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受難記

2014年由梅爾·吉布森執導的美國電影

《耶穌受難記》是由梅爾·吉布森執導,詹姆斯·卡維澤莫妮卡·貝魯奇主演的一部劇情電影。影片於2004年2月25日在美國上映,影片於2004年3月19日在中國大陸首映。

影片描述的是耶穌殉難前最後12小時內發生的故事。最後的晚餐結束后,耶穌開始祈禱,他不斷地忍受著撒旦的誘惑。背叛了耶穌的猶大將耶穌推向了十字架,被拘捕的耶穌囚禁在耶路撒冷城內。

劇情簡介


劇照
劇照
這部影片真實的記錄了耶穌基督一生中最後的12個 小時,那是他在耶路撒冷受難的一天,也是他化身人類所遭受到的最殘酷最痛苦的折磨,直到他生命的消逝。
故事從一個夜晚開始,耶穌(詹姆斯·卡維澤飾)被猶大出賣給了猶太貴族,在暗藍色的夜幕下耶穌被驚醒,震驚、失望,接著坦然、寬容,默默束手被擒。當士兵用鐵鏈綁住耶穌的手腳,把他押往宣判場的時候,成群的猶太人涌了出來,他們向耶穌扔著石塊吐著唾沫。瘋狂的猶太人們,在彼拉多宣布耶穌絞刑后群起歡呼。
耶穌扛著沉重的厚木十字架,蹣跚地走過耶路撒冷的街巷,他不時摔倒在地上,猶太人門們更加瘋狂地向他湧來,發泄他們肆無忌憚的無知與怨恨。在人群的末尾,抹大拉的妓女瑪麗亞(莫妮卡·貝魯奇飾)痛苦地看看著背負十字架的耶穌正在被猶太人辱罵,遍體傷痕血跡斑斑慢慢地走向各各他,她的眼裡充滿了絕望。
聖水從手縫裡流下來,沙石在風裡幻化成塵埃,鐵鎚高高地舉起,一錘錘砸擊在十字架上。套上荊棘編成的茨冠的耶穌無聲承受著死亡前最後的痛苦。長鐵釘刺進了左手手腕,長鐵釘刺進了右手手腕,長鐵釘打進了左腳腳腕,長鐵釘打進了右腳腳腕。鮮血從釘孔里流出來,流過血跡模糊的皮膚,滴落進泥土,每一滴都聲震天宇。
天上烏雲翻滾,吞噬著每一塊白色的縫隙,聖母瑪麗婭(瑪雅·摩根斯坦特 飾)眼角滑下一行濁淚,流出一臉的沉痛。山坡上一片靜默,那用已經消失的語言唱出的歌聲,繚繞著這裡的每一粒空氣。

演員表


角色名演員名配音備註
耶穌詹姆斯·卡維澤
瑪麗亞莫妮卡·貝魯奇
聖母瑪麗婭瑪雅·摩根斯坦特
Dismas塞吉奧·魯比尼
 Annas托尼·貝爾多瑞利 
 Judas盧卡·萊奧內羅
Claudia Procles克勞迪婭·吉里妮
2nd Temple Officer (as Abel Jafry)阿貝爾·賈弗里
JohnHristo Jivkov
PeterFrancesco De Vito
CaiphasMattia Sbragia
Pontius Pilate (as Hristo Naumov Shopov)Hristo Shopov
AbenaderFabio Sartor 
Joseph of ArimatheaGiacinto Ferro
Woman in AudienceSheila Mokhtari 
Old Temple GuardLucio Allocca 
Whipping GuardPaco Reconti 
Temple GuardAdel Bakri 
Second ManLuciano Dragone 
ThomasAdel Ben Ayed 
AccuserFranco Costanzo
ElderMaurizio Di Carmine
EyepatchTom Shaker 
Grizzled BeardAndrea Coppola
Roman Soldier (as Romuald Klos)Romuald Andrzej Klos 
Roman SoldierGiuseppe Lo Console;Dario D'Ambrosi
Man in AudienceLuciano Federico 
BoyOmar Capalbo 
JamesChokri Ben Zagden
MalchusRoberto Bestazzoni
HerodLuca De Dominicis 
Barabbas (as Pedro Sarubbi)Pietro Sarubbi 
Brutish RomanLello Giulivo
Scornful RomanEmilio De Marchi 
Scournful RomanRoberto Visconti
GesmasFrancesco Cabras 
Young Jesus (as Andrea Ivan Refuto)Andrea Refuto 
 CassiusGiovanni Capalbo
JanusMatt Patresi
Seraphia薩賓娜·伊姆帕西亞托
Young GirlDaniela Poti
imon of Cyrene (as Jarreth Merz)Jarreth J. Merz 
WomanNoemi Marotta;Rossella Longo
BabyDavide Marotta
SatanRosalinda Celentano
Pilate's ServantDanilo Di Ruzza 
Herod's CourtierVincenzo Monti 
Herod's BoyPaolo Dos Santos 
Herod's Court WomanArianna Vitolo
Evelina MeghangiEvelina Meghangi 
Herod's Servant (as Francis Dokyi Baffour)Francis Dokyi
 Nicodemus (as Olek Mincer)Aleksander Mincer 

