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按鈕
一種特殊的通信工具
核按鈕是一種特殊的通信工具,敵方無法干擾或切斷它的信號。操縱員只有在總統的命令下才能啟用“核按鈕”,可用於下達核武器攻擊的命令。
俄羅斯的“核按鈕”設置於20世紀70年代。它的外形類似於一隻公文包式密碼箱,厚約10厘米,重約10千克,箱內安裝有各種電子板、控制系統和按鈕。這種密碼箱共有4把密碼鎖,可從上下兩個方向開啟。
美國的核按鈕最早由第34任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時期初見雛形,至第35任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經歷古巴導彈危機后,對於美國核武器不在其全權掌管下他感到擔憂,尤其擔心美國軍隊可能於未經由其批准的情況下擅自使用核武器攻擊蘇聯。故此,肯尼迪下令設計一個可以確保擁有絕對安全水平的核按鈕手提箱系統。從此,只有美國總統才有權力下達使用核武器的命令。
每位英國首相上任時,都會從英國內閣秘書領取來自前任首相放置在唐寧街十號的紅色手提箱,內藏財政預算案及核按鈕。英國首相可以在英國國防部大臣及三軍總參謀等高級官員的見證下按核按鈕。
每位法國總統上任時,都會在愛麗舍宮地下核戰略武器指揮中心“朱庇特”(法國總統在此下達使用核武器的命令)進行核按鈕密碼的交接儀式。當法國總統不在國內時,則會攜帶核武器密碼箱,可以直接與“朱庇特”通訊,使到法國總統在國外也可以隨時下達使用核武器的命令。
當監測站通過監視衛星發現有導彈來襲時,立即將情報傳到中央指揮部,中央指揮部通過其他途徑對獲得的情報進行驗證,一旦確認導彈來襲的情報屬實,便向“核按鈕”發出戰備信號。然後,總統通過“核按鈕”下達發射核導彈命令,中央指揮所接到這個命令后,由值班人員按下發射按鈕,核導彈便發射升入天空,攔截來襲導彈或攻擊敵方目標.
俄塔社報道,俄羅斯“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號核潛艇將建成,該潛艇將裝備12枚“布拉瓦”洲際彈道導彈。而美國五角大樓也正加緊遊說國會,要求其批准一筆撥款,對部分“三叉戟Ⅱ”型潛射核彈道導彈進行改進。一時間,核導彈再度成為熱點,那麼,各國對核導彈的管理程序有何不同,“核按鈕”都放在何處?
無論俄總統普京走到哪兒,總有一位身穿海軍服的軍官手提黑色皮箱貼身相隨,這個箱子便是人所共知的“核按紐”。一般人認為,“核按鈕”就是類似於門鈴一樣的紅色按鈕,總統只要輕輕一按,核導彈就會發射出去,其實並非如此。“核按鈕”只是一種能發出核攻擊命令的特殊通訊設備。
當俄總統確定使用戰略核導彈進行攻擊或反擊時,與總統形影不離的軍官會將隨身攜帶的“核按鈕”手提箱交給總統。
俄“核按鈕”手提箱厚10厘米、重10公斤,有防震和抗干擾功能,並設有自動保護裝置,若開啟時多次輸入錯誤密碼,“核按鈕”就會自動失效。
“核按鈕”手提箱共有3隻,分別由總統、國防部長和參謀總長掌管。發動核攻擊時,並不要求3個按鈕同時按下,一般只需總統和國防部長兩人操作就夠了。發射程序採取“雙重核按鈕制度”,即每一級都有兩組密碼,只有當兩組密碼準確無誤地拼在一起,逐級傳達命令,核導彈才能最終發射出去。
總統和國防部長取出各自“核按鈕”手提箱內的密碼后,同時發送到總參作戰部,該部特種通訊中心立即將它們混編成一組新密碼,再通過特殊通訊頻率,傳遞給擁有戰略核武器的諸兵種部隊中央指揮所,繼而傳達給承擔戰略值班任務的部隊,最後傳達到每個發射台,包括導彈基地、核潛艇及戰略轟炸機等。
各級指揮官在收到核導彈發射密碼指令后,立即與自己保管的密碼進行核對。每個指揮官及其副手各持密碼的一半,經組合后再與最高統帥部發來的密碼對照,證實無誤后,取出分別存放在兩人身上的鑰匙,啟動發射裝置。
兩個核導彈發射鑰匙孔的位置也是經過特別設計的,距離至少有3米遠,以確保一個人不能同時將兩把鑰匙插入兩個核導彈發射鑰匙孔內。
