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丹半島
菲律賓呂宋島西南部的島
巴丹半島在菲律賓呂宋島西南部,介於馬尼拉灣和蘇比克灣之間。長48公里,寬24公里。面積1,373平方公里。人口32.3萬(1980)。多邦板牙人。陡峭的山峰縱貫南北,北為納蒂布山,高1,287米;南為巴丹山,高1,432米,大部分為叢林。平均氣溫25-28℃,年降雨量1,500-3,000毫米。東部沿海平原為農業區,產稻、玉米、甘蔗、木材和魚類。南部有造船廠,北部闢為國家公園,有溫泉。
菲律賓呂宋島中部的半島,長50公里(30哩),寬25公里(15哩),面積1,370平方公里(530平方哩),將馬尼拉灣與南海隔開。科雷希多島(Corregidor Island)在其南端的海灣入口處。大部為叢林地帶,從北到南是陡峭的叢山峻岭,最高峰為北面的海拔1,287公尺(4,224呎)的納蒂布山(Mt. Natib)和南面的海拔1,433公尺(4,701呎)的巴丹山。半島上重要城市是巴朗牙(Balanga),北部的蘇比克灣(Subic Bay)是美國海軍和菲律賓海軍基地。馬里韋萊斯(Mariveles)港內有造船廠,因太接近首都馬尼拉,故巴丹半島的五個港口皆不對外開放。東海岸平原為主要農業區。莫龍(Morong)和巴加克(Bagac)位於西海岸。在北面的埃爾莫薩(Hermosa)有佔地1,334公頃(3,296畝)的羅斯福國家公園,內有溫泉和禁獵區。俯瞰馬尼拉灣的巴丹國家公園,佔地31,402公頃(77,593畝)。人口426,000人(1990)。
二次世界大戰中著名的戰爭罪行與虐待俘虜事件,在日本聯合艦隊偷襲珍珠港后,日本陸軍也開始進軍菲律賓,並與美國及菲律賓的聯合守軍交戰,其中位在菲律賓巴丹半島上的美菲守軍與日軍激戰達4個月,最後因缺乏支援與接濟,於1942年4月9日向日軍投降,而因此開始了“巴丹死亡行軍”。
![巴丹死亡行軍](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2/e/m2e2a4e06beb5cf787534b6e866f73ea4.jpg)
巴丹死亡行軍
附帶一提的是,並非抵達戰俘營后就擺脫了死亡威脅,由於日軍也在營地內虐待戰俘,包括拷打折磨、逼迫苦力勞務、刻意讓其挨餓等,如此在抵達營地的兩個月內又死去了約26,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