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vey

Harvey

P.J.Harvey/P.J.哈維Harvey在1974年12月31日出生於一個音樂世家。在她十一歲時便顯現出她對音樂的敏感和熱情,她開始會用電子樂器創作。15歲時,她對Atari ST和電子作品的精通,使其在學校組織的“暴風雨”競賽的角逐中脫穎而出,從而獲得一次地方電視台的訪談。

專輯名稱


Harvey
Harvey
請允許我再提起女性搖滾這老話題。放眼當今,還活躍於排行的,似乎真的只剩艾薇兒(不是誰說搖滾樂回來了嗎?怎麼只有這類簡單明快的青少年貨色上架)。縱然幾乎沒人再論什麼Riot Girl或Female-Fronted Band等,然而上一年從西雅圖的Pretty Girls Make Graves、洛城的Young People到澳洲女聲領軍的The Distillers等幾組女性搖滾風潮都再次交出強悍且紮實的搖滾新作,她們的出現自然不是為了就此誕生下一個Courtney Love而來。
Janis Joplin及Patti Smith之典型在宿昔,老是抬出前輩背書的結果是讓我輩不時忽略了當代人其實也很有貢獻,比方P J Harvey。這些年她的名經常與男性搖滾樂手相連,從她早期的吉他手John Parish、到Nick Cave、Tricky這些風格陰鬱的鬼才,甚至Queen Of The Stone Age的Josh Homme另起的Desert Sessions計劃,無一不因為她而更有稜有角。
Harvey
Harvey
她主流化的大作《Stories From the City,Stories From the Sea》替她意外拿下一座英國Mercury Music Award,喚起的卻非她早期那般粗糙野性的記憶,而是對她原來也可以安穩甚至美麗之狀態的某種不具哀傷的感嘆。僅管她的影響力沒有透過她製作了Tiffany Anders等畫虎不成的失敗例子(反倒是她前任製作人之一Steve Albini新近傾力坐鎮的才女Nina Nastasia比較有接班意味)多加擴散,對應於Courtney Love每每失態乃至失控的演出(果真這樣能更符合世人的搖滾明星定義嗎?),P J Harvey仍顯得多值得樂迷的信任。
然而她並不需要這樣的類比才能彰顯其價值。當P J Harvey推出近乎全然只手包辦器樂與製作(詞曲當然就不用問了)的新專輯《Uh Huh Her》,頗有勇氣地重返樸實的原始力道,宛如一張氣味地道的獨立搖滾唱片(居然不經意令人想起已消失的波士頓樂團Helium)時,便再次清楚定位她於當下時空中多不可得的創作純粹度。
她的簡約,據說來自一種結束戀情恢復單身的心境。專輯中並真的點名送了一曲"The End"給這一陣子的傳聞男友Vincent Gallo(雖然一般認為歌詞似乎直言性事的主打歌"The Letter"才是寫給他的)。與後者那無論是為自己或為(某些獨立製片)電影,總是自溺哀傷且破碎難成章的作品呼應的情緒,切開了[Uh Huh Her]前大半的抱怨懷疑與憤怒(直接如"Who The Fuck”,究竟是氣到瘋狂還是藉以發泄尋求救贖呢?)和其後絕望而幽然的終曲。曾有論者批評P J Harvey及Nick Cave等歐洲人將藍調想得過於黑暗偏執,如此的詭譎卻適切地成為她或撕聲或狂吼或低哼或輕吟(指責著男友的壞嘴毀了兩人一切及生活的改變等另一種私密的戀人絮語)的風景。
Harvey
Harv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