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機器人大戰F

2000年發行的角色扮演類遊戲

《超級機器人大戰F》(スーパーロボット大戦F)是帕布雷斯特發售的回合制戰略角色扮演遊戲。

本作是DC戰爭系列的第4作兼最終作《第4次超級機器人大戰》的重製版。但是參戰作品上作出了多項變化,加上劇本上也作出了大幅修改,實質上接近一款全新作品。本作開發期間,開發組一直遭遇諸多困難,再加上僅用一枚光碟無法收錄所有內容,因此把本作分為前編《F》和后編《F完結編》2部作發售品。標題的F意思為《第4次》的重製“Fourth”,以及《第5次》的意思“Fifth”(《第4次》的下一作),也有系列的完結“Final”的意思。

背景設定


該作是DC戰爭系列的第4作兼最終作《第四次超級機器人大戰》的重製版,與《第四次超級機器人大戰》故事背景完全相同。如下:
第三次機器人大戰後,三個月過去了……
在戰亂中,地球經濟陷入嚴重衰退。被日漸猖獗的恐怖活動激怒的地球聯邦政府,決定放棄全部外空殖民地以加強地球的霸權。
被提名為地球圈安全防衛官的賈米托夫准將,以鎮壓反動分子為名,建立了一支由舊DC部隊為主的特殊部隊泰坦斯。因為成功撲滅恐怖活動和小規模游擊戰類型的衝突,他被提升為中將,並且在聯邦內不斷鞏固他的地位;主要由DC成員組成的泰坦斯在聯邦軍中佔據了主要地位。
與此同時,聯邦外圍獨立部隊朗德·貝爾,被取消了所有特權,並且軍力被裁減。如果不是ジョン=コーウェン中將的介入,以在在機器人大戰EX中的ラ·ギアス事件缺席長達一個月的理由,朗德·貝爾就會被完全解散;即使如此,朗德·貝爾也不再具有以前的戰力。
在這些事件發生的同時,遠在礦產小行星アクシズ上,DC殘部在哈曼·卡恩的領導下,以美娜芭·扎比為名義首領組建了一個新的部隊,名為ノイエDC。與DC不同的是,ノイエDC支持殖民地擺脫地球聯邦的橫徵暴斂。在殖民地不同政見者的支持下,ノイエDC的實力幾乎提升到DC的高度。
儘管失去了殖民地的支持,但是DC在短期內以令人驚異的速度完成了重建,這應該歸功於他們的新首領,ドン?ザウサー和コロス,從火星總部引入了不可思議的新技術和充足的資金,來實現它的第三次復興。
在快速脫離地球聯邦軍隊之後,科瓦特羅(夏亞)大佐建立了反地球聯合組織幽谷。依賴於來源不明的資金,以及SIDE-1殖民地ロンデニオン的支持,掀起了對地球聯邦政府的抵抗運動。
不久,朗德·貝爾對遇到了外星人塔巴,從他的述說中了解到他們的母星波塞達爾軍開始計劃侵略地球。
於是,戰亂的火焰在這裡繼續燃燒 ……

