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傳播

電子傳播

電子傳播,即“e媒界”,英文“E-Media”的音譯,是指在電子商務的大環境中,突破傳統媒體介質,集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傳統媒體和現代媒體傳播形式為一體,又融合了最新的有關網際網路、通信、數字媒體、應用軟體等技術,而產生的一種全新的媒體、數字信息生產加工和傳播方式。

概述


電子傳播
電子傳播
電子傳播是需要運用專門的電子接收和發送設備來傳播信息的傳播媒介。它以電波的形式傳播聲音、文字、圖像,運用專門的電器設備來發送和接收信息。電子媒介主要有廣播、電視、電影、錄音、錄像、幻燈、多媒體電腦和網路。在這些媒介中,既有人際傳播使用的錄音、錄像,也有小群體傳播使用的影像和幻燈等。更有大眾傳播使用的廣播、電影、電視。網路是一種特殊的媒體,既適合於人際、又適合群體,更適合大眾。

發展史


電報機
電報機
電子傳播科技的發展是從電報開始的。在電報還沒有發明以前,最早利用「烽火」來傳遞消息,但是烽煙警示的傳送距離不遠。隨著現代傳播科技的進步。人類社會的傳播方式邁向了傳統的感覺器官所不能接收的電子傳播時代。“電子傳播”不僅僅是一個技術的概念,它更多地包含了文化的概念。基於某種軟體技術手段的支撐,使數字信息的採集、創建、編輯、管理、發布,都可以跨越紙介質媒體、廣播媒體、電視媒體和網路媒體,讓人們能夠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用任何設備,均可獲得所需要的任何信息。內容傳播的客戶主體,將從傳統的印刷出版、媒體行業,擴展到政府、教育、大型企業、圖書檔案館等一切有內容傳播需求的行業,傳向不同媒體輸出,實現信息遠距離傳輸、數據跨媒體共享、電子傳播(泛媒體傳播)的概念。而電子傳播科技的發展建立於技術的研究與探索;
1838年摩斯發明電報,以長簡訊號代表字母,用手按鍵發出信號,每分鐘可發十個字,接收機畫出長線和點,由收報員解碼寫出收到的訊息。
1876年美國青年貝爾發明了靠簧片振動傳聲的第一具電話,利用聲音振動簧片,簧片附近的電磁鐵隨,即把振動變成強弱變化的電流。電流經電線傳到受話器,再利用電磁鐵振動另一簧片,把電信號重新變成聲音,聲音可藉由電線傳到遠方。
無線電
無線電
1864年劍橋大學科學家馬克士威結合了電和磁的知識,在理論上證明了無線電波的存在。1894年義大利人馬可尼製作了第一架電波發射機。後來,由於發明了電波的「調諧」電路,增加了無線電信號傳送的距離,而且使兩台發射機可在同一地區發報而互不干擾。
1897年德國物理學家伯朗恩發明一種陰極射線管,他在管內裝上電極,加熱就會釋出電子,撞擊熒光幕的熒光塗料時會產生光點。由於陰極射線管的發明,也才有今日的電視機。
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是1957年10月由蘇聯發射成功的「史撥尼克1號」,四個月後,美國第一具載運人造衛星的火箭「探險者l號」也發射升空了。從此,人造衛星便廣泛地應用在通訊、軍事、氣象、太空探測及娛樂等各方面,開敢了人類傳播科技史的新紀元。

特點


跨時空性

擁有電子媒介的優勢,能夠突破時間、空間上的限制,把信息即時地傳到四面八方,其速度之快、覆蓋面之廣為其他大眾媒介所望塵莫及。

即時性

基於便攜性的電子媒介可以在突發性新聞事件發生時同步進行報道。

較強的親和力

接近於用戶點對點的人際交流,對受眾產生獨特的吸引力並使之在一定程度上產生參與感。這樣獲得的互動式的信息具有較強的親和力。

多功能性

電子傳播媒介,同時又能夠很好地對各種以聲音、視頻為載體的藝術進行傳播,並使這些藝術以聲音吸引人的鮮明個性得以充分發揮,從而也擴展了自身的功能。

傳播的內容


通訊衛星
通訊衛星
網路上的數字內容的來源一般有兩個,一是按照網路傳播內容要求的格式,創建新的數字內容;另一個則是將各種存在於紙張、膠片、錄像帶、錄音帶、計算機文件上的內容,轉換成能夠在網路上傳播的數字內容。而真正能夠代表和反映中華文化的大量內容,卻遊離於網際網路之外,在製作和發布兩過程之間,加入了內容管理作為緩衝區,使數字化製作之後的內容不面向特定媒體輸出,最終能夠使得諸多媒體的融合有了理論和技術上的可能性。在網際網路之外的內容有兩種存在形式,一種是已經數字化的內容,一種是非數字化的內容。要實現這些內容在網際網路上的傳播。一個完整的“內容傳播”系統至少包含三個主要部分:一是將非數字化的內容數字化,並將其轉換成適合在網際網路上傳播的數據格式的部分;第二個部分是對這些已經數字化了的內容進行有效的存儲;第三個部分是將這些數字內容在網路及其它媒體上發布。最終形成“基於內容的跨媒體出版系統”。

發展領域


由於計算機與通訊科技的進步,電子傳播科技正逐漸朝向「多媒體網路」發展,結合聲音、影像與大量信息的傳輸將達到人類精緻化信息的要求,用戶可透過有線電視或網際網路在不受時間限制隨時互動式觀賞,未來網路將作為一個新興的電子傳播媒體推向各個發展領域。

教育

遠距教學、遠距圖書服務。

政府機構

倡導政令與行政協調。

醫療

遠距醫療會診網路系統。

家庭與個人

影像電話的使用。

娛樂界

大型演唱會、音樂會現場實況或歌友會。

視頻會議

開會人員只要透過網路連接不同地點的會議室,便可以彼此從屏幕上看到對方的動態影像,也可以聽到對方的聲音,同時也能互相傳送圖表文件等。

存在的問題


在各種電子傳播手段沒有融合之前,電子傳播領域有著大量的重複性勞動。出於不同格式的統一規範問題:印刷有PS格式、網路有HTML格式、視頻有Betacam等格式、網上視頻有MPEGⅠ(或Real)等格式;同樣的內容,可以見諸於報紙,也能見諸於網際網路。而鑒於兩種媒體形式的不同,對同一個內容的採集、編輯、發布等過程往往要重複進行。網際網路只是平台之一,為與過去所有電子傳播手段的集合體平級的一種方式。融合的趨勢與網際網路、寬頻等其他技術手段相關聯的基礎上,才能把視頻、數據、交互等大流量和大帶寬要求的內容承載到網際網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