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毒

陽毒

尚可治,表裡俱實黑奴丸,熱盛解毒里實下,表實三黃石膏煎。熱毒外薄肌膚,故發赤色如錦雲之斑也。表裡俱實,謂有是證,無汗不大便者,宜黑奴丸兩解之。

簡介


● 英文名稱:Yang Toxin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分科—內科

古籍摘選


● 陽毒之為病,面赤斑斑如錦紋,咽喉痛,唾膿血。(《金匱要略》)

名詞解釋


● 感受疫毒,以面赤發斑等為常見症的病證。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陽毒是感受疫毒之邪所致的一種病患。其癥狀類似後世所稱之溫疫、溫毒發斑,以其面赤、發斑,表現為陽性癥狀,故稱“陽毒”。

臨床表現

● 該病見面生紅色斑如錦紋樣,咽喉疼痛充血,唾膿血。

現代醫學範疇

● 本病相當於現代醫學的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慢性敗血症,猩紅熱,斑疹傷寒、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屬陽證者。

病因病機

● 瘟疫毒邪內盛,浸入血絡,血熱妄行,發為肌衄所致。

病證鑒別

● 陰陽毒是《金匱要略》記載的一種病症,為熱毒侵入血分之證,根據熱毒與血相結的深淺程度不同而有陽毒與陰毒之分。陽毒者熱壅於上,以面赤斑斑如錦紋、咽喉痛、吐膿血為主要癥狀;陰毒者邪阻經脈,以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為主要癥狀。《諸病源候論·傷寒陰陽毒候》提供了一種在典型癥狀出現前的鑒別陰陽的方法:“夫欲辨陰陽毒病者,始得病時,可看手足指,冷者是陰,不冷者是陽。”即通過手足指(趾)的冷熱判斷陰陽。

預防措施

● 陽毒一般認為是劇烈的急性傳染病,傳染病預防措施可分為:
● 疫情未出現時的預防措施
● ● 控制傳染源;
● ● 切斷傳播途徑;
● ● 保護易感人群。
● 疫情出現后的防疫措施
● ● 公共措施:防止擴散、儘快平息的措施;
● ● 從病人的角度來講,關鍵在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
● 治療性預防措施:如接種疫苗等,中醫還常採用佩戴香囊避穢的方法。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馬汴梁。簡明中醫古病名辭典。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