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突

扶突

扶突,經穴名。在喉結旁開3寸。出《靈樞·本輸》,別名水穴。屬手陽明大腸經。在頸外側部,結喉旁,當胸鎖乳突肌的前、后緣之間。布有耳大神經,頸皮神經,枕小神經及副神經,深層內側有頸升動、靜脈。主治咳嗽氣喘,咽喉腫痛,吞咽困難,暴喑,癭氣,瘰癧等。直刺0.5—0.8寸。

簡介


● Fútū LI18
● 來源:《靈樞·本輸》
● 別名:水穴
● 歸經:手陽明大腸經
● 功效:清咽化痰,理氣散結

穴名釋義


● 扶,指二人攙行,此處也指旁邊;突,突起、隆起,此處指喉結。
● 本穴位於胸鎖乳突肌之胸骨頭、鎖骨頭相合之高處,猶如二人攙扶,且又位於喉結突起旁,故名扶突。

取穴


精準取穴

● 在胸鎖乳突肌區,橫平喉結,胸鎖乳突肌前、后緣中間。

簡便取穴

● 側頭,食指平喉結向胸鎖乳突肌肌腹中點處按壓,有酸脹感,即為此穴。
簡便取穴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取穴方法,是長期臨床經驗總結的方法,操作簡便,便於記憶。一般情況下,簡便取穴的方法只適合日常按摩、拔罐、艾灸等養生防病時運用。如果使用穴位進行疾病的治療,則需要使用精準取穴。

局部解剖


● 皮膚,皮下組織,頸闊肌,胸鎖乳突肌。
● 淺層分佈有頸橫神經;深層分佈有耳大神經,枕小神經,頸橫神經,鎖骨上神經,面神經頸支,副神經,頸外動脈分支;再深層分佈有頸血管鞘。

主治


● 咽喉部疾病,例如咳喘,氣喘,咽喉腫痛,失音,甲狀腺腫,淋巴結炎,咽喉炎,急性扁桃體炎,聲音嘶啞。
● 其他疾病,例如呃逆、膈肌痙攣。

操作


治療操作

● 直刺0.5~1寸;可灸。

日常保健

● 指壓按摩:用指腹點按,使有酸脹感向喉部放射。
● 灸法:艾條懸灸5~10分鐘;艾炷灸3~5壯。

古籍摘要


● 《靈樞·本輸》:缺盆之中,任脈也,名曰天突。一次,任脈側之動脈足陽明也,名曰人迎;二次脈,手陽明也,名曰扶突。
● 《靈樞·寒熱病·第二十一》:暴喑氣哽,取扶突與舌本出血。
● 《針灸大成·卷六》:主咳嗽多唾,上氣,咽引喘息,喉中如水雞聲,暴喑氣哽。

常用配伍


● 配大椎、合谷,治暴瘖、咽喉腫痛。
● 配廉泉,治咽喉、頜下腫痛,吞咽困難。
● 配天突、天溪,治喘息痰鳴。

參考文獻


● [1] 孫國傑。針灸學.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2] 解秸萍,程凱。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取穴特色技法詳解。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
● [3] 郭長青。人體經絡穴位使用大圖冊。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6.
● [4] 劉乃剛。精準取穴不出錯. 南京: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