布希總統外出時是從不隻身獨處的,身後除了保鏢、護士外,還有一名身穿軍服、手提黑色皮包的人,此人雖看上去不太起眼,但手中的黑皮包卻是美國保密程度最高的物品——裡面存放著啟動美國核武庫的密碼。只有美國總統一個人有可能下達發射核導彈的命令
這隻體積為45×35×25厘米的黑皮包,被美國人戲稱為“橄欖球”,其作用在於保證總統隨時隨地都能對核攻擊部隊實施指揮。
黑皮包里收藏了4種重要文件。一是黑色手冊,裡面羅列了4種打擊力度不同的行動方案,記錄著美國的核導彈數目、部署地點及發射預定路線等;二是機密基地名單,記載著緊急事態時可供總統使用的秘密基地名單;三是緊急廣播程序,記錄被炸后總統向全國廣播的程序;四是認證卡,上面有總統認證號碼,此卡不被確認時,以總統名義下達任何命令都無效。
黑皮包是用複合鎖鎖住的,開鎖人僅限於那位和它如影隨形的軍事助理。假設美國真的遭到核攻擊,軍事助理會立即趕到總統身邊,從“橄欖球”中取出黑色手冊,將記載著選擇報復的那一頁交給總統。這時,軍方會向總統報告敵人的攻擊規模及彈落目標。總統在選擇報復措施后,將搭乘直升機逃往機密避難處。另外,白宮特勤小組也要準備兩輛總統專車,以備氣候惡劣,直升機無法飛行時緊急支援。以上行動須在接到核攻擊警報后25分鐘內完成。
在總統與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做出核攻擊的決定后,核導彈使用程序就會立即啟動,首先發出行動指令密碼,然後開始逐級傳達命令,最終執行任務的是美國空軍戰略指控中心。該中心位於美國北部南達科他州的一片農田裡,在這片200公頃的農田下面,藏著足夠毀滅地球10次,甚至100次的核導彈。
整裝待發的核彈被稱為“民兵-3”號,藏在30米深的地下密室里,由一道110噸重的石門關住,打開石門后還有一道7噸重的鋼門。而發射核彈的開關必須由兩名控制員同時使用各自保管的鑰匙才能操作。那麼何時才會發射核彈呢?控制員必須從電腦、電話、高、低頻無線電等通訊系統得到相同的命令,才能將鑰匙取出,進而發射核導彈。
冷戰時期,英國政府為防核武攻擊,於1956年在英格蘭威爾特郡地下37米深處興建了一座佔地246英畝、超級龐大的“地下城”,城中除了各種生活設施之外,甚至還有地鐵站和發電站,並有長達0.9公里的隧道與外界相連,可容納4000人同時居住。直到2004年,英國政府才終於將這一“最高機密”公開。
整個地下城被分成24個區,棋盤式的布局整齊劃一,一個個粗大的通風管道直通地面,其神秘的“核按鈕”就藏在地下城內的第17區,這也是地下城裝飾最為奢華、高貴的套間了。
英國“核按鈕”的控制由英國首相為首的內閣成員組成,當決定啟動核武器進行反擊時,由首相組成的戰時班子成員做出決定,再由首相通過第17區中的首相核按鈕密室,發出核打擊指令。游弋在大西洋中的戰略核潛艇接到密碼命令后,即可發動攻擊。
法國既沒有“手提箱”,也沒有“黑皮包”,“核按鈕”藏在一個叫“朱庇特”的小房間里(“朱庇特”是法國核力量指揮系統的代號)。
“朱庇特”位於巴黎愛麗舍宮地下室里,它的改建經過了漫長而秘密的過程。步入地下通道,就進入了一個封閉的世界,兩個出入口被厚厚的裝甲門牢牢堵住,門板具有防水和衝擊波等功能,上面各裝有一個鋼製的操縱盤。
走道兩側是一間間的小辦公室,發生危急情況時,政府的有關部長就來這裡辦公。這些房間從表面上看沒有什麼區別,但是神秘的“朱庇特”就隱蔽在其中。這是一個類似地下墓穴的方形小房間,屋內幽靜陰暗,沒有窗戶,只有一張桌子、3把可旋轉的輕便椅和幾部電話。一條53個梯級的通道將它和總統的私人房間連接起來。牆上裝有兩扇滑動門,拉開門,便可以看見3塊接收屏幕,一組雷霆“開關”——這便是法國的“核按鈕”。
一旦遇到緊急狀況,決定發動核襲擊時,總統就會打開這套“開關”,隨即向核導彈部隊下達命令。根據法國的法令,如果總統遭遇不測,或因其他原因不能親自到場時,總理、國防部長有權按照順序開啟“開關”,代總統下達核打擊指令。
