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風濕散寒葯

祛風濕散寒葯

簡介


● 英文名稱:Wind-dampness-dispelling and Cold-dispersing Medicinal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中藥學

古籍摘選


● 烏頭主治溫經散寒,雖與附子大略相近,而溫中之力較為不如。且專為祛除外風外寒之嚮導者。(《本草正義》)

名詞解釋


● 祛除風寒濕邪,適用於治療風濕痹痛之屬於寒證者。

百科解讀


● 祛風濕散寒藥性味多為辛苦溫,以祛風除濕、散寒止痛為主要作用。適用於風寒濕痹證。痹證中遊走不定者稱為行痹;痛勢較甚,痛有定處,遇寒加劇者稱為痛痹;關節酸痛、重著者稱為著痹。若配伍清熱葯,還可用於風濕熱痹。

代表植物葯

● 主要藥物有獨活、羌活、川烏、草烏、威靈仙、海風藤等。
● 獨活藥性辛、苦,微溫,歸腎、膀胱經,具有祛風除濕,通痹止痛的作用。
● ● 獨活與羌活功效相似,均可祛風濕止痛,但羌活性較燥烈,善於發汗解表,多用於風寒濕痹在上者;獨活性較緩和,發汗力不及羌活,多用於風寒濕痹在下者。如全身皆痛,羌活、獨活二者可配伍共用,相得益彰。
● 川烏、草烏,藥性皆為辛、苦,熱,有大毒,歸心、肝、腎、脾經,有祛風除濕、溫經止痛的作用。
● ● 草烏較川烏毒性大,通絡作用勝於川烏;川烏則長於祛風寒濕痛,二者同用,祛風散寒、溫經止痛的作用更強。
● ● 因生川烏、草烏的毒性大,易中毒,臨床中宜小心慎用。
● 植物葯還有威靈仙、海風藤、雪上一枝蒿、木瓜、老鸛草、伸筋草等等。

代表動物葯

● 此外還有動物葯,如蘄蛇、烏梢蛇等。
● 蘄蛇藥性甘、咸,溫,有毒,歸肝經,具有祛風通絡止痙的功效。
● 烏梢蛇藥性甘,平,歸肝經,亦有祛風通絡止痙的功效。
● ● 蘄蛇祛風通絡之功優於烏梢蛇,烏梢蛇性緩無毒,煎劑常用。祛風濕散寒葯偏於溫燥,精血虧虛或陰虛內熱者慎用。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周禎祥,唐德才。中藥學.2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 [3] 高學敏,鍾贛生。中藥學:上冊。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