職員表


總導演梅爾·吉布森
製作人梅爾·吉布森、布魯斯·戴維、斯蒂芬·麥克維蒂、Enzo Sisti、Mark Joseph
副導演Sergio Ercolessi、Rachel Griffiths、Emanuela Minoli、John Nelson、Mimosa Nistri Ranalletti、Barbara Pastrovich
藝術指導弗朗西斯科·弗里格利
美術設計Pierfranco Luscrì、Daniela Pareschi、Nazzareno Piana
編劇梅爾·吉布森、本尼迪克特·菲茨傑拉德
服裝設計Maurizio Millenotti
視覺特效Ted Rae
攝影凱萊布·德夏奈爾
配樂約翰·戴布尼
剪輯Steve Mirkovich、John Wright
布景師卡洛·格瓦西

角色介紹


  • 耶穌

    耶穌

    演員詹姆斯·卡維澤

    耶穌抗拒了魔鬼的誘惑,然後被羅馬士兵帶到了耶路撒冷城內猶太法利塞教眾的面前。他的言語被當成了僭越狂妄的瘋話,大祭司和教眾就這樣宣判了耶穌的死罪。接著,耶穌又被帶到執政官比拉多的面前,比拉多意識到自己的審判將無可避免的帶來政治上的衝突,於是他決定聽從希律王的旨意,將耶穌推向刑場。

