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釋義

跳,漢語常用字,讀音tiào,最早見於先秦時代。基本含義為兩腳離地全身向上或向前的動作:跳躍;引申含義為越過:跳班。

跳的常用組詞為跳棋。包含跳的常用成語為跳樑小丑。

正文


重慶方言
①囂張,例句“那個棒棒軍好跳喲”這裡的跳就是囂張的意思。
圍棋術語
跳[詞語釋義]
跳[詞語釋義]
定義在原有棋子的同一條直線上,間隔一路下子的著法。
一個物體向下俯衝。
跳是說水平距離有變化。
跳。--往上跳。
跳是往下的瞬間。
網路術語
指的是網路中路徑的度量單位。
形式為的序列,其中n>0,每個hi表示一台主機,每個li是一條hi-1到hi之間的鏈路。那麼,每個二元組稱為一“跳”。
漢字
跳起來的照片
跳起來的照片
讀音與釋義
tiào
(1) ㄊㄧㄠˋ
(2) (jump)兩腳離地,全身向上(向前)運動。
(3)越過:~班。~棋。~槽。
(4)一起一伏地動:心~。眼~。心驚肉~。
(5)鄭碼:JIVR,U:8DF3,GBK:CCF8
(6)五筆碼: KHIQ (98版五筆為)KHQI
(7)筆畫數:13,部首:足,筆順編號:
táo
(1) ㄊㄠˊ
(2)古同“逃”。
(3)鄭碼:JIVR,U:8DF3,GBK:CCF8
(4)字體結構:左右
(5)筆畫數:13,部首:足,筆順編號:
tiào
方言集匯
◎ 客家話:[海陸豐腔] tiau5 tiau2 [東莞腔] tiau5 [沙頭角腔] tiau2 tau2 tiau5 [寶安腔] tiau5 tiau2 [台灣四縣腔] tiau5 tiau2 [客英字典] tiau5 tiau2 [梅縣腔] tiau2 tiau3 tiau5 [陸豐腔] tiau5 [客語拼音字彙] tiau2 tiau4
◎ 粵語:tiu3
詞性簡介
跳
〈動〉
(1) (形聲。從足,從兆,兆亦聲。“兆”意為“遠”。“足”與“兆”聯合起來表示“躍向遠處”。本義:向遠處躍進。說明:“跳”的本義,相當於現代田徑比賽中“跳遠”動作)
(2)同本義
跳,…一曰躍也。——《說文》
特跳此者。——《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跳往助之。——《列子·湯問》
狂生跳擲叫號
(3)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4)又如:跳蹋(由生氣或著急而頓足);跳索(雜技中的一種繩技);跳鱗(跳出水面的魚);跳躑(上下跳躍)
(5)越過障礙。
(6)如:跳牆;跳過籬笆;跳讀(跳越章節讀書);跳牆驀圈(指偷盜的行為);跳門限(另換門庭);跳河(越過河;投河)
(7)內動;一起一伏地跳。
(8)如:心跳;眼皮跳;跳躍(跳動);跳踉(跳躍;跳動);跳巒(喻指起伏的山巒);跳蕭(撲騰,跳動)
(9)上冒;冒出。
(10)如:跳顯(顯露;顯示);跳浪(衝動,激動);跳蹙(形容水勢洶湧奔騰);跳波(翻騰的波浪);跳沫(飛沫);跳花(濺起來的水花);跳石(矗出水面的石頭)
(11)通“逃”。逃走
漢王跳。——《史記·高祖紀》
(12)又如:跳驅(疾速賓士);跳追(疾速追逐);跳攻(快速奔襲)
註釋
也用跳來形容人很活躍。

基本釋義


跳 tiào ㄊㄧㄠˋ
1. 兩腳離地全身向上或向前的動作:~躍。~水。~盪。~躂。~高。~遠。~舞。彈(tán )~。暴~如雷。~梁小丑(指上躥下跳,興風作浪的微不足道的壞人)。
2. 越過:~班。~棋。~槽。
3. 一起一伏地動:心~。眼~。心驚肉~。
● 跳 táo ㄊㄠˊ
◎ 古同「逃」。

