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阿蓮的結果 展開

阿蓮

兒童學家湯素蘭創作兒童小說

《阿蓮》是兒童文學作家湯素蘭以自己的童年生活為素材創作的一部兒童小說,首次出版於2017年3月。

《阿蓮》以出生在貧窮、落後、重男輕女環境里的女孩阿蓮的成長故事,聚焦中國鄉村孩子的成長,充滿正能量。

2018年4月23日,該書入選“2017中國好書”圖書書目。

內容簡介


《阿蓮》以兒童文學的視角講述了一個女孩的成長故事。阿蓮落生貧窮、落後、狹小的環境里,爺爺的重男輕女、母親的冷漠、父親的長期離家讓阿蓮敏感而倔強,奶奶的關懷呵護讓阿蓮感到溫暖。小說文字優美、情節緊湊、人物性格突出,主人公的堅強不屈是鼓勵孩子勇敢成長的正能量。
作品以兒童文學的視角講述了一個女孩的成長故事,被認為是頌揚女性心靈成長的讚歌。

作品目錄


丁老師梅伯伯一副撲克牌空罐子愛桃端午節丹柯的心《愛蓮說》後記

創作背景


與書中的阿蓮一樣,湯素蘭有一個做裁縫的媽媽、給自己很多愛的奶奶,甚至也有一個好夥伴“明亮”,但《阿蓮》是一部關於成長的小說,是完全虛構的。
阿蓮的名字來源於湯素蘭一個女同學志蓮,曾在井台邊羨慕地望著她去上學。鄉村的女孩大多以花來取名,蓮的形象也很中國化,阿蓮就是千千萬萬個中國女孩,寄託著湯素蘭希望她們都潔身自好、亭亭凈植的美好願望。

人物介紹


阿蓮就是小說中女性智力勝利的旗手,阿蓮出身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受過教育的阿公和父親並不重視阿蓮,在生活之中無意識地排斥著教育女童的責任,阿蓮的教育都是從學校和學校衍生出的其他教育者而來的。阿蓮對於學習十分渴望,在弟弟出生后,母親淑平出於家庭人手不夠的考慮,希望阿蓮晚一年上學,阿蓮對此堅決反對。在如此苛嚴的家庭環境中,阿蓮仍然在重重困難下堅持學習,她後來考上高中,進而考上大學,趕上改革開放的時代,成為一名真正意義上的大學生,而不是在公社時代,依託家族基因或者先進身份推舉入學的農業大學生。
阿蓮的奮鬥是圓滿的,在小說尾聲《愛蓮說》中,雖然因為錄取被人頂替,阿蓮沒有上成縣一中,去了八都中學,但她最後還是成為了知名校友,可見阿蓮完成了自己的理想,走出了深山,甚至在她的事業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作品鑒賞


主題思想

《阿蓮》中沒有永生、也沒有復活,作者表述的就是真實、不摻雜修飾的死亡觀——“死”是自然的。作者在教化死亡概念的時候,唯一的遷就是小娥的死法——被自然界生物致死。作者認為,對“稚童”繼續書寫“幼童”的想象以及童話是不合適的,正如她本人在阿蓮後記所言“兒童文學是‘淺語的藝術’,卻不是‘膚淺的文學’,我們給孩子看的東西,不可以太幼稚”。這看似“殘忍”的教育法卻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即讓孩子更深切地感受死亡,珍惜自己的生命。方伢子就在得知小娥的死後,不再靠近草叢。千丘田的小孩也都開始注意草叢的動靜,再也沒有毒蛇傷人的事件發生。感受死亡,便是最直接的教育,死亡事件會讓兒童從中看清自我,理解生命,從而會更加珍惜生活、善待生命,形成積極向上、努力進取的人生態度。
小說結尾處,阿蓮的弟弟鐵砣不幸跌入池塘中,阿婆拚命將鐵托救上岸,自己卻因為有常年的冠心病,在劇烈運動的情況下心臟病發作,突然地死去了。《阿蓮》中阿婆的死亡這一情節毫無疑問是有成人文學的影子的,即死亡成為了一種浪漫化的方式,成人文學的作家甚至想要篡改死亡的“終結”意義,生等同於死,生死不再有差別。成人文學中的犧牲,服務的不是讀者,甚至都不是作家本人,而是指向作家所處階級的共同理想。阿婆的死亡不僅僅是血濃於水的親情兆顯,而是一種由死向生的創作衝動所致。阿婆的“死”挽救了弟弟的“生”,死本身的終結意義也就化作了生命意義乃至生產意義,小娥的死的確讓人惋惜,但阿婆的死讓世人真正感到敬畏,死的表面之下是生的偉大,生命的終結反而突顯了生命的活力與能動。阿婆這樣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太竟然守護住了他人的性命,人的生命力在《阿蓮》中被弘揚、放大。同時,這一救人情節也是在暗示,“原生”的、居於鄉村之中的人具有城市人不具有的更強的生命力,這種生命力的一部分來源於由於農村人從事農活、身體健壯的原因,更大一部分原因是鄉村尚存的宗族關係的作用,作為維繫鄉村社會關係的基礎,宗族以及其表現形式——大家庭強調親人的親情系帶,同屬於一個大家庭的阿婆才會不顧自己安危跳水救人。