角色設定


原創角色

河野さち子替《第4次》的登場角色作設計精製,主人公・Guest的角色的樣貌更突顯出各自的性別。遊戲開始時主人公・副主人公的樣貌能從河野設計與湖川設計兩者間擇其一。
精神指令變化僅限真實系・超級系之間,《第4次》根據生日與血型變化的設計則被取消。順帶一提,真實系主人公・副主人公都沒有命中系的精神指令。
レナンジェス・スターロード(RenanjessStarlord)
聲優:難波圭一
性別:男
年齢:19歳
誕生日:7月23日
血液型:O型
性格:まじめでやさしい熱血漢
超級機器人大戰F
超級機器人大戰F
ミーナ・ライクリング(MinaLikering)
聲優:日高法子
種族:地球人
性別:女
年齢:19歳
誕生日:9月21日
血液型:O型
性格:ちょっと変な性格
超級機器人大戰F
超級機器人大戰F
伊魯姆·加爾特·笠原(イルムガルト・カザハラ,IrmgardKazahara)
聲優:堀內賢雄
愛稱:イルム
種族:地球人
性別:男
誕生日:11月10日
年齢:19歳
血液型:A型
性格:理論家だけど異性好き
超級機器人大戰F
超級機器人大戰F
琳·毛(リン・マオ,LynnMao)
聲優:緒方恵美
種族:地球人
性別:女
年齢:19歳
生年月日:4月14日
血液型:B型
性格:クールでニヒル
超級機器人大戰F
超級機器人大戰F
ヘクトール・マディソン
聲優:石野龍三
種族:地球人
性別:男
年齢:19歳
誕生日:5月4日
血液型:AB型
性格:ちょっと変な性格
超級機器人大戰F
超級機器人大戰F
パトリシア・ハックマン(PatorisiaHackman)
聲優:林原惠美
種族:地球人
性別:女
年齢:19歳
生年月日:2月4日
血液型:A型
性格:まじめでやさしい熱血漢
超級機器人大戰F
超級機器人大戰F
アーウィン・ドースティン(ErwinDorsten)
聲優:關俊彥
種族:地球人
性別:男
年齢:19歳
誕生日:3月1日
星座:魚座
血液型:B型
性格:クールでニヒル
超級機器人大戰F
超級機器人大戰F
グレース・ウリジン(GraceUrijin)
聲優:宮村優子
性別:女
年齢:19歳
誕生日:1月31日
血液型:AB型
階級:少尉(第4次、Fリアル系)
役職:テスラ研職員(Fスーパー系)
性格:理論家だけど異性好き
超級機器人大戰F
超級機器人大戰F
(圖片參考資料:)
機體
屬性
機戰的機體數據主要包括HP、EN、運動、裝甲,以及限界、地形適應等等。詳細如下:
名稱詳細描述
HP代表機體的生命值,除了一些特別的機體之外,機體的生命值扣到零后就會爆炸退出戰鬥,該單位無法再在地圖上使用,不過過關後會出現在修理名單中。
EN一些武器的使用會消耗EN,此外飛空機體的移動、宇宙地形全機體的移動也會扣EN,走1步扣1。EN為0的情況下機體不能在空中和宇宙移動。發動某些要消耗EN的特殊能力也會扣除一定的EN,EN不足的情況下將無法發動該能力。普通機體在回合開始后可以回復5點EN。對於HP和EN,可以通過修理/補給來回復一定的數值,進入母艦后每回合也可以得到回復,一些特殊能力和地形有額外的HP/EN回復效果。
機動性運動值和機體的迴避率直接掛勾,所有攻擊的判定都是命中因素的總和減去迴避因素的總和。
裝甲裝甲值就是機體的防禦能力,影響受到攻擊后的傷害數值,不過機戰里影響傷害的因素很多,裝甲並不是唯一。
限界非常重要的數值,因為一旦機師+機體的某一相關能力超出了限界的大小,就會只保留限界值的那部分數值。