詳細釋義


跳 tiào
〈動〉
1.(形聲。從足,兆聲。本義:躍)
2.同本義 [jump;leap;spring]
跳,…一曰躍也。——《說文》
特跳此者。——《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跳往助之。——《列子•湯問》
狂生跳擲叫號
3.——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4.又如:跳蹋(由生氣或著急而頓足);跳索(雜技中的一種繩技);跳鱗(跳出水面的魚);跳躑(上下跳躍)
5.越過障礙 [skip over]。
6.如:跳牆;跳過籬笆;跳讀(跳越章節讀書);跳牆驀圈(指偷盜的行為);跳門限(另換門庭);跳河(越過河;投河)
7.內動;一起一伏地跳 [move up and down;beat;twitch]。
8.如:心跳;眼皮跳;跳躍(跳動);跳踉(跳躍;跳動);跳巒(喻指起伏的山巒);跳蕭(撲騰,跳動)
9.上冒;冒出 [emerge;send up]。
10.如:跳顯(顯露;顯示);跳浪(衝動,激動);跳蹙(形容水勢洶湧奔騰);跳波(翻騰的波浪);跳沫(飛沫);跳花(濺起來的水花);跳石(矗出水面的石頭)
11.通「逃」。逃走 [flee]
漢王跳。——《史記•高祖紀》
12.又如:跳驅(疾速賓士);跳追(疾速追逐);跳攻(快速奔襲)

相關片語


跳班、跳板、跳變、跳槽、跳動、跳房子、跳高、跳行、跳火坑、跳級、跳井、跳坑、跳欄、跳踉、跳樑小丑、跳馬、跳皮筋、跳傘、跳傘塔、跳傘員、跳神、跳升、跳繩、跳水、跳水池、跳台、跳騰、跳舞、跳箱、跳遠、跳躍、跳越、跳蚤、跳閘、跳子

字形源流


跳
統一規範簡化為“跳”。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二】【足部】跳
蹶也。從足兆聲。一曰躍也。徒遼切
說文解字注
(跳)蹷也。方言。自關而西秦晉之閑曰跳。從足。兆聲。徒遼切。二部。一曰躍也。躍、迅也。

康熙字典

《廣韻》徒聊切《集韻》《韻會》《正韻》田聊切,音迢。《說文》蹶也。一曰躍也。《博雅》上也。《釋名》條也,如草木枝條務上行也。《莊子·逍遙遊》東西跳梁。《史記·司馬相如傳》馳波跳沫。《王褒·洞簫賦》跳然復出。《類篇》或作。
又《集韻》徒刀切,音陶。與逃通。《前漢·高帝紀》漢王跳。《注》如淳曰:音逃。謂走也。
又徒了切,音窕。《類篇》挑戰。
又徒吊切,音調。行貌。

方言集匯

● 客家話:[海陸豐腔] tiau5 tiau2 [東莞腔] tiau5 [沙頭角腔] tiau2 tau2 tiau5 [寶安腔] tiau5 tiau2 [台灣四縣腔] tiau5 tiau2 [客英字典] tiau5 tiau2 [梅縣腔] tiau2 tiau3 tiau5 [陸豐腔] tiau5 [客語拼音字彙] tiau2 tiau4
● 粵語:tiu3
重慶方言:①囂張,例句“那個棒棒軍好跳喲”,這裡的跳是囂張的意思。

音韻集匯


上古音系

字頭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l̥ʰeːws
l'eːw

廣韻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徒聊平聲四等開口下平三蕭dʱieudieudeudeudeudeudɛwtiao2deudeu躍也

蒙古字韻

字頭八思巴字八思巴字(修正)八思巴字(其他形式)音譯音譯(修正)音譯(其他形式)擬音聲調註解
ꡈꡠꡓtewdɛw平聲

中原音韻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蕭豪開二蕭豪陽平開口呼tʰau
蕭豪開二蕭豪去聲開口呼tʰau

洪武正韻牋

字頭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田聊十二蕭平聲
他吊十二嘯去聲

分韻撮要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十一朝沼照陰去跳躍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跳驅、驚跳、跳音、跳腳、跣跳、疾跳、跳膿、跳遠、躥跳、跳刀

相關成語

狗急跳牆、活蹦亂跳、蹦蹦跳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