  • 抹大拉的瑪利亞

    抹大拉的瑪利亞

    演員 莫妮卡·貝魯奇

    抹大拉的妓女瑪麗亞,痛苦地看看著背負十字架的耶穌正在被猶太人辱罵,遍體傷痕血跡斑斑慢慢地走向各各他,她的眼裡充滿了絕望。

  • 聖母瑪利亞

    聖母瑪利亞

    演員瑪雅·摩根斯坦特

    耶穌的肉身母親馬利亞,在耶穌行刑后,她與抹大拉的馬利亞、耶穌的門徒約翰在刑場上追悼耶穌。

音樂原聲


曲目專輯信息
The Olive GardenMary Goes to Jesus
耶穌受難記劇照
耶穌受難記劇照
Bearing the CrossPeaceful But Primitive/Procession
Jesus ArrestedCrucifixion
Peter Denies JesusRaising the Cross
The StoningIt Is Done
Song of ComplaintJesus Is Carried Down
Simon Is DismissedResurrection藝人: John Debney
Flagellation/Dark Choir/Disciples發行時間: 2004年02月24日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劇照
劇照
影片最初的片名為《激情》,但在2003年10月,米拉麥 克斯公司正在拍攝一部同名影片,梅爾·吉布森隨即將片名改為《耶穌受難記》。
好萊塢向來對宗教抱著嘲諷的態度,對有關宗教的電影更是嗤之以鼻,當梅爾·吉布森公布自己計劃拍攝一部耶穌受難的電影時,他立刻遭受到了各種勢力的非難與阻擾。
梅爾·吉布森要算是最保守的演員,也是最虔誠的導演。他信奉天主教,他演過40多部有影響力的電影,他過著保守的生活。對於執導電影而言,他奉獻出的是所有的誠意,他喜歡拍攝耶穌受難的實質,完完全全忠於歷史。
1988年大導演馬丁·斯科西斯推出了《基督的最後誘惑》,片中因為大膽觸及天主教教義而在上映后引起巨大爭議,最後影片的票房進帳僅為840萬美元。題材相似的《耶穌受難記》在發行時遇到了不小的難度,沒有大公司願意冒險接下這個燙手的山芋。最後,還是由新市場影業公司接手。
故事改編
影片按照《新約聖經》來還原。關於耶穌受難的傳記性作品,除了《聖經》外還有眾多虔誠的門徒為他撰寫的傳記,該片的故事則是根據這些眾多的傳記改編的,其中包括1774年至1824年基督教徒對安妮·凱瑟琳·艾默里克的日記集結而成的《耶穌救世主的受難》一書,還有由阿格瑞達的碼麗所著的《上帝的神聖之城》,以及各種記錄約翰、盧克、馬克以及馬太等人物的著作中關於耶穌的章節。
拍攝過程
海報
海報
影片的拍攝,讓梅爾·吉布森至少準備了十年的時間,在他的內心 深處,他迫切地想要用電影的形式把這個傳記宗教的故事講述出來,這是他一直以來的信仰。梅爾·吉布森這樣講述他拍攝這部影片的原因,從籌備、手稿到劇本,直到籌集資金、拍攝、後期製作、爭取發行,為了這部他執導的第三部電影,他無疑付出了無法計量的心血。
2002年11月4日,梅爾·吉布森帶著他的攝製組,在義大利幾個偏僻的小鎮開拍了。其中有個名為馬特拉(Matera)的城鎮,還保留著許多洞穴式建築,這跟耶穌當年生活的環境幾近相似。劇組在那裡整整工作了10個星期,他們對羅馬人、猶太人從衣著、器物、建築到飲食習慣,甚至走路和說話的方式都要求十分嚴格。拍攝時適逢冬日和煦的太陽,陽光斜斜地照射下這片古老的土地,非常適合電影的拍攝,也使劇可以勝利地完成各種唯美古典的畫面。
從名字上來看影片應該是《聖經》中一段情節的藝術化再現,但事實上梅爾·吉布森將其拍成了一部動作片。吉布森希望影片中的一切細節都儘可能真實地還原人們心目中的那段歷史,在電影里,耶穌要受猶太人的各種歧視與玷污、辱罵。為了獲得更加震撼的感覺,現場布置了許多恐怖的刑具,拍攝過程中幾乎全部演員都受了傷。飾演耶穌基督的美國演員詹姆斯·卡維澤,被五花八門的刑罰備受各種煎熬,即使有一些保護措施,為了真實感他還是必須承受一定的痛苦,對他來說這是次無比艱難的拍攝。因為耶穌受難發生在猶太人聚居的古羅馬,身兼監製、編劇、導演多職的梅爾·吉布森選擇整部影片完全用兩種已經消失的語言:拉丁語和亞拉姆語。更為大膽的是,梅爾·吉布森不準備為影片設置字幕,他說,僅有視覺上的刺激就足夠了。
《耶穌受難記》這塊燙手的芋頭讓許多製片公司望而卻步,梅爾·吉布森只能依靠他自己打下的基礎各方籌集了約3000萬美元的資金來拍攝。甚至在電影製作完成後,他一直找不到電影公司敢於發行,好在試映后優秀的各方評論給他打氣,許多看過影片的宗教界人士,也對他的工作表示讚賞,最後終於由紐馬克特公司接手了發行工作,而且爭取到了2000多家的電影院線。

播出信息


電影DVD封面
電影DVD封面

製作公司

製作公司Icon Productions [美國]
發行公司
Newmarket Films [美國]
20世紀福克斯影業公司
20世紀福克斯公司
20世紀福克斯阿根廷分公司
康斯坦丁影業公司
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
特技製作公司
Captive Audience Productions Inc. [澳大利亞]
Corridori G & A Cinematografica S.r.l. [義大利] (special effects)
Keith Vanderlaan's Captive Audience Productions (special effects)
其它公司
Integrity Media [美國]( soundtrack published by)
Integrity Records [美國]( soundtrack published by)
Sony Music (soundtrack published by)
Sound Choice Post [美國] ( sound post-production) 

發行上映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美國2004年2月25日
中國2004年3月19日
中國台灣2004年3月26日
中國香港2004年4月1日
澳大利亞2004年2月25日
加拿大2004年2月25日 

票房收益

《耶穌受難記》自上映(2004年2月25日)以來,周一(2004年3月1日)單日再收1010萬美元,令電影累積達1億3530美元,截止2004年3月8日北美地區累計票房總收入已達2億1200萬美元。
上映進入第二周(2004年3月1日-3月8日),《耶穌受難記》周末三天(2004年3月6日-3月8日)的票房仍有5140萬美元,僅比上周下降了39%。
上映進入第三周(2004年3月8日-3月15日)收入3160萬,截止2004年3月15日累計票房達到2億6400萬。截止2004年7月8日票房累積收入已高達4億多美元。

DVD發行

該片第一版DVD雙碟版於2007年8月發行,DVD的製作相對簡單,只有一個正片。導演剪輯版為雙碟製作,帶有雙tittle正片。花絮節目是一大看點,裡面的紀錄片從前往後詳細介紹了影片從構思到後期的製作過程,相當詳盡。花絮里還介紹了和耶穌有關的歷史遺跡、畫家們筆下的耶穌受難等等。

獲得榮譽


年份屆數獲獎獎項獲獎者類型
2004第13屆MTV電影獎MTV電影獎-最佳男演員詹姆斯·卡維澤提名
2005第77屆奧斯卡金像獎奧斯卡獎-最佳攝影凱萊布·丹斯切爾提名
2005第77屆奧斯卡金像獎奧斯卡獎-最佳化妝Keith VanderLaan、Christien Tinsley提名
2005第77屆奧斯卡金像獎奧斯卡獎-最佳原創配樂約翰·戴布尼提名 

