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白藤江之戰的結果 展開

白藤江之戰

938年南漢與交趾的戰爭

白藤江之戰(越:Trận Bạch Đằng)指的是938年中國南漢政權與靜海地區(今越南北部)軍閥吳權之間的戰爭,因發生在白藤江而得名。

起因


南漢
南漢
930年,南漢君主劉龑派李守鄘、梁克貞討伐交趾,擒靜海節度使曲承美而歸。但不久曲氏的部將楊廷藝就驅逐了南漢軍隊,自稱靜海節度使。
937年,楊廷藝為牙將矯公羨所殺。938年,楊廷藝的女婿吳權在愛州(今清化)起兵,反對矯公羨。矯公羨見吳權勢力強大,於是向南漢求救。劉龑早已有吞併交趾的野心,趁機任命兒子劉弘操為靜海節度使,封交王,以支援矯公羨的名義,率水軍出兵交趾。劉岩自己則屯兵海門(今廣西省博白縣),為劉弘操的后應。南漢崇文使蕭益認為此節氣多雨且又道路難行,勸諫劉龑暫時放慢進兵的速度,多用鄉導帶路。但劉龑不聽,仍命令劉弘操率水軍進兵,從海口(下龍灣)進入白藤江。

經過


此時,吳權已經攻破大羅城(Cổ Loa),殺死矯公羨。在得知南漢軍隊到達白藤江之後,命令手下的軍士砍伐樹木,製造木樁,並在木樁頂端包上鋒利的鐵皮。吳權將這些木樁插在白藤江入海處的險要的江心裡,同時在河岸一帶設下伏兵。
白藤江江水因漲潮而上升,淹沒了這些木樁。吳權當即命令部下率水軍向南漢軍挑戰。南漢水軍向前攻擊,吳軍佯敗而退。劉弘操果然命令南漢軍追擊,到達了吳軍的埋伏地點。敗退的吳軍返回死戰。不久以後,江水退潮,江水下面的木樁全部暴露了出來。許多南漢的大船被刺穿了底部,相繼紛紛沉沒,不少士兵也溺水身亡。吳權的伏兵四起,趁機駕小船襲擊南漢軍,與之展開白刃戰

結果


南漢軍大敗,損失過半,主將劉弘操陣亡。
在得知劉弘操陣亡后,南漢君主劉龑慟哭,率殘部回國。

戰後


吳權擊敗南漢軍后,在939年稱王,建立吳朝,都城古螺(Cổ Loa)。從此以後,南漢不再南下攻打交趾。而越南(交趾)開始走向自主獨立發展道路,至968年丁朝建立,越南(交趾)正式從中國獨立。

史載


《新五代史 · 南漢世家》
三年,遣將李守鄘、梁克貞攻交趾,擒曲承美等。承美至南海,䶮登義鳳樓受俘,謂承美曰:“公常以我為偽廷,今反面縛,何也?”承美頓首伏罪,乃赦之。承美,顥子也。克貞又攻佔城,掠其寶貨而歸。
四年,愛州楊廷藝叛,攻交州刺史李進,進遁歸。䶮遣承旨程寶攻廷藝,寶戰死。
……
十年,交州牙將皎公羨殺楊廷藝自立,廷藝故將吳權攻交州,公羨來乞師。䶮封洪操交王,出兵白藤以攻之。䶮以兵駐海門,權已殺公羨,逆戰海口,植鐵橛海中,權兵乘潮而進,洪操逐之,潮退舟還,轢橛者皆覆,洪操戰死,䶮收餘眾而還。
《資治通鑒 · 後唐紀六》
漢將梁克貞入占城,取其寶貨以歸。
……
愛州將楊廷藝養假子三千人,圖復交州;漢交州守將李進知之,受其賂,不以聞。是歲,廷藝舉兵圍交州,漢主遣承旨程寶將兵救之,未至,城陷。進逃歸,漢主殺之。寶圍交州,廷藝出戰,寶敗死。
《資治通鑒 · 後晉紀二》
交州將皎公羨殺安南節度使楊廷藝而代之。
……
楊延藝故將吳權自愛州舉兵攻皎公羨於交州,公羨遣使以賂求救於漢。漢主欲乘其亂而取之,以其子萬王弘操為靜海節度使,徙封交王,將兵救公羨,漢主自將屯於海門,為之聲援。漢主問策於崇文使蕭益,益曰:“今霖雨積旬,海道險遠,吳權桀黠,未可輕也。大軍當持重,多用鄉導,然後可進。”不聽。命弘操帥戰艦自白藤江趣交州。權已殺公羨,據交州,引兵逆戰,先於海口多植大?弋,銳其首,冒之以鐵,遣輕舟乘潮挑戰而偽遁,弘操逐之,須臾潮落,漢艦皆礙鐵杙不得返,漢兵大敗,士卒覆溺者太半;弘操死,漢主慟哭,收餘眾而還。先是,著作佐郎侯融勸漢主弭兵息民,至是以兵不振,追咎融,剖棺暴其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