地形適應以A、B、C、D的字母作為等級順序,越往右說明越不適應相應的地形。此外某些機體是不能在一些地形活動的,那欄會顯示為空格。地形種類基本分為空陸海宇四類。
大小機體有尺寸大小,從大到小依次是LLL、LL、L、M、S、SS,相差2級以上,大的一方命中下降傷害提升,小的一方命中提升傷害下降,相差越大補正越多。
特殊技能
機體除了上述屬性,還會顯示是否裝備盾牌以及近戰武器(光劍等),具有盾牌的機體才能讓機師的對應技能(格擋及劍切)發揮作用。與《第四次超級機器人大戰》不同的是,該作中的劍切技能不僅僅能抵消對方的刀劍類攻擊和實彈攻擊,所有近戰攻擊包括大招都有可能抵消。
一些機體具備變形以及組合能力,機體變形之後保留HP,但是裝甲、運動型以及武器系統根據不同的角色也各不相同。
遊戲中還有三種針對光線武器的防護能力,分別出現在重戰機系、聖戰士系以及少量高達系作品的機體上。這類防護能力都可以抵擋部分光線類武器的傷害,與《第四次超級機器人大戰》不同的是,即使光線武器擊穿了防護能力的最大值,也只有超出防護值的部分能生效。
武器系統
機戰中的武器系統很複雜,並不是只有一個簡單的數字來決定傷害。武器自身的傷害數值是個基本值,可以通過改造來提升。
武器有其固定屬性,一般分為格鬥和射擊,傷害計算時分別和駕駛員的格鬥和射擊值掛鉤,此外格鬥武器傷害是計算對方所在地形的地形適應,射擊是計算自身所在地形的地形適應。因為單單格鬥和射擊不能很好的反應武器的使用效果,MX以後又多了一個格射屬性:傷害計算是按格鬥值,但是地形適應卻是按照射擊來的。
所有光線類武器後面都帶有P字樣的角標,這類武器會受到光線防護能力的影響;而帶有B字樣角標的是實彈類武器,例如各種飛彈,這類武器有可能會被具備劍切能力的機體攔截。武器後面還有兩個數值分別是命中補正和CT補正。命中補正將修正武器的最終命中,CT補正中的CT是critical(日語作クリティカル)縮寫,有臨界的、危急的、決定性的等等意義,並不能很恰當的用中文翻譯,一般是理解為日語中的會心一擊,也既是能打出最大傷害的幾率。
具備map角標的武器是大範圍殺傷武器,直接在地圖上操作,不會進入戰鬥畫面並且不會遭受反擊,通常情況下都是敵我不分,也就是俗稱的地圖炮。
機師
機戰中除了機體之外還有駕駛機體的機師,機師的各項數值都會影響機體的能力。等級是機師最基本的數值,機師全部能力的成長都與等級有關。等級的成長與經驗的增長有關,經驗獲得的增減與雙方的等級差有關,大部分情況下對方高出8級可以獲得最大經驗增益,而低於6級則沒有什麼經驗。這一規律對修理和補給獲得的經驗同樣有效.
近攻擊、遠攻擊、命中、迴避、技量、防禦這被稱為現代機師的六圍。格鬥和射擊與武器的傷害掛鉤,命中影響武器的命中率,迴避影響機體的迴避率,防禦與機體所受傷害的多少掛勾。而技量的作用比較多,直接影響精神中手加減(てかげん)是否有效,以及暴擊率和特殊能力的發揮。
地形適應
機師同樣也有地形適應,規格和機體的一致,同時機體最後所表現出現的適應性是由機體和機師相加后平均的值。
氣力
此外,機師還有氣力一項。氣力可以說是最有機戰特色的數值了,一般來說擊落敵機可以加氣力,使用精神可以固定提升一定的氣力,但回到母艦減5點氣力,接受補給或是被使用補給精神減10點氣力。其餘行動,包括受到敵人傷害、迴避敵人攻擊、命中敵人、場上敵人被擊墜、玩家人物被擊墜等也會有氣力的增減,這具體與機師的隱藏屬性性格有關。
特殊技能
機師的特殊技能主要和來源作品有關,比較常見的包括高達、重戰機系列機師的格擋(需要機體裝有盾牌)和劍切(需要機體帶有近戰武器),以及聖戰士(影響分身出現概率)等等。

