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河口遺址

岔河口遺址

岔河口遺址位於黃河、渾河交匯點北岸的高台上,今王桂窯岔河口村,距縣城25公里,1998年內蒙古考古工作者發掘。經考古專家認定,此遺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的環壕聚落遺址,是當時內蒙古中南部沿黃河兩岸一個重要的酋邦部落中心。

2019年10月,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遺址發掘


岔河口遺址
岔河口遺址
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清水河縣渾河與黃河交匯處的台地上,東、南、西三面瀕臨河流。
1997-1998年進行發掘。遺址主體處於台地頂端,見有半地穴式房址、坑穴和陶窯等遺跡,為一圜狀壕溝圍繞,面積近6萬平方米。壕之東北、東南和南面設出人口,南口兩側的壕底均挖成類似魚骨狀的凸體。
此遺址可分三個時段,第一期與半坡文化和后岡一期文化多所相似,第二期年代約當廟底溝文化,第三期屬海生不浪文化。圜壕建於第一期。

文物保護


2019年10月,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