1998年5月核試驗后,印度成為有核國家,“大地”、“烈火”核導彈是其主要核力量。2003年1月,印度成立核管理局政策委員會,由總理、內務、外交、財政和國防部長及國家安全顧問等組成,具有獨立的權力下令發射核導彈,負責核力量的指揮和控制。
印度有權啟動“核按鈕”的是總理,軍方置身於國防部文職官員的核政策規劃之外。有專家擔心,這樣一來,印度核武器管理會出現混亂,可能降低應付第一次核打擊的能力。因此他們提議,儘快設立國防參謀長一職,使軍方能夠參與核武器的指揮和控制。
巴基斯坦在核導彈指揮與控制方面,借鑒了核大國的經驗。穆沙拉夫總統在1999年上台後,第二年就建立了控制“核按鈕”的國家指揮中心。其成員包括總統、總理和陸、海、空各軍種參謀長。國家指揮中心位於巴基斯坦的聯合戰略總部內,由業務控制委員會、開發控制委員會和戰略計劃分部三個部門組成。
1983年9月26日夜晚,彼得諾夫中校正坐在莫斯科附近的蘇聯核預警中心裡,突然警報聲四起,電腦地圖上顯示:美國核彈頭正向蘇聯襲來!然而,就在這緊張萬分的時刻,彼得諾夫卻作出了冷靜的判斷——計算機出錯了。
後來,彼得諾夫回憶說:“當時我的雙手抖得很厲害,情況變得越來越可怕:五分鐘之內,電腦又顯示美國又發射了5枚核彈。”雖然此後查明了造成失誤的原因,但並沒有杜絕類似錯誤的出現。
1995年1月25日清晨,俄羅斯西北邊境的3個軍事雷達站同時發出警報:一枚核導彈正從挪威境內射向俄羅斯!值班將軍立即啟動核武器指揮系統,分別向葉利欽總統、國防部長和總參謀長通報。葉利欽立即啟用了“核按鈕手提箱”,密切監視“核導彈”的飛行軌跡。同時,俄全境的戰略導彈部隊進入最高戰備狀態。這是俄羅斯總統首次真正啟用“核按鈕手提箱”。
就在發射指令即將下達之際,雷達站卻發來消息:根據測定,導彈的落點是接近北冰洋的挪威海域,而不是俄羅斯境內。原來,這是一枚挪威科學家從事極光研究試驗用的火箭。
還有一個“小差錯”曾經差點引發了美蘇核戰。1979年,美國科羅拉多州夏延山的空軍監測基地工作人員突然在雷達屏幕上看到兩千多枚前蘇聯核導彈正向美國本土飛來!該基地官員立即向當時的美國總統傑米·卡特彙報,並稱總統只有7分鐘的時間考慮是否立即發射洲際彈道導彈進行攔截。
卡特總統立即要求對這個情報予以核實。讓人驚訝的是,其他地面情報站的雷達屏幕上卻是空空如也,連一顆導彈的影子也沒有。
原來,不知是誰將一盤摹擬前蘇聯導彈襲擊的錄相帶錯誤地放進了基地的監測器中——這次假想的核導彈襲擊讓許多美國軍事官員、包括卡特總統都驚出了一身冷汗。
作為美國總統,你可以丟掉選票,可以丟失民意支持率,但如果你丟失了事關美國國家安全的“核按鈕”,這樣的後果幾乎是不可想象的。沒想到的是,一向給外界沉穩老練印象的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居然犯過這樣的錯誤。
據美國廣播公司報道,美軍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休·謝爾頓近日出新書曝光稱,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在執政時期,曾經不慎將“核按鈕”丟失長達數月之久。謝爾頓在新出版的回憶錄中稱,柯林頓將“核按鈕”搞丟是“一件大事,一件非常不得了的事情。”“核按鈕”的一度丟失讓熟知此事的人都感到驚慌失措。此外,謝爾頓聲稱,柯林頓弄丟“核按鈕”的這一經歷之前從未被外界披露過。然而此前美國退役空軍中校羅伯特·帕特森也曾在自己的書中描述過相似的故事。帕特森稱,1998年,柯林頓曾想不起“核按鈕”被放在了哪裡,警衛們在白宮中尋覓良久均未發現所在,直到數月後,柯林頓才想到自己將“核按鈕”放錯了地方。不過,根據帕特森書中描述,柯林頓搞丟“核按鈕”發生在1998年,而謝爾頓在新書中則稱事件發生在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