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琦

機車技術專家

趙琦徠,機車技術專家,中國鐵路電力機車技術發展的組織領導者之一。

人物簡介


趙琦參與了中國第一台幹線電力機車研製的組織領導,主持了中國2號電力機車的研製和韶山1型電力機車的技術改造與定型,組織確定了韶山3型韶山4型電力機車的研製方案。為電力機車技術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個人經歷


1915年2月19日(農曆)生於安徽省五河縣新集。
1933-1937年 南京中央大學工學院機械系畢業。
1937-1938年 株洲機廠籌備處實習生。
1938-1939年 桂林、貴陽機務標準設計處工務員。
1939-1942年 柳江機廠工務員,滇緬鐵路祥雲機廠籌備處幫工程師。
1徠942-1944年 羊街、呈貢、柳州、成都飛機場機務施工隊主任、隊長。
1944年12月-1945年11月 美國加州二埠南太平洋鐵路公司實習。
1945年11月-1946年4月 美國費城飽爾溫機車廠實習。
1946年5月-1946年8月 國民政府行政院工程計劃團副工程師。
1946-1948年 總機廠副工程師兼九龍轉運所主任,廣州機廠籌備處副工程師。
1948-1949年 株洲機廠正工程師兼機器車間主任等。

生平簡介


趙琦,字慕韓,1915年2月19日(農曆)出生於安徽省五河縣新集(今安徽蚌埠)。父親趙稼農曾任安徽職業中學校長,在教育界頗有影響。良好的家境為他提供了良好的教育,他從小聰明好學,知識面廣,受父親的影響較大,關心時事、政局。1928年9月至1933年7月就讀於南京安徽中學和安慶省立高級中學,深受當時安徽中學校長陶行知“有所為而學”思想的影響,立志將來要有所作為。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內憂外患,許多有識之士提出了“實業救國”的思想,這一思想也同樣影響了趙琦,1933年9月,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南京中央大學機械系工程科,4年紮實的專業學習為他日後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37年7月大學畢業后,他來到當時創建不久的株洲機廠籌備處實習,參加該廠的籌建工作。因戰爭原因,此後他輾轉多處。1944年12月至1946年4月,被公派美國實習、學習,1946年5月回國。1948年4月,回到株洲機廠籌備處(復建)(即後來的株洲電力機車廠),此後便一直在這裡工作。其間曾任該廠代理副總工程師、副總工程師和總工程師等職,為我國鐵路機車車輛工業的創立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趙琦不僅熱心技術和管理工作,而且關心國家時事政治,積極參政議政,是株洲市第二屆人大委員會委員,湖南省第二屆政協常委,湖南省第五、六屆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四屆代表。積極組織各級科技活動,曾任中國鐵道學會一、二屆理事、株洲市科協主席和廠科協主席等職。

主要貢獻


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鐵路運輸已難以跟上迅猛發展的經濟形勢。趙琦又一次意識到加快發展我國電力機車事業的必要性,於是向上級部門建議擴大和提高株機廠的生產能力,加大株機廠改擴建的力度。作為全國人大代表,趙琦向上極力提出“加大投入,大力發展我國電力機車”的議案,每次去北京都要到鐵道部為株機廠的改擴建呼籲。經過各方面的努力,1983年12月,鐵道部下達(83)鐵工字1916號文,批准株機廠從1984年起進行生產綱領為年產120 台韶山1型電力機車的改擴建工程。此後,國家計委、鐵道部對該廠的改擴建的投資規模和生產綱領前後作了5次調整,最後確定該廠的生產鋼領為年產電力機車200台,總概算投資為13772萬元(含世界銀行貸款4230萬元),其中設備費用6898萬元。株機廠利用這些費用興建了電器、車體、備料、變壓器、鍛造等生產車間,購置了一大批世界先進設備,為大批量、高質量生產電力機車創立了較好的硬體條件。在利用世界銀行貸款購置設備期間,趙琦雖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發揮其技術特長,先後四次為株機廠組織完成了引進設備的招標工作,並與世界銀行專家一同選定每一台引進設備。

技術成就


1977年9月,根據鐵道部科研計劃和要求,田心機廠在趙琦等人的建議下,聯合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以田革技(77)63號文向鐵道部工業總局、科技局、機務局提交了關於SS1型電力機車改進建議的報告,擬定對SS1型電力機車作一次重大的技術改造,製造出新型大功率電力機車,作為SS1型電力機車的更新換代產品。這一建議報告很快得到了鐵道部工業總局的同意批複。在趙琦的組織領導下,田心機廠和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迅速組成SS3型機車聯合設計組,並根據部工業總局的要求,確定了設計方案。經過3個月的聯合設計,1978年2月底,設計組完成了新車的技術設計並上報鐵道部審批。1978年6月,鐵道部審批后,以(78)鐵科技字861號文下發SS3機車試製通知及有關的技術規定。在趙琦的組織領導下,廠、所工程技術人員借鑒國內多年電力機車設計、改造和檢修的經驗,同時參照採用國外許多先進的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經過3個月的緊張試製,1978年12月30日,SS3型1號車在田心工廠落車製成。該車試驗運行后,趙琦又多次組織對該車進行了技術改進和檢修。1983年,該車通過鐵道部的技術審查鑒定后,開始小批量生產,逐步取代了SS1型機車,成為我國電氣化鐵路的主要牽引動力之一。1981年11月底,鐵道部在福州召開SS4型電力機車方案研討會。趙琦代表株機廠與鐵道部簽訂了SS4型機車的研製合同。回廠后,他又迅速組織設計班子,根據鐵道部下達的設計任務書確定了設計方案,決定通過雙機重聯來達到重載的目的。雖然在SS4機車的試製中,趙琦因年事已高,沒有介入其組織領導工作,但他主持確立的設計方案為其後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技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