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中耳炎

小兒中耳炎

小兒中耳炎是一種常見的耳鼻咽喉科疾病。小兒中耳炎主要發生於兒童。由於小兒的咽鼓管比較短、寬且直,呈水平位,病原體及分泌物很容易經過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起急性炎症,多由呼吸道及鼻咽部疾病、嬰兒餵奶姿勢不當、外耳炎症蔓延、不潔環境、疲勞、睡眠不足或體力消耗過大等因素導致。小兒中耳炎主要表現為耳區脹痛、耳內悶脹感或堵塞感、聽力下降、耳鳴、患兒聽話遲鈍、注意力不集中、伴有發熱、頭痛、乏力、食慾減退等。小兒中耳炎治療的方法有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嚴重的小兒中耳炎可引起顱內、顱外併發症,如化膿性腦膜炎、腦腫瘤、迷路炎、面神經麻痹,甚至危及生命。小兒中耳炎及時、規範治療,多數患者預后較好;若不治療或延誤治療,耳內液體沒有被吸收,則導致鼓室硬化、粘連性中耳炎、膽固醇性肉芽腫等繼發疾病,造成永久性聽力下降。

就診科室


● 耳鼻咽喉科或五官科

病因


● 小兒中耳炎是由病原體及分泌物經過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起急性炎症,常見病因如下:
● 呼吸道及鼻咽部疾病,如感冒、鼻炎、咽炎等;某些傳染病如麻疹、猩紅熱、流感等。
● 嬰兒餵養姿勢不當,如嬰兒平躺著喝水、喝奶。
● 外耳炎症蔓延,給小兒掏挖耳朵,不小心損傷了外耳道黏膜或鼓膜導致了感染。
● 不潔環境,如吸煙、通風不好、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孩子接觸感冒病菌或病毒的機會大大增加。
● 疲勞、睡眠不足或體力消耗過大。

癥狀


● 小兒中耳炎通常在感冒、扁桃體炎、急性傳染病時,或不知不覺中發生,表現為患兒聽話遲鈍或注意力不集中,伴發熱、頭痛、乏力、食慾減退等全身癥狀。
● 耳區脹痛、耳內悶脹感或堵塞感。
● 聽力下降、有時頭位變動可覺聽力改善。
● 耳鳴。
● 發熱。
● 頭痛。
● 乏力。
● 食慾減退。

檢查


● 診斷小兒中耳炎主要依靠血常規、乳突部影像學檢查、聽力學檢查。

血常規

● 血常規檢查可以提示是否發生感染。

乳突部影像學檢查

● 觀察乳突發育及病變損傷情況,有利於診斷。

聽力學檢查

● 電測聽、聲導抗檢查有助於診斷及病情跟蹤。

診斷


● 醫生診斷小兒中耳炎,主要依據病史、癥狀及血常規、乳突部影像學檢查、聽力學檢查進行診斷。
● 患兒在發病前有因餵養不當導致水或奶向鼻咽方向流入,掏挖耳朵、患有感冒、鼻炎、咽炎,疲勞等經歷。
● 出現耳區脹痛、耳內悶脹感或堵塞感、聽力下降及耳鳴等癥狀。
● 血常規提示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升高。
● 乳突部影像學檢查提示突氣房呈密度增高影,均勻如雲霧狀,或可有骨質破壞,鼓室、乳突均不含氣。

鑒別診斷


●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出現耳區脹痛、耳內悶脹感或堵塞感、聽力下降及耳鳴等癥狀,容易與小兒中耳炎混淆,這些疾病有外耳道癤、急性化膿性外耳道炎等。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主要通過血常規、乳突部影像學檢查等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小兒中耳炎主要採取藥物治療、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

● 應用足量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藥物控制感染,改善鼻腔通氣引流,促進咽鼓管正常開放。

手術治療

● 手術治療通常通常分為兩種。
● 鼓膜切開置管術
● ● 全身局部癥狀較重,鼓膜明顯膨出,或穿孔太小、引流不暢,或疑有併發症時,可行鼓膜切開置管術。
● 鼓膜修補術
● ● 鼓膜穿孔長期不癒合者,可行鼓膜修補術。

危害


● 小兒中耳炎會引起聽力減退、聽力下降,小兒對聲音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

預后


● 小兒中耳炎及時、規範治療,多數患者預后較好。

預防


注意耳部衛生

● 不要在骯髒的水域游泳,若不慎將水流進耳朵里,應及時吹乾耳朵,將外耳向上及向外拉,使耳道伸直。

及時適當地處理鼻腔、鼻咽部疾病

● 得麻疹等急性傳染病時,要多注意口腔、鼻腔的清潔衛生,以防止中耳炎。

防治呼吸道感染

● 注意保暖,避免受涼感冒。

避免嬰幼兒嗆咳

● 給孩子餵奶時避免過急或奶嘴上的孔較大,以免寶寶來不及吞咽而引起嗆咳,使乳汁通過咽鼓管上行引起中耳感染。

飲食調節

● 飲食要清淡、容易消化、營養豐富,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避免耳外傷

● 如給孩子挖耳朵時,動作要輕柔,避免損傷耳內的皮膚黏膜而引起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