物品道具


嚴格來說,遊戲中起到道具作用的主要是強化晶元。
晶元主要分為強化類和消耗類,強化類可以增加機體的裝甲、HP、能量上限、機動性等,只有空陸轉換裝置可以讓無法飛行或者無法落地的機體增加地形進入範圍。
與《第四次超級機器人大戰》不同的是,該作取消了尋寶系統,絕大多數晶元來自於擊破特定敵機。這些晶元直接就裝備在敵機上,在機體信息欄中可以看到。所以一些消耗類晶元有時會被敵機直接使用,就無法得到了。
強化類晶元可以在整備時候調整拆裝給不同機體,而消耗道具則是一次性恢復HP或者能量值,但是不能恢復彈藥。
資金
遊戲中擊破敵軍,完成任務目標或者到達特定尋寶地點可以獲得資金。資金的用途,就是改造機體以及機體的武器;以及戰鬥之後戰損維修的費用。但是雖然被擊墜的機體需要支付修理費,但修理費只會被扣到0而不會負下去,錢不夠機體一樣也會被修好。

場景地圖


基本分為劇情表述、戰鬥地圖和整備畫面三大塊。
遊戲每次的開場劇情結束后就進入到戰鬥地圖階段。這裡主要可以選擇移動、攻擊這種行動指令,或者是精神、晶元這種使用道具的指令,這兩個是最基本的長駐指令。一些機體可以使用變形、分離、合體、合神等等特殊機體變化的指令,此外一些有特殊能力的機體或者機師可以用一些特殊的指令,比如分析、戰術指揮等等,還有某些劇情條件下可以使用說得來和敵方單位進行交流。此外,在菜單里還可以選擇查看戰場信息,進行系統修改以及即時存檔等等。
地圖上的每個格子都有相應的地形屬性,例如標記為水或者海的地形,對於海A以下的機體就會造成顯著的移動力下降。在早期作品里沙漠、森林、房屋、山地地形對於差不多所有地面移動的單位都會造成移動減少,不過近年來的作品這些影響已經很少見了。有些機體可以選擇飛行模式,這樣就可以無視所有的地面地形限制。不過有些作品里,機器屬性是空B的話,那麼空中移動也會衰減移動力。此外還有一類懸浮移動的機體,雖然是算作地面單位,但卻可以無視地形移動。
處於一定的地形狀態中就要受到相應的地形補正影響,比如機體的防禦和迴避,武器的傷害效果等等,一些作品中是設定在水中不能使用B屬性的武器。有一些地形具有特殊效果,比如HP/EN回復等等。
整備
在兩話劇情間,玩家可以對現有的機體進行整備。包括機體和武器的改造、搭乘機師的替換、機體裝備的改變、強化晶元的裝備,部分作品還有小隊的編製。

特色系統


戰鬥系統
遊戲進入戰鬥地圖之後,通常要達到勝利或者失敗條件之後才會結束。
戰鬥會通過玩家與敵人交換回合進行,一方的回合中可以操作機體移動並執行精神,攻擊等指令。執行攻擊之後,被攻擊的一方,尤其是玩家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反擊、迴避、防禦或無動作等行為。選擇執行之後會載入戰鬥畫面。
戰鬥畫面會播放一次攻擊行為,之後畫面結束,返回戰場。
分支主線
該作對分支劇情和隱藏人物隱藏劇情設計可以說相當的豐富,首先玩家主角選擇的類型不同,在各個分支劇情的抉擇不同,回合數不同,相應都有不同種類的的機甲和分支線路可以選擇,這是機器人大戰系列的主要玩法,三條主線劇情也是很多R.SLG的主要玩法,一共142款機甲登場(包括敵方)。

配置要求


與之前的所有系列作品相同,作為90年代的遊戲,先後發行在SS以及PC多個家用主機上,對PC的配置要求也較低。
項目最低配置推薦配置
機型SS、PS、PC-E
硬碟128MB以上的剩餘空間

衍生作品


★號為系列初參戰作品。☆號為在本作被編入DC戰爭系列的作品。V號為本作開始加入配音的作品。
戰國魔神豪將軍》
V《機動戰士高達0080:口袋裡的戰爭》
機動戰士高達0083:星塵的回憶》
《機動戰士高達ZZ》
《機動戰士高達逆襲的夏亞》
《機動武鬥傳G高達》
☆《新機動戰記高達W》
《聖戰士丹拜因》
《重戰機L-Gaim》
《魔神Z》
《大魔神》
《蓋塔機器人》
《真蓋塔機器人(原作漫畫版)》
★《飛躍顛峰!》

