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程夫人的結果 展開
- 蘇洵之妻,蘇軾、蘇轍兄弟的母親
- 《加勒比海盜3》程夫人原型
程夫人
蘇洵之妻,蘇軾、蘇轍兄弟的母親
程夫人(1010-1057年),眉州青神(今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人。出身名門,自幼熟讀詩書,深知禮儀,18歲同蘇洵結婚,勉勵夫君讀書,又是兩個兒子蘇軾、蘇轍的啟蒙教師。
三蘇父子成為一代文豪,程夫人功不可沒。司馬光為她寫《墓誌銘》說:“貧不以污其夫之名,富不以為其子之累;知力學,可以顯其門,而直道,可以榮於世,勉夫教子,不愧為古代一賢母。”
司馬光:武陽縣君程氏墓誌銘
治平三年夏,蘇府君終於京師,光往吊焉。二孤軾、轍哭且言曰:“今將奉先君之柩歸葬於蜀。蜀人之祔也,同壟而異壙。日者吾母夫人之葬也,未之銘,子為我銘其壙。”光固辭,不獲命,因曰:“夫人之德,非異人所能知也,願聞其略。”二孤奉其事狀拜以授光。光拜受,退而次之曰:
三蘇祠雕塑:八娘伴母,左為程夫人
軾、轍之幼也,夫人親教之。常戒曰:“汝讀書,勿效曹耦,止欲以書生自名而已。”每稱引古人名節以厲之。曰:“汝果能死直道,吾亦無戚焉。”已而,二子同年登進士第。又同登賢良方正科。自宋興以來,惟故資政殿大學士吳公育與軾制策入三等。轍所對語尤切直驚人,由夫人素勖之也。若夫人者可謂知愛其子矣。
始夫人視其家財既有餘,乃嘆曰:“是豈所謂福哉!不已,且愚吾子孫。”因求族姻之孤窮者,悉為嫁娶振業之。鄉人有急者,時亦周焉。比其沒,家無一年之儲。夫人以嘉祐二年四月癸丑終於鄉里,其年十二月庚子葬彭山縣安鎮鄉可龍里(今東坡區富牛鎮),享年四十八。軾登朝,追封武陽縣君。
凡生六子,長男景先及三女皆早夭。幼女有夫人之風,能屬文,年十九既嫁而卒。嗚呼,婦人柔順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齊其家,斯已賢矣;況如夫人,能開發輔導成就其夫、子,使皆以文學顯重於天下,非識慮高絕,能如是乎?古之人稱有國有家者,其興衰無不本於閨門,今於夫人益見古人之可信也。銘曰:
貧不以污其夫之名,富不以為其子之累,知力學可以顯其門,而直道可以榮於世。勉夫教子,底於光大。壽不充德,福宜施於後嗣。
程夫人,蘇洵之妻,蘇軾、蘇轍兄弟的母親。史學家司馬光所作《蘇主簿夫人墓誌銘》對她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夫人姓程氏,程氏富而蘇氏極貧。夫人入門,執婦職,孝恭勤儉。族人環視之,無絲毫鞅鞅驕倨可譏可狀。由是共賢之。……喜讀書,且皆識大義……。”
蘇洵年輕時候,喜歡遊歷,且屢試不中。程夫人從不像別人那樣冷眼對他,反而盡量去理解,關心,支持他。她覺得蘇洵本身天資過人,有獨立個性,並非“不學”。蘇洵看著程夫人為蘇家操持勞累,教育子女盡心儘力,卻能安貧守志,“甘此蔬糲”,深為感動。他對程夫人說:“吾自視,今猶可學,然家待我而生,學且廢生,奈何!”如果自己要靜下來,一心一意的學習,可家中的生計又靠誰呢?程夫人盼望丈夫“迷途知返”的這天終於到來了,“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只要你立志苦讀,家庭生計的事我來擔當,再苦再累也心甘情願。蘇洵從此杜門謝客,發奮讀書,最終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洵的成就與程夫人對他的勉勵和無私的奉獻是分不開的。“勉夫教子,底於光大”這是司馬光對他的最高評價。《三字經》上對蘇洵的記載:“蘇老泉,二十七,始發奮,讀書籍……”如果再加上“得妻勉”就更為公正和恰當了。
