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絡膜脫離

脈絡膜脫離

脈絡膜脫離是指漿液性液體或血液在脈絡膜上腔積聚,導致脈絡膜與鞏膜的脫離。脈絡膜脫離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在原有疾病的基礎上,視力進一步輕度下降。檢眼鏡檢查可見周邊部視網膜呈球形或環形棕褐色隆起。漿液性脈絡膜脫離的直接病因主要是眼內壓降低、脈絡膜循環障礙和炎症反應。出血性脈絡膜脫離可為自發性,或發生於眼外傷及術中。治療有大劑量糖皮質激素治療、高滲脫水劑治療、碳酸酐酶抑製劑治療,同時治療原發疾病。如上述治療效果不佳,可採用脈絡膜上腔切開放液術治療。脈絡膜脫離可造成輕度的視力下降,導致生活不便。滲出性脈絡膜脫離的治療效果較好,大多數患者經藥物或手術治療后,脈絡膜上腔的滲出液吸收或排出,脈絡膜脫離消退,視力可恢復至發病前。

就診科室


● 眼科

病因


● 脈絡膜脫離的直接病因主要是眼內壓降低、脈絡膜循環障礙和炎症反應。
● 內眼手術特別是抗青光眼手術和玻璃體手術,術中及術后眼壓大幅度降低,可能誘發脈絡膜脫離。
● 眼部外傷后,脈絡膜血管充血而引起滲漏,可能繼發脈絡膜脫離;外傷后睫狀體脫離,房水生成減少,眼壓降低,也可能繼發脈絡膜脫離。
● 鞏膜異常增厚和眼內腫瘤,均可使渦靜脈受壓,脈絡膜循環障礙,可能繼發脈絡膜脫離。
● 眼部炎症如后鞏膜炎、Vogt-小柳-原田綜合征,炎症反應導致滲出液在脈絡膜上腔積聚,可繼發脈絡膜脫離。

癥狀


● 脈絡膜脫離多繼發於內眼手術、外傷、炎症、腫瘤等因素。
● 發病時,在原有疾病導致視力下降的基礎上,可出現進一步輕度視力下降。
● 如果是出血性脈絡膜脫離,可有劇烈疼痛。

檢查


● 脈絡膜脫離的確診需行檢眼鏡檢查、眼部B超等。
● 檢眼鏡檢查:可見單個或多個起自鋸齒緣的球形棕褐色隆起凸向玻璃體腔;單個球形隆起多位於眼球的鼻側和顳側;如有多個球形隆起,兩兩之間呈一深谷;如伴有睫狀體脫離,可三面鏡下看見鋸齒緣附近有一個模糊的水腫帶與角膜緣呈同心性排列的波狀皺紋區域。
● 眼部B超:可於玻璃體腔暗區內見一半圓形弧形光帶,凸面向內,前至睫狀體前端,后止於赤道部,光帶下為液體暗區,光帶活動度極差,無後運動。

診斷


● 醫生主要根據病史、檢眼鏡檢查和眼部B超確診脈絡膜脫離。
● 病史:是否存在內眼手術、外傷以及炎症或腫瘤等誘發因素。
● 檢眼鏡:見半球形棕褐色球形隆起,凸向玻璃體腔。
● 眼部B超:眼部B超可顯示典型的脈絡膜脫離影像,並有助於區分漿液性和出血性脫離。

鑒別診斷


● 脈絡膜脫離需與視網膜脫離、脈絡膜黑色素瘤等疾病進行鑒別。
● 視網膜脫離:多有更為顯著的視力下降,檢眼鏡可見玻璃體腔灰白色半透明的膜樣物質,表面可有皺褶,眼部B超見光帶走行不規則,運動及后運動明顯。
● 脈絡膜黑色素瘤:檢眼鏡下腫物形態可能為灰褐色的球形隆起,但眼部B超可見內部低到中等的實質性回聲,可見“挖空征”和脈絡膜凹;CT及MRI也可輔助鑒別。

治療


● 脈絡膜脫離的治療主要是在積極治療原發疾病、消除誘因的基礎上,予大劑量糖皮質激素、高滲脫水劑、碳酸酐酶抑製劑等藥物促進脈絡膜上腔的滲出液吸收。
● 如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可行脈絡膜上腔切開放液術治療。

危害


● 脈絡膜脫離可造成輕度的視力下降,導致生活不便。

預后


● 滲出性脈絡膜脫離的治療效果較好,大多數患者經藥物或手術治療后,脈絡膜上腔的滲出液吸收或排出,脈絡膜脫離消退,視力可恢復至發病前。
● 出血性脈絡膜脫離根據出血量的多少治療效果不一,如發生暴發性脈絡膜上腔出血,可引起視力明顯下降。

預防


● 預防脈絡膜脫離的主要措施是積極治療原發病,並儘可能減少誘發因素。
● 如在抗青光眼手術或玻璃體手術中盡量避免出現眼壓的大幅度降低,避免術后低眼壓,術后早期複查,及時發現脈絡膜脫離。