發售版本


世嘉土星版
當時,持有《新世紀福音戰士》的遊戲化權利的世嘉公司向Banpresto提出“希望能製作世嘉土星專用的超級機器人大戰”而決定開發。本來是打算命名為《第4次超級機器人大戰Plus》並把《第4次超級機器人大戰S》移植到世嘉土星上,但因為無法把《新世紀福音戰士》的劇情完整併入《第4次S》的劇本中,因此決定從頭開始開發一款新作品。結果作業量比當初的預定大幅增加,導致同時企劃中的《新超級機器人大戰》及《超級機器人大戰外傳魔裝機神THELORDOFELEMENTAL》兩部作品的續篇製作中止。
和1996年發售的《新超級機器人大戰》一樣,戰鬥動畫採用全語音,但與起用了不少代替聲優的《新超級機器人大戰》不同的是,幾乎所有角色都起用與原作一樣的聲優,甚至花費半年尋找引退後消息不明、聲演《聖戰士丹拜因》陶德·基尼斯的逢坂秀實為角色配音。而一些像《聖戰士丹拜因》的ガラリア・ニャムヒー般無法起用原作聲優的角色,便會不讓他們登場,或不讓他們參與戰鬥。另外,亦採用了“DVE(ドラマチック・ボイス・イベント/DramaticVoiceEvent)”系統,為特定角色間的特殊台詞加上配音,亦新增了可以聽取角色台詞的“ひとことモード(一言模式)”等在音聲演出面上作出了相當的強化。
和《第4次》不同,前作《超級機器人大戰EX》(下稱“EX”)中或以前死亡的首領級敵人會在本作中復活也是特徵之一。原創劇情也較《第4次》更豐富,例如《機動戰士高達逆襲的夏亞》的布萊特·諾亞對碇真嗣作出修正的情節等,而AT力場也可被EVA系列以外的機體的必殺技貫穿。劇本雖然仍是Winkysoft的阪田雅彥擔當,但阪田在製作途中因尿道結石入院,故《F完結編》的後半劇本交由同樣是Winkysoft的堀川和良擔當。
PlayStation版
PS版封面
PS版封面
世嘉土星版(下稱SS版)發售大約1年後便移植到PlayStation。2011年11月9日開始在GameArchives提供《F》・《F完結編》的付費下載。
因為PS讀取CD-ROM的速度比SS慢,所以讀碟時間也變長(另外,若使用PlayStation2的高速讀碟機能的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縮短讀碟時間)。亦因為內藏音源的性能差距令BGM出現若干變化。而內藏時鐘的機能也取消了。《新世紀福音戰士》的登場人物在玩家生日時的祝福EVENT也被取消。此外,全滅PLAY的規格也出現變化,而在戰鬥版面上可以儲存的時機也變成只有關卡一開始后。
PS版的BGM因為內藏音源的關係而與SS版的在編曲上有不同,而《機動戰士高達逆襲的夏亞》的登場角色的BGM、ゲスト軍的首領級角色的BGM“VIOLENTBATTLE”甚至更改為完全不同的曲調。此外SS版賽巴斯塔的“熱風!疾風!サイバスター”是根據《超級機器人大戰外傳魔裝機神THELORDOFELEMENTAL》(下稱“LOE”)版作編曲,但PS版則根據《第4次》版作編曲。

遊戲評價


 語音
《超級機器人大戰F》為繼《第2次超級機器人大戰》之後的DC戰爭系列的完結篇作品,也是《傳說巨神伊甸王》、《勇往直前》以及《新世紀福音戰士》等等作品首度參戰。在戰鬥畫面方面也收錄了全語音、語音事件場景和演出表現等等當年劃時代的進步。 。(騰訊網評)
在PS,PS2如日中天的時候,革命性的《機戰F》、《機戰α》(三次都算上)創造了系列的兩個巔峰,在日本遊戲界獲得了准一線大作的地位(僅次於那些如今已經復刻100遍以上的經典作品),有數量龐大的愛好者群體,新作推出可以獲得穩定的理想銷量。(網易評)

解說

《新世紀福音戰士》、《傳說巨神伊迪安》、《飛躍顛峰》3部作品為初參戰。為了配合故事規模較大的《新世紀福音戰士》,因此採用了同樣故事規模較大的《傳說巨神伊迪安》。另外,跟《新世紀福音戰士》同樣為GAINAX製作的《飛躍顛峰》則因版權因素而被採用。雖然沒有作出官方公布,但《新機動戰記高達W無盡的華爾茲》的飛翼高達零式改和多魯基斯III亦有登場。本作也是魔神凱撒的初登場作品。
相反,《第4次》有參戰的《UFO魔神古蘭戴薩》、《勇者萊汀》、《斗將戴莫斯》、《無敵超人贊波特3》等4部作品則沒有登場。特別是《UFO魔神古蘭戴薩》、《勇者萊汀》在《第3次》和《EX》也有登場,但在本作卻完全沒有被提及。
由於結局在《F完結編》才交代,影響到《傳說巨神伊迪安》、《飛躍顛峰》要在《F完結編》才正式登場。另外《大魔神》、《機動戰士高達ZZ》、《機動戰士高達F91》、《機動戰士高達逆襲的夏亞》、《無敵鋼人泰坦3》等作品的主角級機體也是在《F完結編》才登場。
《新世紀福音戰士》、《傳說巨神伊迪安》的悲慘結局在本作沒有被正式採用。但是根據路線分歧及達成特定條件,便可以觀看為《新世紀福音戰士》設定的結局。《傳說巨神伊迪安》方面,若使伊甸(イデ)暴走再將伊迪安擊破的話,會出現跟原作一樣宇宙萬物被伊甸吹飛至“因果地平の彼方”的結局。另外,SS版中若在玩家生日啟動遊戲,《新世紀福音戰士》的主角會出現,像電視版最終回般各玩家作出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