藝術特色

小說敘事,在湯素蘭這裡沒有絲毫的生疏,就像她寫童話時的童話敘事一般流暢。寫生活,寫場景,寫風俗,寫得實實在在,鄉土氣息濃郁到我們猶如看到了“沖”,看到了“灣”,看到了“坳”,看到了“塅”,看到了走在山道上的各色人等。她一直在逼真地書寫著天地人間,將寫小說的寫實功夫不動聲色地亮給了讀者。
而因為她一直擅長童話寫作,深諳童話之神髓,被童話之境界濡染,在她涉足小說世界時,不知不覺將童話世界的種種美妙之處帶進了小說世界,如童話的單純,童話的詩性,童話的美感等。那個叫阿蓮的女孩,是千丘田村的,是一個活生生的現實生活中的女孩,卻也是童話中的形象。
《阿蓮》走的是小說寫作的經典道路。而經典性小說,無一不是以寫人物見長的。《阿蓮》中幾乎所有人物,都得到了細心刻畫,而且一一站立了起來,甚至是那些過場人物,作者也讓他們一個個鬚眉畢現,彷彿能聽到他們的鼻息之聲。阿公、阿婆、媽媽、鐵砣、伯媽、愛桃、秀姨、亮伢子,這些同樣的大山兒女,卻一個個性格不同,趣味各異,精神世界和人生境界也長短不一、高低有別,但他們一個個都是人,都是人物。主人公阿蓮,將會成為中國兒童文學人物長廊中的一員。
小說雖然仍然使用普通話的語法框架,但是在框架之內,作者又適當地融入了湘語-長益片的方言架構。比如長輩在批評晚輩不聽話時使用的“怎麼得了”方言,親嘴則是“打啵啵”。《阿蓮》對方言的使用不僅僅體現在辭彙的替換上,對於普通話語法體系也有方言化的調整和修改,最明顯的就是倒裝的運用。阿蓮頂了伯母的嘴,伯母則說道“說她一句,她能回你十句,嘴巴就像翻栗樹葉子一樣,翻個不停!”[3]其中“翻個不停”的意思是指阿蓮的嘴巴不停地說,原句應該是“不停地翻(嘴巴)”這是狀語和謂語的語序顛倒。這樣的倒裝例子在小說之中隨處可見,體現了寧鄉地區人民在語言上的地域意識和特點。《阿蓮》中方言的使用還有古語借用的現象。如阿公就經常說“寒涼時節”這個詞,這是用來指代時間的典型古語。

作品評價


湖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李穎:《阿蓮》以湖湘大地的風土人情為敘述背景,展現了在大時代背景下湖南兒女的生活,尤其是兒童成長曆程的精神面貌。作者在書中融入自身的成長經歷,讓讀者感受到孩子內心世界的豐富。

獲獎記錄


2018年11月,《阿蓮》獲得2018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年度單篇作品獎。

出版信息


ISBN出版社定價
9787530550595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35元

作者簡介


阿蓮[湯素蘭創作兒童小說]
阿蓮[湯素蘭創作兒童小說]
湯素蘭,湖南寧鄉人,兒童文學作家,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湖南省兒童文學學會會長、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因為創作深受讀者歡迎的《笨狼的故事》而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笨狼媽媽”。愛生活,愛旅行。愛閱讀,愛思考。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並且像孩子一樣相信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