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西華寺的結果 展開

西華寺

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華寺位於佛山市南海區里水鎮草場居委會西華村小組,是宋元兩朝代舊羊城八景之一“石門返照”的重要組成部分。

西華寺始建於南漢大寶元年(958年)。南漢時,佛教重新興盛,進入北宋以後,已發展成著名的寺院,是石門山地區的重要地標,為“石門返照”成為羊城八景提供了人文基礎。

價值意義


西華寺遺址是目前佛山境內經正式考古發掘、始建年代最早的寺廟建築遺址。南
寺內景觀
寺內景觀
漢寺廟遺存在廣東較為少見,西華寺遺址即提供了珍貴的資料,對研究嶺南五代以來佛教寺廟的建築形制與演變及佛教歷史的發展具有相當的價值。該遺址入選廣東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百大新發現。目前,該遺址已成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科研成果


2006年,因為建高鐵,消失多年的西華寺終於浮出水面。2006年9月,在遺址出土一塊“石門山重建西華寺碑”石碑。該石碑高3.1米,寬1.35米,厚33厘米,重7000斤,早在明成化十年(1474年)就立此碑,有“先有西華(寺),后又南華(寺)”的記錄。
2006年12月初,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該遺址進行考古挖掘。2007年10月至
西華寺
西華寺
2008年1月、2010年12月至2011年3月,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兩次對該遺址進行考古挖掘,發現了柱礎、台階、基座、散水等建築遺跡,出土了板瓦、獸面紋瓦當、脊瓦飾、鴟瓦等大量的建築構件;晚唐至清代的各式瓷片;刻有“德陵宮史”等銘文的南漢殘碑等。結合此前發現的明成化十年《石門山重建西華寺碑》及清代《重修西華古寺碑》殘碑,專家推斷西華寺在五代時期不僅是一座官寺,更是宋明時期廣州最有影響力的廟宇之一,屬舊羊城八景“石門返照”的重要組成部分,歷經一千餘年,先後經歷了五次修葺,是廣州歷史上著名的佛教寺院。除了西華寺的沉澱深厚外,“在幾次的考古中,還意外地發現了宋代古井——貪泉的確實位置,也證實了貪泉在西華寺旁的說法。”郭順利告訴記者。
2008年,西華寺正式拆除,新址在原址平移30米處。在遷建工程各個環節中,以“不改變文物原狀”和“可持續性”的原則指導整個修繕工程,不論是拆卸復建部分,還是殘缺補全部分,都要按現存明清時期的法式特徵、風格手法、構造特點和材料質地等進行修繕,從而達到“修舊如舊”的效果,在寺的附近專門建有素齋堂。

旅遊信息


交通

地址:佛山市南海區里水鎮草場村草場大道直入。

路線

1、在南海廣場乘坐213路車(35站)在草場站下,步行至西華寺。
2、在南海廣場乘坐208路車,在里水車站下,轉里01車在河朗沙中庄站下車,步行至西華寺。
3.在廣州金沙洲路乘坐廣974公交車,到西華寺總站步行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