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遠城
位於浙江寧波市的歷史建築
威遠城
嘉靖四十年(1561),倭寇大舉進犯浙東,盧鏜與參將牛天賜破敵於寧波、溫州。後來連續水陸十餘戰,殲敵1400多人,浙東倭亂遂平。盧鏜再次登上威遠城,作《登招寶山》詩:“招寶蒼茫控咽喉,巍峨雄堞護重樓;洪濤閃爍金光動,大海澄清瘴霧收。百萬貔貅屯遠壘,三千戈艦列安流;從今夷寇寒心膽,永固皇圖億萬秋。”
歷代官員都重視對威遠城中軍事布局和修築。天啟四年(1624),大風雨城池半圮,知縣顧宗孟重新修建。康熙四年(1665)總鎮常進功在舊城更廊五十丈,在高二丈二尺上復加三尺,又在城之東、西、北三面,各築炮台一座,每台高、廣各四十尺,每台置鐵發貢兩千斤2門。並配有各種戰守器械,使“厚集其勢,不至孤而無輔”。道光十三年(1833)知縣郭淳章重修威遠城,他揮毫潑墨,在城池上留下蒼勁有力的“威遠城”三字。道光二十年(1840)督辦浙東善後事務巡道鹿澤長、陳之驥,募集資金,對威遠城大修,並於城東門內建造營房11間,配以紅衣炮5門、劈山炮6門、行營炮3門、得勝炮9門(以上皆小炮)。難怪浙江提督歐陽利見在《招寶山月城碑》中載:“前明築沿海七十二城以備邊也,最要者莫若招寶山之威遠衛城”,確非虛語。
威遠城內現有明、清9方碑刻一字排開,雖經幾百年風雨侵蝕,但碑文依然清晰可見,筆力雄健渾厚,書體氣勢磅礴。每方碑刻見證了鎮海人民不畏強暴,在400多年間,歷經抗倭、抗英、抗法等戰爭,湧現出無數民族英雄和愛國志士,譜寫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他們氣貫長虹的英氣被駐留在威遠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