy)進行現代演繹后,將愛情、欺騙、政治、性和愛的混雜融合,使婚禮類型的電影有了全新的高度。
他說:“我將以前的電影《費城故事》(1940)、《出了什麼事,大夫》等老式的荒誕喜劇、鬧劇作為榜樣,因此從某種角度上來看,我拍的是老式電影。荒誕喜劇中最重要的就是滑稽笨拙的女主演像一輛大貨車一樣闖進了一個思想保守的男人的生活。”而本片中這個滑稽笨拙的女人就是莎莉·霍金斯飾演的莫拉。當初為選擇女主角也大費了一番周折,很多演員都來參加試鏡,但導演並不認可,“並不是每個演員都有著與生俱來的幽默感和喜劇細胞,但是莎莉的試鏡相當完美,她拿著劇本彷彿那是她最珍貴的東西一樣。”
曾獲得英國金球獎的莎莉表示非常喜歡導演的劇本,喜歡鬧劇,尤其是老式的鬧劇,她說:“我認為導演安排的相當好,你必須相信其中的台詞和場景,因為不是由你來製造笑料,而是在那種場景下自然而然就很好笑。不同性格的人物在一起是不同的,瘋狂的場景又是怎樣相互作用的,這才是笑點,才是最有意思的。導演瞄準了現實中瘋狂的一面,雖然是鬧劇,卻是真實生活的反射,生活有時候也是場鬧劇,導演真正的捕捉到了這一面。”
本片在歡樂輕鬆的主旨之外,也涉及到移民、房屋擁有權以及結婚的理由等嚴肅話題,雖然尺度很難把握,導演布克說自己是在走鋼絲,雖然有點險但卻值得一試,“我喜歡用更廣闊的視角來看待當今的愛爾蘭,移民是其中一個問題,電影中有關移民話題的那些台詞還是不錯的,你可以輕鬆地以一種搞笑的方式或者認真的方式來發表評論。”演員湯姆·萊利也贊同導演的這個觀點,他說,“布克的劇本是留有餘地的,就算是喜劇中也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嚴肅。在某些場景中,我和莎莉不是為了純屬搞笑而演的。”演員AriyonBakare的父親是奈及利亞人,他認為電影確實涉及到愛爾蘭的現實,“劇中人物威爾森就是移民的代表,不管他們是否在工作,有多少人想要留下和留下的艱難。雖然這只是愛爾蘭的一個開始,但是我感覺這個國家會越來越好。”

評論


電影徠中有關文化衝突方面的笑料包袱倒是不少,但是太零散,沒有關聯性。
——《帝國》
莎莉·霍金斯的幽默機智還算有看頭,但仍改變不了影片不好看的這個現實。
——《衛報》
整個電影就是一場無聊的鬧劇,劇情建立在脾氣暴躁、過於敏感和愚蠢的男女主角身上,再也沒有比這還差勁的電影了。
——《泰晤士報》
兩場愛爾蘭婚禮在同一家酒店舉行而發生衝突並不是個壞點子,但是史蒂芬·布克的導演能力還尚欠火候。
——《獨立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