作品評價


拍攝花絮
拍攝花絮
儘管影片飽受爭議,但影片拍攝得深刻而精巧,對有無宗教信仰的觀眾都頗具衝擊力。(《達拉斯新聞早報》評)
吉布森拍攝出這部電影是給自己看的。(《娛樂周刊》評)
一部專註於藝術的野心之作。(《丹佛郵報》評)
《耶穌受難記》給觀眾帶來的首先是視覺上充滿美感的電影。作為一個演員,我喜歡有爭議的事情,但是我不明白為何這部電影從一開始就受到爭議。它並不是一部反猶電影,無法否認的是,是羅馬人殺死了耶穌基督,而不是猶太人。(莫妮卡·貝魯奇評)
再沒有任何一部影片會比這部影片中的人物更具英雄色彩了。在任何時候,耶穌受難的故事都會是一部最冒險的電影:上帝化身人類,人類又殺了上帝。(克里斯托弗·諾克評)
《耶穌受難記》很符合歷史,基督並沒有因為被猶太人出賣而譴責他們,因為我們相信全人類的罪惡才是造成基督受難的根本原因,我們都有責任。《耶穌受難記》是一個關於愛的故事。(陸德·哈加德評)
基督變成了人,我們變成了兇手。《耶穌受難記》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英雄故事,也是最偉大的冒險故事,亦是最偉大的愛的故事。(梅爾·吉布森評)
1965年,羅馬教廷在第二次梵蒂岡會議上正式赦免了猶太人的“罪行”,從此以後,他們不再需要背負“害死耶穌”的沉重罪名,這讓所有猶太人都放下了壓在心口的一塊大石。可是,當梅爾·吉布森開始自編自導《耶穌受難記》時,陰影再次襲上了那些生活在美 國的猶太人的心頭,片中涉及的敏感宗教問題正是矛盾的來源所在。(網易評)
《耶穌受難記》沒有在好萊塢佔主導地位的明星領銜,對話也採用影片所處年代人物使用的語言:猶太人的亞拉姆語和羅馬人的拉丁語,雖然將配以英文字幕,但是對於好萊塢來講,這種做法簡直不可理喻。於是人們開始感到恐懼,恐懼的根源並不是畏懼吉布森口中的“事實”,而是源自吉布森曾經資助一座獨立於洛杉磯羅馬天主教大主教管區的傳統天主教堂,而所謂的“傳統天主教”指的是從教會分裂出來抵抗“第二次梵蒂岡會議”的運動,他們的宗旨就是“清除害死耶穌的猶太人”。(網易評)
迫於各種壓力,梅爾·吉布森不得不重新剪輯了影片,賦予片中的猶太人角色更多令人同情的因素,並且請來了科羅拉多泉城的福音派教徒、賓夕法尼亞的宗教首腦和華盛頓的社會名流而非最具發言權的普通市民來觀看未完成的毛片。因此,對於該片是梅爾·吉布森故 意煽動的瘋狂之舉還是出於一種讓罪人的後代重新面對事實的衝動,我們仍然無法得出正確的答案。因為,猶太人是否要為害死耶穌而負上千古罪名距離受中式文化熏陶的我們實在是太遠太遠了。(網易評)

作品爭議

2006年6月12日《美國僑報》報道,預定6月16日上市的最新一期《娛樂周刊》評出25部最震撼人心、最令人作嘔、最具爭議的影片,梅爾·吉布森導演的《耶穌受難記》位居榜首。
《耶穌受難記》電影再度激起天主教徒與猶太教徒之間的論戰,甚至它被指責是反猶太主義的。據說,為了不重蹈馬丁·斯科西斯的覆轍,梅爾·吉布森先讓宗教界的權威人士看了該片,確定其沒有違反教義且忠實於聖經之後,才公開上映。
《娛樂周刊》雜誌報道說,吉布森在影片中對耶穌被出賣和遭受磨難的血腥描述激起了好萊塢史無前例的文化戰爭,儘管遭到了宗教人士的一致反對,當然也正是由於他們的反對,2004年的這部影片在全美的票房總收入超過了3.7億美元。
在影片正式上映前的3個月,IMDB就亮出了對該片"錯誤百出,徒有怪誕"的評論,可見《耶穌受難記》受到的爭議有多大。這篇署名路強尼(Roadrunn)的影評首先指出耶穌受難時並不是說亞拉姆語和拉丁語,當時說的其實是希臘語,這也是《新約聖經》是用希臘語寫成的原因。其次是耶穌不是一路背著十字架走上執行絞刑的山坡的,在此時村民講的實際是義大利古老的一種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