程徠夫人不僅勉勵丈夫上進,而且對蘇氏兄弟精心撫養教育,諄諄教誨,鼓勵他們“奮厲有當世志”,“立乎大志,不辱蘇門,也不悔於國家。”程夫人除操持家務外,還擔當著孩子們的啟蒙教育任務,親自教授他們的詩書,並經常給他們講古今成敗治亂的故事,培養他們的品德、情操和氣節。
有一天,程夫人給蘇軾兄弟講東漢史《范滂傳》,東漢末年的桓帝和靈帝時代,宦官把持朝政,貪污賄賂,結黨營私,草菅人命。當時有位官吏叫范滂,他是個敦厚質樸、遜讓節儉很有學問的人,而且為官清正,很有膽識和才幹。他因同情百姓疾苦,抨擊奸黨豪強而遭到誣諂,他憤慨地長嘆道:“古人循善,自求多福;我今循善,身陷大戮。若我死後,願將我埋首陽山側,上不負皇天,下不愧夷齊。”范滂在臨刑前,去向母親告別,他對母親說:“母親,弟弟仲博是個孝順的兒子,可以盡瞻養母親的責任,兒今天要離開你了,望您老人家不要過分悲傷。”范母擦乾眼淚對兒子說:“你今天得到的是與李膺,杜密一樣的好名聲,我還有什麼悲傷的呢?名譽與長壽,二者何必一定要兼顧呢?”程夫人講到這裡,不覺“慨然嘆息”,她敬重剛正不阿的范滂,更敬重平凡而有骨氣的范母。蘇軾聽到這裡,忍不住地撲到母親懷裡,激動地說:“母親,我長大了要做范滂那樣的人,你允許嗎?”程夫人感動不已,對蘇軾說:“如果你能做范滂那樣的人,我難道就不能做范滂母親那樣的人嗎?”在母親的教誨下,“剛正不阿”、“捨生取義”、“忠心耿耿”……一顆正義的火種深深地埋在蘇軾兄弟心中。
程夫人教子,並不滿足於書本知識的教育,而是抓住生活中一切對於子女教育有利的事情,並用自身言行,做出表率,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有兩件寓意深刻的事,可以說影響了蘇軾的一生。這兩件事,蘇軾都有記載。
蘇軾在《記先夫人不殘鳥雀》一文和《異鵲》詩中記敘到:小時候自家的書房、院落中,竹柏叢生,雜花滿院。美麗的桐花鳳鳥三三兩兩飛聚於桐樹上,與主人和睦相處,巢穴低得可隨手拿到。鄰里鄉親見狀,驚嘆不已。有一天,家中的一隻花貓捕著了一隻漂亮的桐花鳳,可憐的小鳥在貓的利爪下拚命掙扎著,發出凄厲的叫聲。雖然在蘇軾兄弟的救護下,小鳥也未能倖免。蘇軾手捧血淋淋的小鳥不知所措。小夥伴中有的吵著要烤來吃。這時,程夫人來了,當問明情況,便教育他們說,做人要有仁愛寬厚之心。這件事讓蘇軾終身難忘。
另一件事,家裡搬進紗縠行新居不久,便發現前人窯藏的一壇金銀,這意外之財對一般人來講是一個發財的好機會,可程夫人卻叫人重新埋好,並把土夯得嚴嚴實實。並用此事教育啟發蘇軾兄弟,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凡非份之財,一分一文也不能妄取,這是做人的準則。這在蘇軾《記先夫人不發宿藏》中曾提到。
正是程夫人教導有方,鑄就了蘇軾兄弟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